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為何更易出現重癥?深圳醫生提醒如何預防

導讀 南都訊 記者李榕 據統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導致重癥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個年齡段當中最高,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為何更易出...

南都訊 記者李榕 據統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導致重癥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個年齡段當中最高,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為何更易出現重癥情況,應該如何有效防止感染新冠?為此,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肖小華提醒老年人要注意三個問題。

肖小華介紹,據統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導致重癥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個年齡段當中最高,其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免疫力在減弱;二是老年人一般感染病毒或細菌后,自身免疫發生率增加,更易出現炎癥反應;三是老年人大多有基礎性疾病,感染病毒會導致原有疾病癥狀更嚴重或更易出現合并癥。因此,老年人的病毒防控工作尤為重要。

老 年人如何有效防止感染新冠?肖小華介紹:

  1.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在預防重癥、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獲益明顯。研究顯示,80歲以上老年人如果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其死亡風險約為14.7%;如果接種了1劑疫苗,死亡風險就降至7.2%;如果接種了2劑疫苗,死亡風險就降至3.7%;如果接種了3劑疫苗,死亡風險就降至1.5%。此外,高齡老年人即便長期居家、很少外出,在親屬陪伴或走訪過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因此,80歲以上老年人也是有必要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2. 與年輕人不同,大部分老年人不用因工作外出通勤社交,在現如今疫情的特殊階段,為更好的保護老年人,老年人這段時間內盡量免去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如不要去跳廣場舞、搓麻將、聚集聊天;有人來家里做客時也應提醒對方戴好N95口罩。

  3. 同時,全國各地陸續發布“全民戴口罩”倡議,倡導大家戴好口罩,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作為身體素質較弱的老年人來說,更應該注意正確佩戴口罩,進入以下場所或者處于如下情形時“凡進必戴”。如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住院、陪護及辦理相關業務、從事有關活動時;在各類場所乘坐廂式電梯時;處于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劇場、公園等室外場所時;在參加各類會議、培訓、考試等聚集性活動時出現鼻咽不適、咳嗽和發熱等癥狀時。不得抱有僥幸心理而忽略口罩的佩戴,口罩雖薄,作用不小。

老人感染新冠后與青壯年患者有何不同?肖小華介紹,7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熱程容易超過3天。青壯年發熱一般不超過三天,且老年人熱程復雜,并同時伴有呼吸道癥狀加重。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基礎病會加重。如高血壓老人感染后可能血壓不穩定、腦血管基礎病老人感染后有腦梗或出血風險。

老人核酸轉陰后,基礎病往往需要持續治療。青壯年患者核酸轉陰后往往伴隨其他癥狀的消退,而老年人經過抗病毒治療核酸也可能一周轉陰,但加重的基礎病不一定隨之穩定,需根據個體狀況持續治療。有重癥風險的老年人,需住院進行抗病毒治療。有重癥風險的老年人,需住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沒有接種疫苗的老年人,重癥風險明顯增高。接種過加強免疫的老人,病情會明顯減輕,并且死亡的可能性會大大下降。

出現何種癥狀時,老年人陽性患者需前往就醫?肖小華介紹, 80歲以上患者建議直接到醫院治療。其他新冠病毒陽性的老年患者在居家治療期間,如果病情出現明顯變化,比如出現持續高燒超過3天或出現飲食困難、基礎病明顯加重等情況,建議及時咨詢所管轄社區。出現以下十種癥狀需要急診就醫:

  1. 體溫35℃及以下。

  2. 服用退燒藥后仍發燒超過38.5℃并持續超過2天。

  3. 抽搐。

  4. 失語或不能行動。

  5. 呼吸困難或氣促。

  6. 不能蘇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7. 頭暈、意識混亂或精神狀態明顯轉變。

  8. 虛弱或腳步不穩。

  9. 胸部或腹部疼痛。

  10. 10.持續不能飲食

肖小華建議,不論老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都建議有基礎病的人群在特殊時期堅持規律用藥,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做好個人防護。如發現核酸異常莫驚慌,切忌不按規定大量服用多種藥物,藥物的不慎攝入嚴重者會導致全身多器官衰竭,其后果比新冠病毒感染本身更加可怕,甚至危及生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