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道
作為“減排大戶”,商業地產近年成為綠色建筑推行的重點領域之一。而目前,獲取相關綠色建筑的認證是商業地產業主的普遍做法。
據世邦魏理仕統計,過去五年,獲得LEED認證的綠色商業地產面積(計入寫字樓、購物中心和工業物流)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十四五期間面積有望保持20%左右的增速。而從城市方面來看,上海、北京在商業地產綠色建筑體量及滲透率方面均保持在全國前兩位,華東城市在綠色工業物流設施體量上明顯領先全國。
“商業地產是企業減碳的重要環節,綠色樓宇是企業房地產減碳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對象。”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負責人謝晨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綠色樓宇的租賃需求增長將進入快車道。”
可持續發展成未來商業地產投資核心戰略
鑒于城市和房地產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影響,世邦魏理仕在近日發布的《綠水流深——中國商業地產城市可持續發展力報告》中,推出商業地產城市可持續發展力排名。
該份報告從能耗、自然環境、綠色建筑和綠色出行四個維度對內地30個主要城市進行可持續發展力評估,結果顯示,上海、北京和深圳位列綜合得分前三甲,其次為杭州、廣州和成都。
考慮到氣候和環境風險對全球經濟社會活動和政策制定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商業地產投資者已經把ESG、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納入其核心戰略之中。在世邦魏理仕2022年的中國區投資者意向調查中,53%的受訪者表示,已經考慮將ESG納入投資決策,占比首次超過半數。
在商業地產租賃需求持續“綠化”以及國內建筑領域節能減排政策不斷加碼的趨勢驅動下,投資者需規避租賃市場和政策風險,增強資產組合韌性。今年世邦魏理仕中國投資者意向調查顯示,已有22%的投資者表示愿意為符合ESG條件的資產支付略高的價格。
在項目運營層面,綠色資產亦占有明顯優勢,在大幅降低能耗、用水等運營成本方面效果顯著。此外,商業地產投資者還可以通過綠色投資為項目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例如,通過在項目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投資者在降低碳排放和運營成本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包括屋頂空間租金、余電銷售、充電樁、地方政府補貼等多項收入。
綠色租賃是通向未來的關鍵拼圖
世邦魏理仕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要讓商業地產的“深綠化”在財務上更具可行性和吸引力,綠色租賃是通向未來的關鍵拼圖。
所謂“綠色租賃”,是指業主和租戶之間針對建筑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被管理、運用和優化而達成的租賃協議。在綠色租賃的約束下,雙方必須設立明確的環境目標,如二裝施工、運營的可持續要求,以及相關碳排數據的披露等。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綠色租賃持續升溫。而若綠色租賃全面推廣,也將能明顯為中國商業建筑減少能源消耗和支出。
據世邦魏理仕監測,在當前市場實踐中,樓宇的綠色升級改造投資由業主方承擔,而日常運營中的節能降耗收益則主要歸于租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主開展綠色投資的積極性;但另一方面,租戶在獲取樓宇運營能耗指標上比較被動,也不利于自身減碳目標的評估和實現。
據此,謝晨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綠色租賃通過在租賃條款中明確業主和租戶的相關義務和權利,共享綠色改造和運營所帶來的成本和收益,從而令租賃雙方更主動地參與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目標的實現,成為“綠色共同體”。
目前,國內商業地產的綠色租賃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我們看到領先的商業地產投資者在不同領域內開始相關的嘗試。謝晨表示,相信未來5-10年間,綠色租賃將逐步成為商業地產租賃運營中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