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凱說,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應該制作自己的硬件。但據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 (Pat Gelsinger) 稱,它也有相反的作用:如果您希望硬件成功,就必須將軟件放在首位。
廣泛的軟件兼容性是英特爾處理器傳統上優于其他 CPU 的一個基本優勢,這既是因為 x86 架構,也是因為英特爾始終與軟件開發人員密切合作。但隨著世界的變化,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Pat Gelsinger 必須以不同于其前任的方式看待軟件。一方面,英特爾必須與比以前更廣泛的獨立軟件供應商 (ISV) 生態系統合作,并且比以前更緊密地合作。但另一方面,英特爾自己的軟件可以為公司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我在 [VMware 和 EMC] 的 11 年‘假期’中學到的一件事是提供不受軟件支持的芯片是一個錯誤,”Pat Gelsinger 在接受CRN采訪時說.“我們必須提供軟件功能,然后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授權、加速,并通過其下的硬件使其更加安全。對我來說,這是我需要在英特爾推動的重大轉變。”
擴大英特爾軟件生態系統
英特爾一直試圖通過正確支持所有最新指令集擴展和旨在加速某些工作負載的其他技術,確保軟件能夠利用其最新硬件。在很大程度上,英特爾協助其合作伙伴創建了一個針對其處理器優化的軟件生態系統。
多年來,這種方法有助于增強英特爾的軟件生態系統,直到 2000 年代中期出現加速計算。Nvidia 開始積極推廣其 CUDA 平臺,而其他公司則依賴各種開放或專有標準,如 OpenCL、Vulkan、Metal 和 OpenAI,以通過專有硬件加速對性能要求高的工作負載。像蘋果和英偉達這樣的公司創建了自己的軟件生態系統,雖然沒有英特爾那么廣泛,但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來吸引軟件開發人員。
如今,大量人工智能 (AI) 和高性能計算 (HPC) 應用程序是為 Nvidia 的 CUDA 平臺開發的,因此需要該公司的硬件和軟件堆棧。這自然對英特爾及其專為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機設計的數據中心 CPU 和計算 GPU 構成挑戰,因為現在他們處于等式的另一端:他們必須與已經建立的生態系統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