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晉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元心操作系統手機,元心操作系統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悉,北京元欣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元欣”。它最大的形式創新是自主可控,安全性有保障;并且對中國消費者的操作習慣進行了特別優化。那么,搭載這個系統的手機是什么樣子的呢?
從曝光的圖片來看,似乎元欣系統可以和安卓系統共存,搭載元欣系統的手機也搭載安卓系統。用戶可以在開機時自由選擇啟動哪個系統,但元信能否兼容安卓應用還是個未知數。
從另一張圖來看,元信系統采用了類似iOS的操作風格。從外觀上看和一些第三方安卓rom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內核應該是不一樣的。
“聰明的方法”
移動操作系統目前由谷歌Android、蘋果iOS和微軟WP三大平臺主導。除了這三個“美國貨”,還有一批以Linux開源技術為代表的系統,比如三星、英特爾領銜的Tizen,南非Canonical公司的Ubuntu。
我國手機操作系統的研發起步較晚。常見的國產操作系統如小米MIUI、魅族flyme都是基于Android深度開發的。號稱“自主”的,有中科大和上海聯通2014年1月發布的COS,同洲電子發布的960OS。
“元信不是基于Android的。”史文勇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元信”是一款與安卓、蘋果有并行關系的手機操作系統。“我們沒有從零開始,采用引進消化吸收的方法,以國外成熟的技術為基礎。”這個國外的技術就是Linux開源項目——Mer。要說Mer,必須先介紹它的前身MeeGo。
MeeGo是在諾基亞攜手微軟選擇WP之前,于2010年與英特爾聯合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MeeGo基于Linux開發,可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和車載系統。由于諾基亞的戰略調整,梅戈只活了一年多。
袁公司解釋說,MeeGo計劃暫停時,很大一部分源代碼是開源的,交給Linux基金會管理,成為一個免費開源的社區項目,也就是今天的Mer項目。元欣是Mer的一個分支。
史文勇強調,元信已經掌握了系統的全部源代碼和技術演進方向,在系統框架、安全服務、圖形系統上做了大量的技術改造。
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引入Mer作為國產操作系統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元信二次開發版Mer的關鍵是掌握源代碼。希望國家自主可控,也做到了。”王艷輝,告訴報社。
事實上,基于Mer開發的操作系統并不只有“元信”。前諾基亞MeeGo團隊的一些成員被解雇后,他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Jolla。2013年,他們發布了Mer項目的操作系統Sailfish。該公司首席執行官Jussi Hurmola曾大方表示希望重振MeeGo:“關于MeeGo的猜測,我只想說,它還沒有死!”
有趣的是,Tizen也是元信的遠親。2011年,Tizen被MeeGo和LiMo整合。
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秘書長曹東認為,元信是Mer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有自己的技術,尤其是在安全領域。元欣科技是這個聯盟的成員之一。
手機處理器用展訊,定位用北斗導航。
目前“元信”系統的手機樣機剛剛開發出來。
元信手機核心硬件已經國產化:處理器采用展訊,定位采用北斗導航模塊。在系統平臺方面,元信系統具有根去中心化、多重訪問控制、細粒度敏感權限控制等特點。此外,它還支持國內身份認證系統和數據隔離。
“除了芯片和定位的國產化,國產計劃的操作系統也必須國產化。”對此,史文勇舉例說,“為了防止位置泄露,你用的是國產的北斗定位,而不是GPS定位,但如果你還在用安卓操作系統,黑客還是可以把你的定位結果拿走。”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操作系統。史文勇舉例說,“為了防止位置泄露,你用的是國產的北斗定位,而不是GPS,但如果你的系統還是安卓,那么黑客還是可以把你的定位結果拿走的。”
在產品性能上,史文勇表示:“元信”在同等硬件水平下,在流暢度、待機時間、可操作性上“不比其他操作系統差”。
有網友調侃“元信”界面類似蘋果的iOS系統。史文勇表示,“現在的主流手機都使用觸摸屏,所以在用戶體驗上,多多少少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能做出沒人用過的東西。即使那樣,也沒人會用。”
同時,史文勇向論文承認“很多事情還沒做”。現在元信的應用很少,明年的工作重點是打造生態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有特定需求的用戶,元信手機可以支持雙系統,即手機啟動時,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元信或安卓。此外,根據客戶要求,還可以在“元信”上添加第三方虛擬機模塊,以兼容Android應用3354。這種做法和Jolla一樣,是豐富應用程序的一種方式。
在目前的規劃中,元信手機將于2015年上半年上市。消費者將首先聚焦信息安全要求更高的行業客戶,然后推向大眾消費市場。
至于元心未來是否要自己做硬件,與哪些手機廠商合作,史文勇表示還不確定,但有一點很肯定:“第一步,和國產手機廠商合作。”
“不著急變現賺錢”
現實是,放眼全球移動操作系統市場,都還沒有可以與安卓、蘋果、WP匹敵的操作系統。知情人士稱,中科大與上海聯彤的COS系統進展甚微,一些原計劃的落地項目也取消了。之前,有人測試發現,COS仍然采用安卓框架。聯彤否認,之后事件歸于平淡。
對于COS的進展,上海聯彤拒絕置評。記者登錄上海聯彤官網,發現“產品中心”一欄已經不見COS蹤影。
“每個學軟件的人都有自己做操作系統的情結。”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史文勇清楚地意識到,“操作系統從做出來到得到消費者認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夠長的心理準備。”
也因此,“元心”項目早在兩年前低調啟動,直到最近才曝光。近200名員工每周上班6天,“沒有怨言”。
研發完成后,今年8月,北京元心科技成立。“投資方都不著急通過這個項目變現賺錢,也不炒概念。”史文勇說。
“元心”的發布獲得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支持。倪光南說,“從安全角度講,我們能夠實現完全自主可控,出現問題可以及時增強安全防御。”
但是,王艷輝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要把一個操作系統真正推向市場,需要另辟蹊徑突破,比如從機頂盒入手。“三星Tizen系統就是從做可穿戴式設備的操作系統,因為沒什么人關心那是什么操作系統,等這個市場做大,可以反推向手機。如果一開始從手機強推,手機很可能買不動。”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