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你也要買房,房價不漲你更要買房,反正在賣房者和專家眼里,只要你還活著,什么時候都是買房的最佳時機。這里邊有太多的哲理性,如果你認為全對或全錯,你就全錯了。
2023年10月7日,據鳳凰財經報道,近日,中房集團原董事長、匯力基金董事長孟曉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不同的購房群體“應該區別對待”。“對商品房的購買者來說,無論是剛需還是改善需求,現在出手買房都正是時候,難得房價這么長時間的低迷。”
孟曉蘇說,誰愿意買跌,誰愿意看到房價要跌了還要去買?而孟曉蘇又告訴大家房地產市場低迷正是買房的好時機,難道這不矛盾嗎?
對于孟曉蘇的話到底該如何理解?他的話有沒有道理?的確應該辯證看待。
我看這段話基本上問題不大,他說了一個前提,不同的人應該區別對待。不過媒體報道時只有一句“孟曉蘇:現在正是商品房購買者出手的好時候”可能更容易引起爭議。
實際上,都知道如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早就不適合炒房投機。但不代表房子沒有了需求。所以,對于剛需和改善購房者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時機買房。
孟曉蘇說,誰愿意買跌,誰愿意看到房價要跌了還要去買?我很好奇,既然回歸居住屬性,可為什么大家買房仍然是買漲不買跌呢?這明顯是投資邏輯。這種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絕對不能把市場慣成這個樣子。否則,就是今天這樣的下場。無論有沒有真正的住房需求,無論有沒有購買力,大家都不敢買了。
而孟曉蘇又告訴大家房地產市場低迷正是買房的好時機,難道這不矛盾嗎?你也知道市場不好,還讓大家買房,說得通嗎?既然讓大家買房,就像我說的,就不要再有炒房投資心態。
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得通,那就是過去房價瘋狂上漲,今天誰也不愿意為過去買單,買單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買了之后沒有了上漲的預期。不是大家怕房價降,而是誰也不想當這個冤大頭。
孟曉蘇說的剛需和改善購房者的確迎來了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因為最近房地產利好政策層出不窮,在降低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方面確實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可我知道,并不是孟曉蘇好心和善良,不是為了購房者著想,他是想讓購房者來救房地產。如果真的好心,過去就不會那么說那么做了。
但話說回來,你不買我不強求也不忽悠你,這是你自己的權利,但對于真正想買房自住的人來說,如果開發商給出的價格更低,為何不能買呢?干嘛非要追漲殺跌呢?即使這是現實中存在的邏輯,但這種現象導致的后果會把房地產拖到更嚴重地步。
買不起房的人該怎么辦?畢竟房價怎么降也會有人買不起。孟曉蘇表示,對于很多低收入者群體來說,相信在未來能夠買到或者租到保障房。保障房的居民需要有耐心,國家已經在大力推動保障房建設。
現在的房地產格局已定,炒房者沒機會了,剛需和改善購房者應該摒棄上漲思維,回歸居住屬性,買不起的人也可以享受保障房,當然未來要對租房群體賦予更多的權益。
可是只有剛需和改善購房者能救房地產嗎?其實可能改善里邊也包括一些因為政策限制而不能買房的人,所以專家們一直在呼吁全面放開限購政策。
孟曉蘇認為,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仍然還有一個“看不見的”繩索在束縛著。他們自身的土地出讓金也在減少,經濟發展遇到困難,他們也需要取消限購保護經濟。所有問題都堵在一個點上,就是限制了房地產市場,既然老百姓不愿意買房了,那么為什么要限制老百姓去買那些他不想買的東西呢?
實話實說,我支持取消限購,因為限購本就是權宜之計,不可能永遠符合市場形勢,況且國家已經明確,當前房地產供求關系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理所應當。
但是我想說,取消限購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在孟曉蘇看來,取消限購是盤活市場的第一步,不取消限購,其他措施發揮不了作用,“取消限購令,(救)全中國”。不是因為信心缺失才造成限購,而是因為限購加重了人們的信心缺失。
我認為孟曉蘇說反了,現在人們的信心缺失絕對不是限購造成的,反而在很多城市,限購還可能是他們最后的信心。
取消限購可能面臨幾種結局,可能沒有反應,可能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可能三四線城市房價大跌。對于取消限購房地產市場仍然好不起來該怎么辦,孟曉蘇辯解稱,不取消限購就沒有理由揣測市場,全世界都沒有限購,難道全國的人都跑到首都去,其他城市就沒人了嗎?
其實也挺有意思,同一個專家過去會說,因為大城市放開,全國很多有購買力的都會到大城市買房,然而現在又會說,大城市放開難道其他城市就沒人了嗎?有點詭辯的意思。什么時候小城市也會有人啊,反正話都是專家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