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占領大半歐洲的德國,占領區資源為何沒得到有效整合?

導讀原標題:二戰期間,占領大半歐洲的德國,占領區資源為何沒得到有效整合?二戰初期,德國的機械化部隊令還處于一戰作戰思想的各國大驚失色。...

原標題:二戰期間,占領大半歐洲的德國,占領區資源為何沒得到有效整合?

二戰初期,德國的機械化部隊令還處于一戰作戰思想的各國大驚失色。短短時間內便橫掃整個歐洲,占據了大半個歐洲地區。其實可以說,已經占據大半歐洲的德國,總體實力跟美國相比是沒有遜色多少的,但是他們并未將占領區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造成這一點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首先,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因為閃擊戰帶來的巨大成效,令德國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便占據了大部分歐洲地區。但正是因為他們的進展過快,在面臨英美蘇三大強國的圍攻下,德國并沒有多余的時間跟精力去消化占領區的資源。只能簡單地掠奪跟利用占據地區的資源,而這樣囫圇吞棗的辦法根本就不能徹底將占領區的資源跟產能完全為己所用。

要是德國當時得到了充裕的時間,完全能夠慢慢地去消化那些資源,其實力定會增強幾分。而且,英美的轟炸跟進攻令德國本土跟占領區的工業都受到了重創,油田、工廠等設施也是受到了毀滅性破壞,這給德國整合其資源帶去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其次,盡管看起來德國已經占領了大半個歐洲,但是其對占領國以及仆從國的資源、軍火、工業還有人力等方面的支配,都不如本國自如。事實上,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工業還是完全夠用的。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戰敗以前,德國也還沒有全力開動戰爭機器,沒有徹底發揮工業產能,還是實行8小時工作制度。按這樣來講,德國沒有必要瘋狂掠奪占領區。

而且,因為占領區的工業水平難以跟德國相提并論,所以除去法國、捷克等少數國家跟地區,德國根本看不上,也用不上,德國的工業生產主要還是集中于本土。因此,在二戰期間,德國主要是運輸這些地區的資源回國,并不需要整合這些國家,只需要那些國家順從地滿足其需求就行了。

最后,德國當時占領的區域構成十分復雜,分成數個種類,有占領區,仆從國以及保護國等等。盡管很多地方在名義上已經被德國占領了,不過實際還是保持著比較高的自治權。如羅馬尼亞等一些仆從國家,跟德國之間并非真正的從屬關系,就只是在戰略分工方面有所不同。從理論上講他們跟德國是平等的,是合作伙伴關系,他們會在物資、人力、工業、兵源等方面給德國提供援助,且他們也可以在戰爭中獲得收益。

因此德國并不能徹底掠奪跟控制那些國家,也不能進行完全支配。且即便是占領區,德國除了軍事占領之外,更多的還是實行安撫跟拉攏,也不敢亂來,畢竟很有可能會令占領區的人民反抗加劇,到時候德國還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去鎮壓。

例如法國,盡管已經投降德國,不過在戴高樂的號召下,法國國內還是有大量的人進行抵抗。還成立了龐大的組織,收集情報,破壞軍用設施等。一連串下來,德國崩潰的或許會更快。因此德國沒有徹底整合其占據區域也是迫不得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