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的天量融券,引發了連日來海嘯般的爭議。
新上市的金帝股份(603270.SH)在上市當日遭融券大量拋售458萬股,融資余額2.21億元,被股民質疑此操作是公司實控人、高管員工等集體做空,借此實現高位套現。
雖然金帝股份的體量在整個資本市場中處于較低區間,但憑著這一操作在資本市場可謂賺足了存在感。
上市首日現2億元融券“賣盤”
9月1日,金帝股份登陸A股,并同步被納入融資融券標的。發行價為21.77元/股,當日盤中最高沖至61元/股,最終收報48.27元/股,收漲121.73%。
在上市的同時,金帝股份也被納入融資融券標的。9月1日也就是公司上市的當天,該公司的融券凈賣出量分別為458.32萬股,當日該公司轉融通共借出券470萬股。
首日融券賣出額高達2.21億元,由此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巧合的是,該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參與的戰略配售資管計劃持股數量為47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8.58%。對此有市場聲音一度猜測,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融券賣出的458萬多股正是來自戰略配售限售股。
由此也引發投資者熱議:限售股是否可以通過融券進行變相減持?這背后是否存在鉆制度規則漏洞或者對規則的不公平利用?
因為市場質疑聲過大,證監會下場了。
經證監會核查,金帝股份的融券券源確實為兩項資管計劃。金帝股份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后,在上市首日由資管計劃通過轉融通業務將股票出借給證券金融公司,再由證券金融公司轉融券給13家證券公司,124名投資者(包括35名個人投資者、89家私募基金)依規從13家證券公司融券賣出。而根據目前核查情況,上述融券業務符合當前監管規定,未發現相關主體繞道減持、合謀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
戰略投資者幾乎清倉式出借,這令股民將視線投向金帝股份自身,紛紛懷疑是公司實控人、高管員工等集體“做空自己”,以期實現高位套現。
金帝股份也因此迅速在資本市場上占領頭條。
限售股出借存爭議
在資本市場中,炒股不止追漲,看跌也能掙錢。
看跌,也就是做空,通常是在預測市場行情將下跌,在證券價格較高時向券商借入證券之后賣出,再在證券價格較低時從市場買回證券還給券商,賺取其中的價差。例如借來券賣掉的時候10元一股,買券還的時候9元一股,中間獲利一元。這也就是融券機制。
按照規定,戰略配售股自發行之日起,存在一年限售期。實際上,將戰略配售股加入券源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新股上市初期流動性,抑制價格過度波動。戰略投資者出借的證券到期后,將收回全部股份、僅獲得出借收益,并繼續作為限售股管理。
融券交易本身并無問題,但2019年科創板開板時,為擴大融券券源,監管部門規定,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可進行證券出借。實現了新股上市首日即可融券。
利用融券機制打新套利,即在新股上市首日拉高股價后再融券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的行為,也在近期頻頻出現并引起市場關注。
按金帝股份21.77元/股的發行價,即便股價腰斬至32元,做空者仍能獲得超過40%的收益。從結果來看,金帝股份的這波操作是一場高管、券商機構、做空機構共贏的局面。
盡管證監會一錘定音給出了“合規”的審查結論,但爭議并沒有隨之結束。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股市“打假斗士”劉姝威教授暴怒發文:“如果這種行為,官方認為合理合法,那么,中國股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把股市當成提款機,公開搶錢!何時中國股市能讓廣大投資者分享到上市公司發展的紅利?”
經濟學家劉煜輝對劉姝威的發聲給與了支持。財經媒體人曹山石也進行評論,指出不公的核心是券源。
在當今萎靡的股票行情下,上市首日大幅融券賣出的情況實為罕見,哪怕合法,也不夠道德。
散戶大逼空
在經歷“首日套現”爭議后,金帝股份的股價,在登頂人氣榜后的第一個交易日(9月18日)出現了轉折。
當天開盤,金帝股份出現大筆買單,開盤兩分鐘后即迅速封板。次日,金帝股份再次開盤封板,但此后大量賣單炸板,漲幅一路收窄,直到午后收盤前約38分鐘時才再次拉升封板。9月20日,金帝股份連續第三日漲停,散戶的熱議也使其繼續“霸榜”A股人氣榜第一位。
連續3天漲停,股價直接從的33元拉到44.45元,并且不斷放出天量成交,多空博弈開始顯著白熱化。
不少買入金帝股份的投資者稱,買入的邏輯是“情緒退潮”,以及“融券在本月28日必須要還,可能會走出逼空的走勢”。
“28日必須要還”的說法,在近期投資者中流傳甚廣,可能也成了短期連板的炒作邏輯之一。金帝股份上市首日,通過轉融通的“轉融券”業務借給“空頭”的證券,將于9月28日到期。
中證金融數據顯示,這些券的年化融出費率最低不低于20%,最高達28.1%,期限均為27天。也正因為融出費率如此之高,“空頭”仍愿意借,才引來不少質疑。
當然,融券是否是“砸盤”的“元兇”,目前市場上并無確鑿定論。但散戶投資者的憤怒無疑是真實的,逼空也成為了金帝股份股吧上的一個熱詞。
?
做空原因有跡可循
對于持有限售股的股東來說,最關鍵的不是現在的股價,而是解禁時的股價。戰略投資者用資管計劃通過轉融通將股權出借給證券公司,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一部分穩定的利潤。“第一天的高股價能否持續到解禁期結束是未知,股票當即變現才能對自己有利。”
而124個投資人為何選中金帝股份,且在短短一天內直接賣出?金帝股份為何被看空?
簡單梳理金帝股份的招股說明書,其被做空原因似乎有跡可循。
招股說明書顯示,金帝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精密機械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立足精密沖壓技術,形成了軸承保持架和汽車精密零部件兩大類產品。
軸承保持架產品終端應用領域涉及汽車工業、風電設備、工程機械、機床工業等行業,產品應用于維斯塔斯(VESTAS)、金風科技、通用電氣(GE)、遠景能源、西門子歌美颯、三一重能等廠商的風電主機。
汽車精密零部件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和傳統汽車變速箱、發動機系統零部件。在這一領域,金帝股份進入蔚來、長城汽車等主流汽車廠商供應體系,甚至作為蔚來汽車的供應商,金帝股份被打上了“蔚來系”的標簽。
新能源熱潮下,金帝股份營收穩定增長。2020年-2022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32億元、9.14億元和10.97億元,但凈利潤增長幅度較小,分別為1.1億元、1.15億元和1.26億元,利潤率明顯下滑。
從2022年來看,軸承保持架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3.04%,汽車精密零部件占主營收入的43.7%,軸承配件占主營收入的3.26%。
毛利率方面,以公司軸承保持架的毛利率為例,報告期內三年毛利分別為48.55%、43.11%和40.87%,而同行企業平均值為20.13%、18.99%和15.75%,數據可見金帝股份高出同行近兩到三倍之多。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全產業鏈價格透明,毛利率出現倍數的差距,很顯然,未來金帝股份等毛利率下滑趨勢大概率將持續。
結語
在如今A股成交創下年內最低記錄、市場信心已極度脆弱的當下,股民們對一切不公和違法的行為,都深感切膚之痛。市場跌跌不休,大家都需要一個更能信服的、重拾信心的答案。
一個市場要走向真正的成熟,不僅在于參與者的成熟,更要有相關制度的成熟,也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探索,希望金帝股份的事件,能加速這個過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