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作者 | 云鵬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5月16日消息,上周最后一個工作日的中午11:05分,一場只用了18分鐘的線上線下會議,結束了OPPO曾經謀劃的“500億”造芯宏圖。OPPO造芯之路,暫時畫上休止符。
智東西曾多次與OPPO芯片產品高級總監姜波進行交流,了解到此前OPPO一直在強化芯片人才團隊的建設。在哲庫最后一次全員會議的現場視頻里,四位出場高管中就包括來自聯發科以及展銳的芯片業務前高管。
▲從左至右:李宗霖、劉君、朱尚祖、王瀧
在聚焦OPPO芯片業務相關度較高的七位管理層人員以及OPPO芯片團隊建設歷程后,我們發現,網傳哲庫近3000人的團隊中包含了曾供職于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展銳等多家國內外移動芯片設計廠商的多位芯片業務核心人士,其中就包括曾經被業內認為是聯發科“潛在接班人”的朱尚祖。
同時根據公開信息可知,近年來OPPO在招攬芯片人才方面“出手大方”,OPPO曾給芯片設計相關崗位應屆生開出超40萬元的年薪待遇。
OPPO造芯團隊中究竟藏著哪些芯片大牛?哲庫之后,這些芯片領域的“賢將良才”又將何去何從?OPPO芯片團隊的動蕩,或許會在消費電子產業以及芯片半導體產業中激起更多漣漪。
一、22年OPPO老將掛帥芯片研發,曾深得OPPO CEO陳明永重用
在曝光的哲庫最后一次全員會議視頻中,率先發言的是哲庫CEO劉君,但劉君同時還有兩個重要的身份,一個是OPPO高級副總裁,一個是OPPO首席技術官(CTO)。
劉君是現場出現的四位高管中,在OPPO資歷最深的,也是現場發言時哽咽次數最多的一位。
▲哲庫CEO劉君宣布關停哲庫
劉君自2001年大學畢業后就加入了OPPO,當時OPPO這家公司甚至還沒成立,OPPO只是步步高旗下的一個品牌。
劉君何時具體當上OPPO的CTO,目前沒有官方公開信息,在2014年的一場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論壇上,時任OPPO產品經理的王偉曾經代替劉君上臺發言,在發言中王偉曾提到劉君當時已是公司首席技術官。
據報道,在OPPO第一款手機A103發布前,劉君就曾負責過相關研發工作,而給予他這一重任的,正是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
OPPO在2012年推出了當時最薄的手機Finder,其厚度僅有6.65毫米。這款產品早期的研發是由劉君主管。
當時這款手機的結構由李明陽主管,充電和電池則由張加亮操刀,張弓專注影像。如今這幾元大將依然是OPPO的核心骨干:OPPO創新產品團隊負責人李明陽、OPPO影像技術總監張弓、OPPO閃充首席科學家張加亮。
隨后,從2016年的OPPO達芬奇實驗室成立到2018年OPPO研究院的正式成立,這位OPPO的CTO均有參與,當年有報道提到,這些動作是“劉君在陳明永的指揮下為OPPO建設軍火庫”。
劉君也曾說過那句大佬們的經典發言:“凡是錢能搞定的事情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錢搞不定的事情。”
而今天的哲庫科技,屬于前者還是后者?
二、聯發科“雙雄”前后入職,聯發科“潛在接班人”為何選擇OPPO?
