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央廣網北京10月26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10月26日,在北京市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與標準處處長白文杰介紹,...
央廣網北京10月26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10月26日,在北京市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與標準處處長白文杰介紹,北京市高度重視標準建設,目前已經建立了由“兩個層次、九個重點領域”構成的生態環境標準新體系,涵蓋現行有效的地方生態環境標準111項,有力支撐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強力助推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在北京市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的過程中,生態環境標準是重要的“幕后功臣”。白文杰表示,就像運動員追求更好的成績一樣,北京市生態環境標準體系也在努力朝著“更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更匹配環境保護發展、更銜接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建設和體系”的目標靠近。
北京市最新版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中的“兩個層次”,分別為強制性標準和非強制性(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以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為主體;非強制性標準包括監測方法標準、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等管理標準。
“九個重點領域”則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大氣環境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生態保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核與電磁輻射以及其他等九個領域。其中,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生態保護為今年擴展的兩個重點領域。
白文杰表示,隨著行業技術水平升級、環保水平不斷提高,北京市將持續關注標準的適用性,適時修訂,不斷完善,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