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為新版抗疫二十條喝彩,關鍵在各地準確理解、堅決執行

導讀 今天讀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包含了新出臺的抗擊新冠疫情...

今天讀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包含了新出臺的抗擊新冠疫情的二十條新措施(以下簡稱“新二十條”),馬上有不同版本的“極簡版”亮相,看來為之喝彩的不止我一個人。

新二十條的主要亮點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

“新二十條”對當下疫情的判斷尊重了國際國內及疫情本身三個實際:

國際是: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于流行態勢。這和拜登政府宣布疫情結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拜登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國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國內是: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新發疫情不斷出現,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不粉飾、不護短,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疫情是: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范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三者概括起來是: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二)高度的政治站位

把疫情防控作為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體現。

做到兩個最大限度: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這兩個“最大限度”抓住了當前抗疫工作的主要矛盾——抗擊疫情需要限制人員流動而生產和生活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員流動。

(三)準確回應人民關切

新二十條分量最重的內容是精準回應人民關切。

1、該調整的調整

人民群眾反映集中隔離時間太長,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成本都太高。尤其是對大量非感染者以“密接的密接”的名義集中隔離,影響面太大。于是對此做出了一系列調整。”例如: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對密接者和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

2、該不許的不許

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范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范圍,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尤其對于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問題要加強整治力度。地方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有人總結了“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后,目的地不得重復隔離”等七個“不得”。

3、該取消的取消

新二十條明文: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并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熔斷機制一向被視為外防輸入的重要措施,但它確實給赴華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外防效益并不突出。與此同時,對赴華人員的行前核酸要求直接降低50%,減輕了他們的赴華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有利于國際人員交流。

4、該加強的加強

有人歸納出8個加強: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加強急救藥品和醫療設備的儲備;加強對行業系統的督促指導;加強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加強校園疫情應急處置保障;加強對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員工的生活、防疫和輪崗備崗保障;加強出發地與目的地信息溝通和協作配合。

(四)在優化上下功夫

所謂優化,就是比以前更科學、更快捷、更有效,給人民群眾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最低。

或許有人把“新二十條”理解為“政策松動”,這是不對的。優化,應該是更科學精準了。把給人民群眾增加不必要負擔卻又不能起到阻斷疫情傳染的做法剔除掉,使得抗疫的整個系統“減負增效”。

因此,對于“新二十條”一定要正確理解、準確把握、堅決執行。全國統一要求的政策,地方不得擅自加減增刪。地方出現“新二十條”不能涵蓋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報告上級組織,給中央調整方案提供依據。

我在想,隨著抗疫的深入,今后還會進一步優化抗疫政策,或許還會有“新新二十條”出臺。某種意義上講,抗疫工作也是錘煉黨和人民的意志、鍛煉政府與社會的治理能力、提高全民對傳染病的防御意識的一次機會。

這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的二十條措施,也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第一,應該強調以互聯網為代表信息技術的作用,用科學技術的手段提高精準度和快捷度。新二十 條在這方面強調得不夠,沒有給出具體的要求。比如,如何利用手機專用App追蹤傳染鏈、確定密接者、統一大數據等。每個人的手機上應該有集存所有與個人有關醫療和健康信息的功能。

第二,“新二十條”有一條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內容很具體,很好。但從更大的格局看,應該建立和完善專門的防治傳染病的醫療體系,即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兩條線分開。傳染病不擠占非傳染病的醫療資源,反之亦然。這樣,可使我國的傳染病研究、預防和治療更更專業、更深入、效率更高。如果當年抗擊“非典型性肺炎”后,中國就趁機建立起一套獨立的傳染病研究、預防和治療體系,中國武漢發生新冠疫情時,也不至于慌亂手腳。

第三,據說廣州已經發給每人若干抗原自我檢測試劑,要求每人按政府要求自檢并上報檢測結果。

“新二十條”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我認為應進一步向科學技術要精準、要快速,研制精準快速的、適合老百姓自檢操作的新冠病毒感染檢測試劑。自檢試劑的費用如果能讓老百姓接受,采用百姓自購的方式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以為,新冠疫情應該是深化中國醫療體系改革的機遇,是創新中國醫療體制的機遇,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的機遇。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僅盯在新冠病毒上。

為新版抗疫二十條喝彩,關鍵在準確理解、堅決執行。再加上一句:面向未來、創新發展!

注: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臺原創作品,祝愿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