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縣城的人均GDP超越北上廣 錢從哪里來?

導讀 原標題:這些縣城的人均GDP超越北上廣 錢從哪里來?提到縣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許是地小人少、平平無奇,它在互聯網上的存在感也不高,...

原標題:這些縣城的人均GDP超越北上廣 錢從哪里來?

提到縣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許是地小人少、平平無奇,它在互聯網上的存在感也不高,往往是在“逃離北上廣”之類的話題里作陪襯。

截至2021年底,中國共有392個縣級市、1482個縣城,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已有91個縣域人口超過100萬,其中江蘇省以下轄12個百萬人口“大縣”的數量高居第一。

不止是人口多,一些縣域經濟的發展超乎想象,甚至達到“富可敵國”的境界。有些地方的人均GDP足以對標發達國家,甚至比北京和上海還高……四象“走進縣城”系列第一期,帶大家圍觀江蘇縣城。

|Roxie 圖|四象設計部

01

江蘇這些縣域 常住人口超百萬

身為“魚米之鄉”,江南地區自古以來便人口稠密。

近幾十年來,全國范圍的人口流動劇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有接近4億人離家在外。在這種背景下,能吸納百萬人安居的縣城,一定有其特別之處。

截至2021年底,江蘇省共有19個縣和21個縣級市,其中常住人口超過100萬的就有12個,超過了河南、山東、四川等人口大省。

有人可能不清楚縣級市和縣有什么區別,名字又帶“縣”又帶“市”的,到底屬于哪一級?

“縣”作為一種行政區劃,適合管理擁有大量農業人口的區域,“市”的意思則是市場,更符合城市的定義。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上世紀80年代起出現了一批“撤縣設市”的縣城,這有助于縣城增強城市功能、拓寬發展空間等等。

但引發各地跟風的“縣改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如城郊比例失調、占用耕地等,1997年國務院暫停了撤縣改市政策,此后只有少數縣成功改市,且集中在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

具體來看,縣歸地級市政府管轄,縣級市則由省政府直管,地級市政府只是代管,行政管理權限更大,相應的優惠政策也多一點。盡管有這些優點,縣級市依然是縣級行政區劃單位,行政級別與縣相同,本文也將縣級市和縣放在一起討論。

02

縣城的GDP 已是“富可敵國”?

江蘇這些百萬人口大縣,無論是從常住人口還是經濟實力來說,基本已脫離了普遍印象里“小縣城”的水準。

以昆山為例,這個素有“中國最強縣”之稱的地方,2021年的GDP已達到4700億元,超過同年的科特迪瓦、烏茲別克斯坦、克羅地亞等國,甚至逼近盧森堡

2022年,昆山更是成為了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從3000億到4000億元,昆山用了5年時間,從4000億到5000億,僅花了3年。

哪怕是在省內發展稍顯遜色的一些縣,經濟體量也已超越了某些國家的水平,例如興化在2021年的GDP突破1000億,比同年的蒙古還多。

數額龐大的GDP勢必與人口優勢有關,但并不是一人一個銅板那樣艱難地攢起來——如果以人均GDP來衡量,排在前幾位的縣甚至已邁入發達國家的門檻

例如,江陰、昆山和張家港2021年的人均GDP均超過20萬元,這個數字不僅比省會南京(17.45萬元)高,也比首都北京(18.4萬元)要高。

這些數據贏過一線城市的縣城,到底做對了什么?

03

江蘇縣城 憑什么能賺這么多?

雖然長江太湖沿岸自古人口稠密,但由于耕地稀少,這片地界的農業并不發達。如今繁華的江蘇縣城,在幾十年前的日子還不太好過。昆山因長期在蘇州六縣中經濟墊底,被戲稱為“小六子”,而張家港的前身沙洲縣,長期被貶作“窮沙洲”。

由窮變富的序幕,在上世紀80年代揭開。當時“鄉鎮企業”開始興起,如今知名的羽絨服巨頭波司登、男人一年逛兩次的海瀾之家等,前身便是江蘇的鄉鎮企業。它們的增長速度驚人,到80年代末,江蘇的鄉鎮企業產值已突破1100億元,接近當年江蘇全省GDP的八成

鄉鎮企業崛起的背后,是縣鄉鎮各級政府的支持,一些政府干部甚至直接擔任企業高管,傾全鎮之力發展產業。江蘇縣城同時也利用長三角的區域優勢,大力吸引外資。

90年代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后,外資紛紛在上海建立辦事處,在蘇南建設工廠。例如,位于上海與蘇州之間的昆山,在全國率先自費建設開發區,從1989年到1994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從700萬美元激增至5.7億美元,上漲了80倍。

具體來看,究竟是哪些產業支撐著各縣的經濟發展呢?

2022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江蘇有無錫物聯網、徐州工程機械、常州新型碳材料、蘇錫通高端紡織、泰連錫生物醫藥等10個集群入選,總數為全國第一。

雖然“散裝”江蘇常常出現在段子里,但如果沒有這些各自美麗的“散裝”縣城,江蘇也很難成為全國的縣域經濟王者。

經濟發展不光帶來了好看的GDP數字,當地人的平均收入也甚為可觀。昆山、江陰、張家港和常熟在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6萬元,同年全國均值僅為3.5萬元,消費支出雖也相對更高,一年還是能比全國平均多存下1~2倍的錢。

既然江蘇縣域經濟如此發達,它們可否成為逃離都市喧囂的理想去處?既免去了大城市的壓力,又能過上富足的日子,豈不美哉?

世間沒有那么完美的存在,縣城生活終究和一線城市存在差別,哪怕是這些超越“小縣城”水平的地方也不例外。

以江陰為例,它雖然有超越北京上海的人均GDP,但僅擁有1所高職院校,和北京超過90所高校的教育資源完全不在一個層級,同理,它的醫療資源也無法與諸多大城市匹敵,更別提在博物館、文藝演出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話又說回來,短短幾十年間,江蘇這些縣城已經完成了由貧變富的轉變,如果再給一段時間,誰知道它們能否創造更多的奇跡呢?

大家還想看到哪些地區的數據新聞,可以留言告訴我們,下期“走進縣城”系列,咱們接著聊。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