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乒乓球技術動作名稱及方法,乒乓球技術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常用的發球技術 (一)、正手發奔球 特點 球速急、落點長、沖力大,發至對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對對方威脅較大。
2、 2、 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②提高擊球瞬間的揮拍速度;③第一落點要靠近本方臺面的端線;④擊球點與網同高或稍低于網。
3、 (二)反手發急球與發急下旋球 特點 球速快、弧線低,前沖大,迫使對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搶攻,常與發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4、 2、 要點①擊球點應在身體的左前側與網同高或比網稍低;②注意手腕的抖動發力;③第一落點在本方臺區的端線附近。
5、 (三)發短球 特點 擊球動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對方臺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臺,使對方不易發力搶拉、沖或搶攻。
6、 2、 要點 ①拋球不宜太高;②擊球時,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發球的第一落點在球臺中區,不要離網太近;④發球動作盡可能與發長球相似,使對方不易判斷。
7、 (四)正手發轉與不轉球 特點 球速較慢,前沖力小,主要用相似的發球動作,制造旋轉變化去迷惑對方,造成對方接發球失誤或為自己搶攻創造機會。
8、 2、 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②發轉球時,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轉球,越應注意手臂的前送動作;③發不轉球時,擊球瞬間減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9、 (五)正手發左側上(下)旋球 特點 左側上(下)旋轉力較強,對方擋球時向其右側上(下)方反彈,一般站在中線偏左或側身發球。
10、 2、 要點:①發球時要收腹,擊球點不可遠離身體;②盡量加大由右向左揮動的幅度和弧線,以增強側旋強度。
11、③發左側上旋時,擊球瞬間手腕快速內收,球拍從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
12、④發左側下旋時,拍面稍后仰,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13、 (六) 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 1. 特點 右側上(下)旋球力強,對方擋住后,向其左側上(下)反彈。
14、發球落點以左方斜線長球配合中右近網短球為佳。
15、 2. 要點 ①注意收腹和轉腰動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轉動配合前臂發力;③發右側上旋球時,擊球瞬間球拍從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個上勾動作;④發右側下旋球時,拍面稍后仰,擊球瞬間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右側下摩擦。
16、 (七)下蹲發球 1.特點 下蹲發球屬于上手類發球,我國運動員早在50年代就開始使用。
17、橫拍選手發下蹲球比直拍選手方便些,直拍選手發球時需變化握拍方法,即將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
18、下蹲發球可以發出左側旋和右側旋,在對方不適應的情況下,威脅很大,關鍵時候發出高質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19、 2. 要點①注意拋球和揮拍擊球動作的配合,掌握好擊球時間。
20、②發球要有質量,發球動作要利落,以防在還未完全站起時已被對方搶攻③發下蹲右側上、下旋球時,左腳稍前,身體略向右偏轉,揮拍路線為從左后方向右前方。
21、拍觸球中部向右側上摩擦為右側上旋;從球中下部向右側下摩擦為右側下旋。
22、④發下蹲左側上、下旋球時,站位稍平,身體基本正對球臺,揮拍路線為從右后方向左前方。
23、拍觸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為左側上旋;從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為左側下旋。
24、⑤發左(右)側上、下旋球時,要特別注意快速做半圓形摩擦球的動作。
25、 (八)正手高拋發球 特點 最顯著的特點是拋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時對拍的正壓力,發出的球速度快,沖力大,旋轉變化多,著臺后拐彎飛行。
26、但高拋發球動作復雜,有一定的難度。
27、 2、 要點:①拋球勿離臺及身體太遠。
28、②擊球點與網同高或比網稍低,在近腰的中右處(15厘米)為好③盡量加大向內擺動的幅度和弧線。
29、④發左側上、下旋球與低拋發球同。
30、⑤觸球后,附加一個向右前方的回收動作,可增加對方的判斷(結合發右側旋球,更有威力)。
31、 第四節 接發球技術 接發球的判斷 判斷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接發球的方式和接發球的成敗。
32、為了判斷發球的旋轉性質、旋轉強度及來球線路落點,應利用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33、 就對方發球時的站位決定自己接發球的站位。
34、 2、 觀察對方發球前的引拍方向。
35、 3、 觀察球拍觸球瞬間摩擦球的方向,判斷球的旋轉性質。
36、 4、 觀察發球時揮臂的動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斷球的落點長短和旋轉強弱。
