民進黨緣何視抖音如洪水猛獸?大陸學者:懼怕臺灣年輕人了解真實的大陸

導讀民進黨當局近期還在翻弄所謂“認知作戰”老把戲,把矛盾指向大陸視頻APP抖音,正在評估是否在島內全面封鎖這款APP。“抖音現象”為何讓民進...

民進黨當局近期還在翻弄所謂“認知作戰”老把戲,把矛盾指向大陸視頻APP抖音,正在評估是否在島內全面封鎖這款APP。“抖音現象”為何讓民進黨當局如此焦慮?大陸APP風靡島內,流行文化助力“破圈”,如何讓兩岸青年交流之窗越開越大?針對相關話題,大陸臺灣問題研究學者楊昆福做客廈門衛視《兩岸直航》闡述相關看法。

對于好玩有用的大陸社交軟件受到臺灣年輕人青睞,但在民進黨當局和“臺獨”政客眼中,這些“大陸出品”的軟件卻是“洪水猛獸”,他們究竟在怕什么?楊昆福指出,民進黨非常害怕他們攻擊和抹黑大陸會破功,他們的慣用套路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制造“信息繭房”來洗腦臺灣年輕一代。楊昆福表示,目前多數臺灣媒體已經被民進黨“綠化”了,不少相對偏藍的媒體不斷遭到民進黨當局的壓制,比如之前的中天關臺事件、TVBS移頻風波便是例證。他認為,民進黨試圖“全面綠化”臺灣的輿論環境,建構“綠色話語霸權”,從而便利他們洗腦臺灣民眾,炒作民粹。

在綠化臺灣媒體的同時,民進黨開始觸手伸向網絡,企圖通過控制的方式筑起“綠色堡壘”。楊昆福表示,臺灣年輕族群是在“臺獨”課綱洗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長期生活在民進黨營造的“反中抗陸”的擬態環境之中,政治傾向總體對綠營較為有利。民進黨很擔心如果他們借由“大陸出品”的社交軟件和新媒體,認識和了解真實的大陸,因為如此一來會讓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功效大大降低。楊昆福指出,民進黨顯然是誤判形勢,他們事實上是難以阻擾臺灣年輕人使用大陸出品的社交平臺和新媒體。如果他們采取蠻干的做法,一定會引發臺灣年輕人的群體性反彈,最終后果我想是他們難以承受之重。


在談到臺灣年輕人使用大陸APP已成為一種趨勢和時尚,流行文化對于促進兩岸社會融合有著怎樣的推動力的問題時,楊昆福指出,流行文化是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面向,是兩岸年輕人共同的興趣點和交流互動的文化載具,容易產生共鳴,有助于消除隔閡,打破政治因素的障礙。兩岸年輕人通過相互的了解、理解,甚至產生認同感,并形成“圈層意識”。楊昆福表示,流行文化可以在群際互動過程中,打破“我群意識”,消除“我群”和“他群”的群際邊界。從而擴大“交疊共識”,培養“共同記憶”。

他強調,培養“共同記憶”非常重要,民進黨大肆推動“去中國化”,推動“臺獨”課綱,其中的動機便是要消除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記憶。因此,兩岸流行文化的互動交融,有助于培養兩岸年輕一代“共同的文化記憶”,消解綠營的政治操作引發的不良效應,同時在文化層面促進兩岸的融合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