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授權,“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楊風”,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俗話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我們說,香港的機會來了,中國的機會也來了。
也有人說,在美方霸權打壓之下,中方也不得不硬抗美方的霸權,甚至于要主動去爭取霸權。
世界霸權有必要去爭搶嗎?有沒有折中的方式,可以妥善處理世界的紛爭?中國人講究水到渠成,在國際政治上,這句話可以應用在什么地方,什么場合呢?
首先我們說,香港的機會來了。
據中國外交部的消息,10月21日,中國外交部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關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的安排》。這個條文的名稱有點長,簽單說就是《國際調解院》,用以調解國際上的紛爭。
有鑒于國際上的紛爭往往不能夠公平、合理地進行調解。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那句老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當雙方出現紛爭,雙方各執一詞是正常的,要不然怎會有紛爭?
問題是,出現了紛爭要如何調解?更重要的是,調解人需要公正、公平,而不是偏袒,根據自己的利益強力介入。
由于現行國際機構已經成為強權的工具,自己發動戰爭是正義的舉動,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就是侵略。因此國際仲裁機構,或是調解機構有必要出現第二個選擇。
因此在這紛亂的時代,中國倡議在香港設立《國際調解院》,就別具意義。
由于《國際調解院》將落戶香港,這又增加了香港的國際能見度,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為金融服務以外的國際法律提供服務。
20多年來,由于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成為一個龐然大物,香港作為中國大陸櫥窗的作用已經慢慢消退,這是自然法則。
另一方面,中國、上海、深圳都設立了金融中心,由于各自的腹地龐大,多少對香港產生一些影響。
不過,大陸經濟體量如此龐大,國際影響力日益增長,自然有辦法提振香港的國際都市地位。《國際調解院》設立在香港就是其中之一。
香港本身國際化程度高,作為國際都市,中國此舉充分運用了香港的獨特條件與特性。也為香港居民提供另一個發展的機會。同時這也說明,中國如此之大,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不斷提升,自然有辦法為香港提供發展的機會。
國際上不公平的仲裁與調解,中國也是在這種不公平的國際仲裁下的受害者。
2016年7月的南海仲裁,就是由美方背后主導,菲律賓往前沖的國際野雞仲裁事件。國際調解院一旦設立,那個民間的野雞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大概就沒什么人理會了。一旦公平性受到質疑,還能夠仲裁什么?
由于美西方長期掌控國際組織,也因此掌控了國際話語權。國際仲裁機構的合理性與公平性受到很大的質疑,也受到很大的挑戰,令人詬病。比如說,2019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的上訴機構,由于美國的杯葛因而停擺。
那么,中國要設立國際調解院,在國際上有沒有支持者呢?
答案是肯定的。聯合國等國際機構,長期在美西方的掌控下,已經有許多國家心生不滿。國際事務是大家的事,不是只有西方國家,也不該是西方國家說了算。
第一,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國際仲裁與調解,這是第二種選擇,肯定有許多國家會支持。
我們以俄烏戰爭為例,美國帶領著其余47個國家,制裁俄羅斯。美國在國際上制造了那么大的輿論,但最終也只有47個國家跟隨美國。這表示什么?
這表示國際社會有很大的需求,需要美西方以外的領導機構,解決大家的需要,為國際紛爭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調解模式。
國際社會的需求在哪里?廣大的亞非拉國家都有需求。舉一些實際的例子。2020年,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沖突。南美洲委內瑞拉與中東的伊朗,長年被美國制裁等。這些都是國際紛爭,需求太大了。
有人會說,就算是有第二種選擇,還是沒用。因為美西方不會聽你的,也不會理會什么新的調解機構。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美國連聯合國都不甩了,更何況是新的調解機構。
但重點不在這里,美西方固然可以不聽、不甩,這也是預期之中。然而,一旦設立了類似的機構,在國際上的聲勢就起來了,可以團結這些亞非拉的國家,不再讓美西方予取予求。
第二,這有助于中國國際地位與領導力的提升。
2009年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時常強調,要求中國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那么,中國扛起責任,設立國際調解院,不就正好如美國所愿嗎?中國做一個真正的負責任的大國,負起國際社會責任,濟弱扶傾,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調解模式,和諧的國際社會,此其時也。
第三,為多極的國際社會提供助力,創造出更好的環境。
國際調解院設立,本身就已經為國際社會提供多極的環境。美西方聽不聽無所謂,因為多極的國際社會將慢慢成形。我們來細數一下。
在國際政治組織上有上海合作組織。在自由貿易經濟區有RCEP。在國際基礎建設與跨國合作上,有一帶一路計劃。在貨幣貿易方面,中俄兩國正在倡議本幣結算,也在金磚五國里頭倡議貨幣貿易自由化,也就是使用本幣結算,或是其他的方式。
多極化的國際社會無可避免,而且還將因此提速。
今年6月,我們提出一個看法,有鑒于俄羅斯力扛去美元化的大旗,以一國之力抗美西方所領導的SWIFT組織,力抗美元與歐元在國際社會的宰制性地位,我們預期,也認為,中國在今年下半年絕對有會所動作,也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
果然,前陣子,中國人民銀行和巴基斯坦國家銀行,簽署人民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將在巴基斯坦建立人民幣清算系統。這是金融上的,一方面拓展人民幣的版圖,另一方面也是擺脫對美元的依賴與控制力。
這一次設立國際調解院,是在國際政治上,為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一個選擇,也是為這些國家發出聲音,為這些國家提供另一個國際仲裁的管道。
俄烏戰爭開打以來,挺中的華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些不同的反應。在戰爭初期,由于美西方的制裁非常兇猛,有些人擔心,中國會因此被俄羅斯連累,也被美西方制裁。
然后是在9月,烏克蘭獲得美西方大量的武器援助之后,進行大反攻,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成果。這時候,一些華人又擔心,希望中國能夠幫助俄羅斯,不能夠讓俄羅斯倒下,因為一旦俄羅斯倒下,下一個就輪到中國。
這些說法與想法都有道理,但其中也出現了矛盾的地方。好比說在初期的時候,因為擔心中國被俄羅斯連累,因此希望中國撇清與俄羅斯的關系,以避免被美西方制裁。
但是到了9月的時候,又擔心俄羅斯戰敗,因而希望中國出手,幫俄羅斯一把。但是,如果是如此,難道就不怕到時候,美西方又來制裁中國?
