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愈“火力不足恐懼癥”,中國展出了這些武器……

導讀互聯網的流傳段子稱,朝鮮戰爭的經驗讓中國患上了“重度火力不足恐懼癥”,由此對于發展各種支援火力可謂不遺余力。不管這個段子調侃程度有...

互聯網的流傳段子稱,朝鮮戰爭的經驗讓中國患上了“重度火力不足恐懼癥”,由此對于發展各種支援火力可謂不遺余力。不管這個段子調侃程度有多少,但這次珠海航展期間,中國防務企業展出了多種堪稱“奇葩”的裝備。

比如說,全身裝滿導彈的FK-3000防空系統,它配備了兩種防空導彈和一門速射炮,包括48聯裝反無人機集群導彈,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就連俄羅斯的“鎧甲”防空系統也自愧不如。

但老司機發現,還有更為“火(喪)力(心)強(病)大(狂)”的武器。

比如射程達50公里的超視距重型反坦克導彈,有誰聽說過嗎?

這就是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最新研制的“紅箭-20/50”反坦克導彈。

紙面數據顯示,“紅箭-20/50”分為兩個不同射程的版本:20公里和50公里,它們既可以直接打擊目標,也能夠采用巡飛模式,在飛行過程以及在目標區域進行戰場搜索,提供前線信息。

初聽上去,它似乎不過是美國“彈簧刀300/600”巡飛彈的競品。

但展館現場專家告訴老司機,該導彈與“彈簧刀”有著本質的不同:“彈簧刀”屬于巡飛彈,本質上仍是一種小型無人機,采用電力驅動,因此戰斗部威力非常有限,僅能對付人員或基本無防護目標。

而“紅箭-20/50”核心任務是反坦克,它屬于重型反坦克導彈,穿甲深度超過1200毫米,足以擊穿掛載附加裝甲的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如此強大的威力遠非“彈簧刀”巡飛彈可比。相比國內外的其他反坦克導彈,“紅箭-20/50”的強悍性能還在于超視距作戰能力。無論是20公里還是50公里的射程,都遠超當前采用直瞄模式的反坦克導彈打擊范圍,即便是美國“標槍”這類攻頂式反坦克導彈,其實作戰距離也非常有限。

順路說一句,這次航展推出的“紅箭-12”反坦克導彈,主要性能對標的就是“標槍”。

據介紹,“紅箭-20/50”反坦克導彈采用光學圖像/紅外成像制導模式,通過無線數據鏈提供中繼制導和傳輸指令。該導彈采用垂直發射模式,如果是打擊確定方位的目標,它升空后可以直撲目標區域,并利用光學導引遠距離摧毀對方的主戰坦克或其他高價值目標;如果是執行戰場偵察任務,它將執行巡飛任務,不但飛行速度快,而且巡飛時間在30分鐘以上,可以在指定區域附近盤旋,并將偵測到的可疑目標信息回傳給后方指揮中心,由后方根據目標種類決定是直接打擊,還是由該導彈提供目標方位,引導其他遠程火力實施打擊。

由此可見,“紅箭-20/50”超視距反坦克導彈既具備“彈簧刀”巡飛彈的主要功能,在飛行速度等主要指標上還更勝一籌;同時還保留了強大的反坦克能力,并將反坦克作戰推進到“視距外”時代,甚至它還可以配備不同戰斗部對付各種類型的目標。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