37、 5、 根據發球的第一落點判斷來球的長短。
38、 6、 根據球在空中的飛行弧線判斷旋轉。
39、 7、 根據手感判斷來球的旋轉。
40、 8、 記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顏色及各自的性能。
41、 接發球技術的具體運用 接上旋轉(奔球) 正反手攻球或推擋回接,拍面適當前傾,擊球的中上部,調節好向前的力量。
42、 2、 接下旋長球 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時多向前用力。
43、 3、 接左側上下旋球 可采用攻球和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擊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來球的左側上(下)旋力。
44、 4、 接右側下、下球 可采用攻球或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擊,拍面稍前傾(后仰)并向右偏斜,擊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點和方法與接左側上、下旋球相同。
45、 5、 接近網短球 用快搓、快點或臺內突擊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46、 6、 接轉與不轉接 在判斷不準的情況下可輕輕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線和落點。
47、 7、 接不同性能球拍的發球 長膠、生膠、防弧膠的發球基本屬不轉球,用相應的方法回接。
48、 8、 接高拋發球 如球著臺后拐彎的程度大,應向拐彎方向提前引拍。
49、 第五節 推擋球技術 常用的推擋球技術 (一)擋球 特點與應用 球速慢,力量輕,動作較簡單,初學者容易掌握。
50、它可以幫助初學者熟悉球性,認識乒乓球的擊球規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51、 2、 要點:①擋球是推擋球技術的基礎,初學者應形成正確的動作手法。
52、②引拍時,上臂應靠近身體。
53、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調節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
54、 (二)快推 特點與運用 快推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借力還擊,速度快,線路變化多。
55、適用于回擊一般的拉球、推擋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發揮回球速度快的優勢,推壓兩大角或襲擊對方空檔,為自己的進攻創造條件。
56、它是推擋球最常用的一項技術。
57、 2、 要點 ①擊球前靠近身體,前臂適當后撤引起。
58、②在前臂向前推送的過程中,完成外旋動作。
59、③轉腕動作不宜過大,關鍵是時機要恰當。
60、 (三)加力推 特點與運用 回球力量重,速度快,擊球點較高,充分發揮手臂的推壓力量。
61、比賽中運用加力推可迫使對方離臺,陷于被動局面(如側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線或大角度),與減力擋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調動對方,獲得主動。
62、它適用于對付速度較慢、旋轉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較輕、著臺后彈起比網稍高的來球。
63、 2、 要點:①球拍后撤上引是為了增大用力距離。
64、②擊球點適當離身體遠一點。
65、③擊球時間不宜過早或過遲。
66、④要有效地把身體各部分的力集中在擊球的一瞬間。
67、 (四)減力擋 特點與運用 回球弧線低、落點低、力量輕。
68、回接對方的大力扣殺或加力推擋時能減弱回球的力量,如與加力推結合運用,可以前后調動對方,是對付中臺兩面拉或兩面攻打法的有效戰術,它還常用于接加轉弧圈球。
69、 2、 要點:①擊球前身體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適的前傾角度。
70、②觸球瞬間,有意識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動作。
71、③削弱來球反彈力的同時,借來球的力量將球擋過去,回球速度快。
72、 第六節 搓球技術 常用的搓球技術 (一)慢搓 特點與運用 慢搓動作幅度大,在來球的下降期擊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于增加搓球的旋轉強度。
73、慢搓一般適用于回接旋轉較強,線路稍長的來球。
74、在對搓中,快慢搓結合起來,可以變化擊球節奏,牽制對方。
75、 2、 要點:①應根據來球的具體情況,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
76、②擊球時,前臂用力為主,轉腕動作不宜過大。
77、③搓加轉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時,應增加前送的幅度。
78、 (二)快搓 特點與運用 動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來球的前進力將球搓回,常用于接發球或削過來的近網下旋球,在對搓中,利用快搓變化擊球節奏,縮短對方回球的準備時間。
79、 2、 要點:①身體重心前移,身體靠近來球。
80、②前臂主動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
81、③快搓一般借力還擊,若來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
82、 (三)搓轉與不轉球 特點與運用 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轉與不轉球(相對而言),使對方判斷錯誤而直接得分,或為搶攻創造條件。