我們的看法一直是連貫性的。首先,不用擔心中國會被制裁,美方沒有那個實力同時制裁中俄兩國,即便是有歐洲的相助,美方也無法辦到。理由我們在之前解釋過了,今天不再重復。
其次,中國智囊聰明得很,不會讓美西方抓到把柄,絕對會有適當的做法,讓美西方找不到毛病。中國與俄羅斯正常貿易,就是對俄羅斯最好的幫助。中俄兩國的雙邊貿易,預計今年可以達到2000億美元。原本的規劃是,在2024年的時候達到這個目標,現在已經提前完成。
俄羅斯被美西方嚴厲制裁,中國提高對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這已經在極大程度上幫了俄羅斯大忙。
第三,俄羅斯是一個軍事大國,對付烏克蘭是綽綽有余。雖然,美國與歐洲在背后力挺烏克蘭,又是提供金錢,又是提供武器,但只要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賣得出去,只要中國繼續與俄羅斯正常貿易,并且提供金融貨幣上的支持,俄羅斯不會敗。
雖然看起來是俄羅斯獨挑大梁,獨自面對美西方的聯合力量,但中國在背后的支撐不可少。
重點是,中國可以從側面進襲,以另一種方式繞道而行,讓美方腹背受敵。這才是真正的圍魏救趙的方式。
俄羅斯在前頭,在軍事上力抗烏克蘭與美國和西方。中國在其后支持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由于中國堅持與俄羅斯正常貿易,其他的國家也有了支持,敢于和俄羅斯正常貿易。
俄羅斯在前頭力抗美元與歐元的制裁,中國在后方支持俄羅斯去美元化的倡議,現在也獲得許多國家的支持,相互之間進行本幣貿易結算,或是其他的去美元化的方式。
在政治上,俄羅斯力抗美國與歐洲的圍堵,中國用另一種方式倡議全球多極化,擴大上海合作組織,金磚五國也考慮擴大機制。RCEP方面更是在進行著。
我們看到了在國際金融、經濟貿易、與國際政治上,中俄兩國分工合作。雖然俄羅斯在前,看起來很孤立,但實質上并非孤立無援。中國以另一種方式分進合擊。
同時我們在6月的時候也說,中國應該會在今年下半年有更多的措施,一方面這是一個大好機會,不會平白棄置這個機會。另一方面,也不會放著俄羅斯不管,讓俄羅斯被孤立,因而走向戰敗。只是中國出手的方式不同,不一定是一些人表面上所期待的,或是所看到的方式。
我們做一個結論。
中美俄三方博弈,每個國家的特性,就是因為中俄兩國的手法不同,但在戰略概念上又有相通的地方,因而合作起來的威力更是不同,中俄兩國合作是高度的互補。
打一比喻,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一書中的古墓派玉女心經劍法,其互補性就很高。當古墓派祖師林朝英創此劍法的時候,心中所設想的是,與王重陽聯袂江湖。林朝英與王重陽同使這套劍法,兩人心意相通,互助互補下,因而沒有任何的破綻。
中俄兩國合作不敢說沒有破綻,但相互之間的互補肯定是有的。
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認為,俄羅斯畢竟國力有限,俄羅斯不是前蘇聯,比不上前蘇聯的國力。俄羅斯以一己之力,支撐與北約的軍事對抗,已經實屬難能。俄羅斯又力抗美元與歐元的制裁,可以說是將近達到極限。俄羅斯現在能做的,就是繼續頂下去。
只要俄羅斯不倒,其余國家在背后的運作空間就大了。當然,這是指以中國為主,在背后的運籌帷幄。
另外,中國也不會讓俄羅斯倒下。俄烏戰爭開打之初我們說,盡管美西方對俄羅斯的攻勢凌厲,又是嚴厲的金融制裁,又是能源與貿易制裁,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都還沒有出手。
中國還沒有出手是什么意思呢?這意味著,中國還有很多手法在后頭,只是到目前都還不需要中國親自出后。也就是說,俄羅斯沒有危險,不會被擊敗。這個觀點半年多來,我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已經提過好幾次,希望大家明白,不需要心急,不需要擔憂。
我們也要學習一下,什么叫做羽扇綸巾,從從容容,成竹在胸。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里。這里是風云天下楊風時評,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