相比劉君這位OPPO老將,哲庫COO朱尚祖雖然加入OPPO的時間并不長,但也是一位在消費電子產業中有著24年經歷的“老將”。
▲哲庫COO朱尚祖
朱尚祖有臺灣新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1999年加入聯發科后,曾擔任數字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數碼相機芯片事業部總經理。
他最輝煌的戰績莫過于在2010年建立了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事業部,并在當年帶領團隊“從零開始”做到了40億美元的年度營收。
朱尚祖在執掌聯發科手機事業群的同時,也負責產品銷售與市場營銷,在DVD芯片、3G手機浪潮等關鍵節點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離開聯發科時,他已經工作了近20年。
當年朱尚祖和陳冠州曾被列為聯發科的共同營運長,當時的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曾明確提到以后總經理會由他們接替,而更加活躍、負責業務更為核心的朱尚祖也被業內認為是二人中更有機會的一個。
不過在2015年到2017年間,聯發科手機芯片業務發展進入低谷,有報道稱當時的朱尚祖已被逐漸邊緣化。
2017年11月21日,朱尚祖正式加入小米,擔任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曾評價他稱,朱尚祖在消費電子和無線通訊行業有著20多年的從業經驗,并且對行業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的理解。
不過朱尚祖在小米的日子并不長,2020年2月初,朱尚祖加入了OPPO,擔任OPPO的咨詢顧問。
當時有報道稱,另外一位聯發科5G手機芯片開發相關重要高管也會在近期加入OPPO,而這位高管就是在前文提到的哲庫視頻會議中擔任主持人的李宗霖。
2020年6月,李宗霖正式加入OPPO,并在手機芯片部門擔任要職。
▲會議主持高管李宗霖
畢業于臺灣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的李宗霖,于2013年加入聯發科無線通信事業部,曾帶領團隊開發出全球第一顆無需外接內存的手機SoC和全球第一顆支持42Mbps的3G RF SoC,在功能機時代就對聯發科有重要貢獻。
李宗霖歷任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在聯發科天璣1000、天璣800這些聯發科早期極為重要的5G手機芯片發布會上,我們都能看到李宗霖擔任主講。不過從2020年5月開始,聯發科芯片發布主講人就已經替換為如今經常登臺的無線通訊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輯博士,而當年跟朱尚祖“并列”共同運營長的陳冠洲,如今已成為聯發科董事總經理。
據報道,自2015年聯發科發布Helio系列芯片后,李宗霖主導了每代產品的升級,聯發科首發的雙卡雙4G方案,李宗霖也是主要推動者之一。
有著多年手機芯片相關業務經驗的朱尚祖和李宗霖的加入,對OPPO自研手機芯片的幫助不言而喻。
三、OPPO芯片團隊成立之初,兩元重要骨干來自高通
既然有聯發科,自然少不了高通。OPPO自研芯片近年來取得的兩項最重要的成果,一個是影像NPU馬里亞納 X,一個是藍牙音頻SoC馬里亞納 Y。而在這兩顆芯片的發布會上,我們都能看到同一個主講人——OPPO芯片產品高級總監姜波。
▲OPPO芯片產品高級總監姜波
在這兩款重要芯片產品的發布之余,智東西也曾多次與姜波進行對話,了解背后的關鍵技術突破以及OPPO在自研芯片領域的積累及布局。
姜波于2019年加入OPPO自研芯片團隊,也是從OPPO自研芯片團隊建設初期就加入的重要骨干之一。根據姜波回憶,當時OPPO芯片團隊的辦公地點在深圳的春筍大廈42層,辦公室墻上貼著“馬里亞納”四個字,團隊總共只有幾個人。
姜波在此前曾在貝爾實驗室任職,在美國移動芯片巨頭高通公司也曾負責產品相關工作,他是高通中國首個智能手機SoC產品經理,曾為高通拓展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做出過重要貢獻,是手機芯片行業的一位“老兵”。
OPPO是姜波加入的第一個國內手機終端廠商。據了解,在OPPO他負責主持馬里亞納 X、馬里亞納 Y的研發工作,包括團隊搭建、到確定研發方向、設立性能指標,再到自研核心IP、批量生產。
在面對智東西等媒體的采訪中,姜波曾透露OPPO自研芯片研發過程中的諸多細節信息。比如馬里亞納 X的流片是一次成功、馬里亞納 X中的MariNeuro和MariLumi兩大核心IP均由OPPO自研。
對于自研芯片的壓力,姜波也曾坦言到,每個團隊成員都從一開始就承擔了很多的壓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芯片團隊工程師周末基本都在工作。從IP、前端后端到軟硬件都自研,挑戰非常大。
不過在他看來,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這個行業里也許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者別人沒有做成的事情,對于工程師來講是很大的成就。
