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蓮地震致登山隊受傷,專家指今年地震活動較活躍,擔憂異常

導讀據中新社臺北報道,當地時間昨(15)日12時3分,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一起里氏6.2級地震,震源深度5.7公里。截至當日,臺灣今年已發生12起里...

據中新社臺北報道,當地時間昨(15)日12時3分,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一起里氏6.2級地震,震源深度5.7公里。截至當日,臺灣今年已發生12起里氏6級以上地震,次數為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以來新高。

花蓮昨天中午發生規模里氏6.2級地震,全臺有感。截至昨晚間七時,已累計十起小規模余震。臺灣地區“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估未來三天還會有規模4以上余震,一周內要留意規模3以上余震。 此外,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已有12起、規模5到6地震則有61,均破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以來紀錄。

花蓮強震再加上多起余震,昨天也造成臺灣玉山主峰落石,有一支六人的登山隊其中五人遭落石擊傷,最嚴重骨折、其他人頭部、手都有撕裂。花蓮一家旅館外墻瓷磚掉落,一輛路過轎車的擋風玻璃被砸破,幸運躲過一劫的駕駛直呼恐怖。

其實在昨天清晨,花蓮、宜蘭地區先后出現規模四點五及三點九地震,緊接著中午,花蓮又發生里氏6.2級地震,花蓮最大震度5級。陳國昌表示,該起地震深度僅5.7公里,為板塊隱沒前碰撞點轉彎處的極淺層地震。以往超過規模6的淺層地震不多,絕大部分都是規模5到6,1973年至今只有兩起。

他指出,淺層地震容易導致全臺有感,這次影響最遠到屏東都有2級震度,4級則分布在多個縣市,鄰近震央還有很多破碎帶。陳國昌也提到,今年地震活動較往年活躍。至于這是否意味臺灣現已進入地震活躍期?陳國昌表示,定義還要再看看,因為有的活躍期長達十多年。

臺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則表示,雖然今年規模6地震有12起,但能量加總僅“九二一”主震的一半。此外,根據過去經驗,若當年地震活動愈頻繁,代表能量釋放較多,通常隔年地震頻率會減少,民眾不用太擔心。

臺灣“氣象局”前“局長”辛在勤指出,若以短期一兩年的時間解釋地震較頻繁,有點過度解讀,通常要拉長至十年、二十年平均來看,且臺灣東部地區板塊活動本來就比西部多。

但臺灣中央大學應用地質學系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今年臺灣東部地震數量明顯增加,且西部大幅減少,都可說是異常狀態。(來源:中新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