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通訊員 常夢星
極目新聞記者12月14日從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獲悉,宜昌宜都市組建“老兵心連心工作室”,充分發揮退役軍人余熱,深化“輪值老班長+老兵工作室+志愿服務”模式,為退役軍人提供交流感情、凝聚思想、幫難解困的場所,打造最有人情味的老兵工作室。
143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兵種的老兵日前成為首批“輪值老班長”開始履職,他們始終堅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熱愛服務退役軍人事業,每周定時到工作室值班,接待退役軍人來訪,幫助他們解決退役后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輪值老班長”接待退役軍人
黃大全是在枝城鎮西湖春天小區居住的一位退役軍人,2016年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在2018年6月被居民選為業委會主任。作為“老兵心連心工作室”的一員,面對小區居民矛盾糾紛、房屋漏水、墻體發黑、疫情防控等問題,他都迎難而上,勞心勞力、不計報酬,致力于打造西湖春天小區溫暖的春天。
江傳恒自2007年退伍后一直在村委會工作,2021年9月至今擔任宜都市枝城鎮龍王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在本職崗位上,他繼續發揚軍人本色,傾聽退役軍人訴求,參與矛盾糾紛調處,服務退役軍人。
面對面交流,精準高效提供服務。
老班長們憑借老兵身份的認同,站在老兵立場,與有訴求退役軍人心貼心交流,暢通溝通渠道,真正發揮了基層社會治理“穩壓器”作用,營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問題就地解決”的良好氛圍。
胡心年是聶家河鎮白家淌村的一名退役軍人,曾擔任過多年村干部,退伍后一直保持著軍人優良品質,對人真誠,勤勞樸實,曾多次被評為鎮村兩級“優秀共產黨員”,哪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是村民們心中的模范帶頭軍人。2018年1月,附近一農戶家中失火,他得知后,馬上召集人幫忙滅火,搭建臨時安置點,幫受難農戶平安渡過難關。在“老兵心連心工作室”成立后,他第一時間報了名。他說,主要目的是為退役軍人和村民提供及時精準的普法宣傳、溝通協調等服務,做到應調盡調、應援盡援,讓退役軍人軍屬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社會的公平正義,切實維護退役軍人軍屬的合法權益。
王勇曾是陸城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作為“老兵工作室”第一批上崗的“老班長”,他說:“我們在工作中發現,退役軍人的身份能更好得到退役軍人的認同,我們以戰友情為橋梁,主動靠前、熱情服務,用心用情用理直接化解矛盾,極大減輕了信訪處理量和上訪隱患。”
“輪值老班長”上門看望退役軍人家屬
老兵工作室秉承“退役軍人是家人”的理念,把退役軍人的事當成天大的事盡心盡力去辦,把政策用準,把道理講透,把服務做足,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妥善解決退役軍人訴求,解決了一批“疑難案”“釘子案”“骨頭案”。
在陸城街道老兵工作室里,輪值老班長朱元耀值班時,一位老兵找了過來:“聽說你們這里有個老兵工作室,我有點心里話想來說一說。”原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這位老兵的宅基地一直沒能得到解決,現在子女已經長大了,家里的住房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朱元耀聽說這一問題后,迅速聯系有關部門,幫助其解決了問題。他激動地握著朱元耀的手:“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困擾我十幾年的問題終于解決了!”
退役軍人范明禮也是陸城街道老兵工作室的一位“輪值老班長”,自從加入老兵工作室以來,他堅持定期接訪,積極參與退役軍人各項活動,并在陸城轄區內開展幫扶走訪,只要發現有退役軍人存在困難,他都會及時向轄區內退役軍人服務站反饋,幫助協調解決。今年7月,他在走訪中發現家住頭筆社區的鄧爺爺因病癱瘓在床3年,家中僅靠兒子工作維持生活。他馬上向陸城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反映了這一情況,了解這一情況后,服務站工作人員及時對鄧爺爺進行了走訪,并為他申請了關愛基金,同時積極協調殘聯、市一醫院,為鄧爺爺辦理了殘疾人證。
“老兵心連心工作室”也在吸引和帶動著更多的退役軍人、離退休老黨員發揮余熱,積極為家鄉發展作貢獻。截至目前,“老兵心連心工作室”開展志愿活動接待來訪退役軍人和其他群眾157人次,化解矛盾糾紛81起,積極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