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5日報道,位于中國最南端的自由貿易港將變成中國南方的交通樞紐。
報道稱,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外島圈”,使海南與大灣區主要城市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到1個半小時以內,從海南去往全國主要城市的時間縮短到3至4小時,一天內可以通達全球其他國家。
報道稱,北京在2020年宣布了將海南建設成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計劃,以打造一個離岸金融和免稅購物中心,用頗具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寬松的簽證要求來吸引游客和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東省的9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組成。與大灣區加強交通聯系可能對海南的成功至關重要。
報道稱,上周由海南省政府發布的這份交通體系規劃草案提出,要把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發展成一個覆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全球航空樞紐,目標是到2035年實現每年運送旅客6000萬人次,到2050年實現旅客吞吐量達每年1億人次。
此外,這份文件還展望了“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的設想,即在海南島與廣東省的西南端之間修建一座支持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的跨海橋梁或者海底隧道。
報道稱,瓊州海峽把海南島與廣東省雷州半島隔開,其平均寬度約為30公里,最窄處為19.4公里。目前,通過海路或空路跨越瓊州海峽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
報道稱,關于修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提議和可行性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但考慮到這一工程的施工難度和成本——包括對該地區易受地震和巨浪影響的擔憂——目前尚未得出成熟的結論。
報道稱,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需要縮短大灣區與海南之間的“距離”,以提振海南島的經濟。
吳士存說,修建跨海通道可以促進人員和貨物的流動,吸引企業和人才前往海南。海南可以成為“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第一線”。
報道稱,吳士存還強調了該項目對大灣區和海南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性,稱這能促進海南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之間的聯系。RCEP涉及15個國家,包括10個東南亞國家。
專家認為,海南轉型為自由貿易港將為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往來打開新的大門。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