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為投資“買單”,單季凈虧224億元電商業務趨緩

導讀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在沒有最終數字的雙十一大促結束一周左右后,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在沒有最終數字的雙十一大促結束一周左右后,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11月17日晚間,阿里披露的財報顯示,上一季度阿里巴巴2071.7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3%。而251.37億元的經營利潤同比增長68%。但當期其凈虧損224.67億元,去年同期則取得凈利潤33.77億元。阿里在財報中稱,這主要是由于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格下降導致凈虧損增加,和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下降。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當晚的電話會議中,還回顧了阿里八年前登陸美股時的樣子。他表示,和八年前在美國上市時相比,阿里本季度收入規模是2014年同期的12倍,經調整EBITA是2014年同期的4.5倍,自由現金流是2014年的4倍,無論體量和質量都不可同日而語。

但與八年前也同樣不一樣的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電商業務如今正面臨著增長瓶頸。不過張勇當天也表示,“不管潮起潮落,我們始終對自己充滿信息,對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商業營收下降1%

中國商業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業務。

從利潤來看,在阿里當期諸多業務中,除了經調整EBITA利潤率為2%的阿里云業務,阿里巴巴另外唯一個經調整EBITA利潤率為正的業務,就是自己的盈利支柱——中國商業業務。它這一數字達到了32%,在阿里巴巴內部諸多業務里一騎絕塵。

中國商業也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來源。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里,這一業務1354.31億元的收入,雖然在總營收中的占比比去年同期降低了兩個百分點,但依然占有65%的份額。

不過這一業務正面臨著增長瓶頸。當期中國商業的收入同比下降1%。上一季度,同樣是這個表現。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阿里的中國商業分部除了收取傭金的淘寶、天貓即客戶管理業務外,還包括盒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天貓國際、阿里健康等自營業務,以及包括1688在內的批發業務。

其中占據阿里營收31%的自營業務依然增長較快。

當期阿里巴巴的直營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6%至647.25億元。財報顯示,主要受惠于盒馬收入的強勁增長,其線上訂單收入占比保持在超過65%的高水平。此外,截至9月末,不包括開業不到12個月的門店,絕大多數盒馬門店的現金流為正。

但另一方面,當期其客戶管理業務當期下滑7%至約665億元。其在阿里營收重點占比也同比降低了4個百分點至32%,與自營業務幾乎規模相當。

阿里在財報中稱,當期淘寶和天貓的在線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低單位數下降,主要由于消費需求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和競爭持續所影響。不過這一降幅相較于上一季度有所收窄。

而在當晚的財報電話會上,張勇還表示,造成客戶管理收入下跌的原因還包括疫情影響發貨或者送貨不及時,直播等消費方式帶來更高的退貨率,以及用戶在平臺上的退貨體驗越來越好等等。

需要提及的是,在剛過去的第十四個天貓雙十一,阿里巴巴首次未公布最終GMV數字,僅是宣布與去年相當。去年這一數字為5403億元,同比增長8.45%。而2020年的這一增速為26%。

此外在今年5月公布其國內年度活躍用戶全平臺突破10億大關后,阿里也再未對外披露過相關數字。不過阿里強調了其平臺客戶的高價值。財報顯示,截至9月末的12個月,在淘寶和天貓消費超過一萬元的消費者數維持在約1.24 億,并有98%的留存率。

同時,不僅僅是在雙十一大促時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強調購物體驗,在新出爐的財報里,阿里巴巴也稱,消費者購物體驗升級是淘寶和天貓于 2023 財年的首要任務之一。

持續加碼回購

在宣布新財報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宣布了自己新的回購計劃。

當天阿里巴巴宣布,截至2022年11月16日,在現行250億美元回購計劃下,其已回購了約180億美元的股份。此外,阿里巴巴已獲董事會授權將現有的股份回購計劃另外增加150億美元,并將有效期延長至2025年3月底前。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阿里巴巴這份回購計劃始于2020年12月末。當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授權回購100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2021年8月,這一回購規模擴大至150億美元。而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再一次將自己的回購規模增加至250億美元。而目前其合計4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已經是阿里巴巴目前美股2230.81億美元總市值的18%。

這背后,伴隨回購計劃持續加碼,2020年10月登上了319.32美元的歷史最高點的阿里巴巴股價則是持續縮水。

美股11月17日,阿里巴巴股價收于84.26美元,上漲7.8%。相距其52周股價高點已縮水一半。而在2021年6月末時,其股價還一直在230美元徘徊。而11月18日截至《華夏時報》記者發稿,阿里巴巴在港股盤中報價81.9港元,漲4.66%。

阿里巴巴此前還曾提出要在香港進行雙重主要上市。當時多位業內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認為,阿里選擇在香港做主要上市,除了增加流動性和提升定價能力外,規避單一市場風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11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因還需制定并向股東提交審批一份新的員工持股計劃,以遵守香港新修訂的規則,其將不會按原計劃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

不過除了通過資本動作拉升股價外,一向看預期的資本市場最關注的還是電商增速放緩后,阿里巴巴的后續增長空間在哪里?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秘書長胡麒牧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比較大,受國內疫情反復影響消費收到壓制,海外的高通脹也降低了消費意愿,疊加行業進入存量市場階段,電商營收不可能維持高增速。他認為在維持電商業務基本盤穩定的前提下,阿里正在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幫助實體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業務領域。“在電商賽道進入下半場的背景下,阿里把推動數實融合作為新的增長點,阿里云和菜鳥網絡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數實融合領域是一個幾十萬億級的巨大市場空間,既是我國規模巨大實體經濟的轉型方向,海外市場也有巨大需求。”

從財報來看,占據阿里巴巴當期一成營收的阿里云業務,其經調整EBITA為4.34億元,已連續兩年實現盈利。此外,當期阿里云非互聯網行業的客戶收入增幅達28%。但需要提及的是,當期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4%,相對上一個季度10%的同比增速有所放緩。

此外,菜鳥當期133.67億元的收入僅占阿里總營收的近7%。但當期它36%的同比增速在所有業務中排名第一。而在截至6月末的上一季度,它的這一同比增速只有5%。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不可否認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的業績增長可能趨緩,但阿里云、國際業務以及菜鳥和本地化服務,都是阿里巴巴業績的一個增長點。他同時表示,當前阿里也開始通過降本來提效,在內部做減法,利潤率提升也是阿里巴巴的一個突破口。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