在芯片人才儲備方面,姜波曾透露,OPPO一直在招人,團隊也在持續建設中,因為做芯片沒有人才是不行的。OPPO不僅試圖找到行業里最資深的人、最有經驗的人、最好的專家,也非常重視人才梯隊建設。
相比姜波經常出現在芯片發布會的臺前,OPPO芯片平臺部部長陳巖則顯得更為“低調”,他同樣來自于高通,曾擔任高通技術總監,加入OPPO后一直擔任OPPO軟件研究中心負責人,曾主導了OPPO對安卓系統底層的“動刀”。
2019年10月,OPPO成立了芯片TMG(技術委員會),作為整個集團TMG的一部分,負責芯片相關內外部資源協調、重點項目評審,也正是在當時,“馬里亞納”計劃相關信息第一次被曝光給外界,而陳巖正是這OPPO芯片技術委員會的核心負責人。
▲OPPO芯片平臺部部長陳巖
四、從展銳“高層震蕩”中走出的王瀧,還有剛加入哲庫一個月的前壁仞高管
在這次哲庫視頻會議出場的四位高管中,還有一位沒提到的就是王瀧,目前他在OPPO的具體職位尚未找到公開信息,但可以確定的是王瀧為哲庫管理層成員。
▲管理層成員王瀧
在此前2020年前后的紫光展銳高層震蕩中,王瀧曾是“話題中心”涉及的人物之一。
2020年4月20日,紫光展銳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紫光展銳兩大業務高管吳迪、陳杰峰遭免職,當時有知情人士稱,吳迪、陳杰峰二人曾極力勸說正在離職流程中的高管王瀧不要回美國,加入紫光展銳的競爭對手翱捷ASR。
最終,曾任紫光展銳泛連接事業部部長王瀧離職,其職位由宓曉瓏接任。
當時紫光展銳的“海思系”換血風波也一度為產業人士所熟知。
在紫光展銳期間,王瀧曾經常出席與媒體交流的活動,其演講內容涉及射頻前端、TWS耳機藍牙芯片、音頻芯片及解決方案、WiFi技術以及一系列專利相關內容等,覆蓋面較廣。
目前從幾份公開的專利申請中,我們能看到王瀧的身影。比如2022年3月的一份關于“通信芯片、藍牙通信設備及數據傳輸方法”的專利中,發明人就包括了王瀧,而2022年5月一份關于“一種定位方法、裝置、芯片、用戶設備及存儲介質”的專利,其發明人中也有王瀧。
最后一位要說的孫成坤,可能是本文提到的幾位OPPO芯片業務高管中任職時間最短的一位。
2023年4月24日,國內GPU獨角獸壁仞科技前海外團隊AI方向負責人孫成坤正式加入OPPO哲庫團隊,加入后孫成坤將擔任哲庫NPU芯片中心部長,直接向OPPO CTO、哲庫CEO劉君匯報。
后來的事,我們就都知道了。
結語:集芯片圈各方之力仍“難產”,手機廠商自研芯片道阻且長
2017年12月,OPPO“悄悄”在上海注冊成立了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直到2018年8月,瑾盛通信將“集成電路設計和服務”納入經營項目、OPPO在招聘網站上發布芯片設計崗位,不少人才意識到,OPPO是要做自研芯片了。
截至發稿時,仍沒有OPPO芯片團隊中的大牛“另謀高就”的報道,只有獵頭公司“搶人”的消息不斷涌現。OPPO芯片團隊這些精兵強將們散入芯片圈,或許會激起更多漣漪。
近年來,根據招聘行業信息以及公開報道,OPPO的芯片團隊中“集結”了來自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展銳等移動芯片廠商的“各路人馬”。雖然視頻會議現場中沒有前華為海思高管,但有不少業內人士都提到,華為海思研發人員跳槽到OPPO,在芯片圈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OPPO要做自研手機SoC,必然繞不開5G基帶芯片,而在該領域,聯發科和華為海思顯然是更好的合作對象。去年年底,OPPO宣布與華為簽訂全球專利交又許可協議,協議覆蓋包括5G標準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而OPPO與聯發科在5G基帶芯片層面的合作,此前已在積極推進中。
從消費電子產業嚴冬、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跌入十年新低、芯片業務營收遠不及預期、巨額投入難以維系,到高端手機SoC研發難度極高、芯片先進工藝獲取受阻,以及潛在的地緣政治因素,自研芯片之難,可以見得。
縱然OPPO的芯片團隊集結了各路大牛,但最終的散場仍是事實,如果再有一次機會,OPPO是否還會做自研芯片?
OPPO CEO陳明永曾在去年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在芯片產業如此成熟的今天,OPPO為什么要做自研芯片?第一,要解決行業難題,提供超過用戶期待的產品和體驗,就必須在芯片上下功夫,要提供芯片級解決方案,不然做不好產品。第二,這是OPPO戰略必然的選擇,在萬物互融時代,必須通過關鍵技術解決關鍵問題,一個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底層的核心技術,就可能沒有未來,沒有核心底層技術的旗艦產品,也可能是一個空中樓閣。”
“自研芯片這條路,注定是一條坎坷而曲折的道路,OPPO會用幾千人的團隊,腳踏實地地去搞自研芯片。”陳明永說道。
華為用了16年,初期經歷了各種“翻車”,經過多代手機產品的迭代,最終在2014年憑借麒麟925站穩腳跟。蘋果自2007年初代iPhone發布后,多次收購芯片創企吸納人才,歷經五年多技術研發,才通過A6確立了手機芯片的領先地位。
手機自研芯片,注定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