83、在對搓中,把旋轉變化與落點變化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以獲得更多的進攻機會,在對付削球時,能使自己從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脫出來。
84、 2、 要點:①加轉是前提,轉與不轉間差異越大越有威力。
85、②搓加轉時,手腕爆發式用力為主。
86、③搓不轉時,要注意回球的弧線。
87、 (四)不同性能球拍的搓球 特點與運用:倒拍動作快,用不同性能的拍面擊球,完全改變回球的旋轉性質,使對方難以適應。
88、常用于對搓中能直接得分或出現機會球時。
89、 2、 方法與要點:掌握熟練的倒拍技術,選擇好換拍面搓球的時機,使對方防而不備,出現失誤,并作好下一板球的應變準備。
90、 第七節 削球技術 (一) 遠削 特點與運用 擊球動作大、球速慢、弧線長,有利于削轉與不轉球和以落點變化來牽制對方。
91、常適用于對付對方的扣殺球、弧圈球和提拉球。
92、它是以削為主打法的選手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之一。
93、 2、 要點:①向上引拍,是為了增大削擊球的用力距離。
94、②在下降期擊球,但不能過于低于臺面。
95、③要保持足夠的撞擊力,否則球不會過網。
96、 (二) 近削 特點與運用: 動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前進力較強,多用于近削逼角,有一定的威脅,往往能獲得主動或直接得分。
97、一般用來對付輕拉球和一般的上旋球。
98、 2、 要點:①向上引拍比肩略高。
99、②根據來球的情況調節拍面后仰角度。
100、③前臂發力為主,手腕配合下壓,擊球后沒有前送的動作。
101、 (四)削弧圈球 特點與運用 削加轉弧圈球是削球手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術。
102、由于加轉弧圈球上旋強,觸拍后向上的反彈力極大,處理不好容易回出高球甚至出界,所以難度較大。
103、 2、 要點:①應在來球的下降后期觸球,此時,球的旋轉已減弱。
104、②擊球點一般選在 右腹前為宜,并適當放低些,這樣可利用來球部分向上的反彈力形成自然的回球弧線,有利于提高削球的準確性。
105、③球拍觸球時,拍面不能過分后仰,應觸球的中下部;如來球旋轉較強,可使拍面堅直些,并適當加大手臂向下壓球的力量。
106、④觸球時,手腕應相對固定,以免回球過高。
107、 (四)減力擋 特點與運用 回球弧線低、落點低、力量輕。
108、回接對方的大力扣殺或加力推擋時能減弱回球的力量,如與加力推結合運用,可以前后調動對方,是對付中臺兩面拉或兩面攻打法的有效戰術,它還常用于接加轉弧圈球。
109、 2、 要點:①擊球前身體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適的前傾角度。
110、②觸球瞬間,有意識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動作。
111、③削弱來球反彈力的同時,借來球的力量將球擋過去,回球速度快。
112、 第八節 攻球技術 一) 正手近臺攻球 特點與運用 站位近臺,擊球時間早,球的速度快,動作幅度小,是我們近臺快攻打法的主要技術之一。
113、常用于還擊正手位的發球,推檔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對方措手不及,在對攻中以線路、落點變化相結合,調動對方,伺機扣殺。
114、 2、 要點:①充分利用全身協調用力(蹬地、轉腰、移重心)。
115、②前臂發力為主,手腕輔助用力 。
116、③擊球點在身體右前側(大約為前臂的長度)。
117、觸球瞬間向前打為主,略帶向上摩擦。
118、 (二)正手中遠臺攻球 特點與運用 站位稍遠,動作幅度大、力量重,進攻性強,但步法移動的范圍較大。
119、多用于對攻中,以力量配合落點變化直接得分或為扣殺創造條件,也用于側身后撲正手打回頭,防御時,在相持中尋找機會;削球選手的削中反攻。
120、 2、 要點:①加大向右手方引拍幅度,是為了增大擊球的動作半徑。
121、②上臂帶動前臂發力。
122、上臂向前,前臂和手腕向上發力為主。
123、③身體其他部位的協調用力不可缺少。
124、 (三)正手扣殺 特點與運用 動作幅度大、力量重、球速快、攻擊性強,是得分的重要手段。
125、常用來對付著臺后彈起比網高的機會球或前沖力不大的半高球。
126、 2、 要點:①擊球點離身體稍遠;球拍應與球同高②在高點期擊球,不宜打"落地開花球"。
127、③擊球瞬間,整個手臂應發揮到最大力量,配合腰部轉動及蹬地的力量。
128、④如來球帶有下旋,球拍略低于來球,觸球瞬間手腕向上抖動發力。
129、 (四)正手拉球 特點與運用 站位近、速度快、動作小、線路活和穩健性好。
130、是回擊發球、搓球、削球等下旋球的一種必備技術。
131、常用于接發球搶位,對搓中搶位;對付削球時穩拉,以落點、弧線和旋轉程度的變化,伺機進行突擊。
132、 2、 要點:①身體重心略下降,右肩稍下沉。
133、②在球的下降前期擊球,不可過于低于臺面。
134、③觸球時應盡量增大摩擦球體的面積和時間。
135、 (五)正手臺內突擊 特點與運用 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突擊性強,是處理近網短球的一項重要技術,是我國快攻打法運動員掌握的特有的進攻技術。
136、常用于還擊彈跳不出臺的下旋球,或在對搓中突擊起板,或在對付削球時,利用這一技術直接得分及為扣殺創造機會。
137、 2、 要點:①擊球前持拍手臂不宜伸得太直。
138、②用中等力量擊球較為合適。
139、③應根據來球的旋轉性質與強度,調節好拍面角度、擊球的部位和發力的方向。
140、 (六)正手殺高球 特點與運用 動作幅度大、擊球點高、力量重,配合落點的運用,能給對方致命的打擊,多用于對付彈起較高的來球。
141、 2、 要點:①要集中全身的力量于觸球的一瞬間②擊球點適當離身體稍遠一點(增大揮拍動作的半徑)。
142、③近網高球只需向下用力,但殺落點遠、落點后有一定前沖力的高球,應保持足夠的向前力量。
143、 (七)反手近臺攻球 特點與運用 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突擊性強。
144、一般用來回擊落在左半臺的來球,與反手推擋、正手攻球結合,能加強攻勢,取得更多的主動權,但反手攻球因受身體妨礙,攻球力量不如正手大。
145、 2、 要點:①擊球過程中要注意收腹,轉髖轉腰。
146、②以肘關節為軸心,前臂發力為主,手腕有一向前上方磨擦球的動作。
147、③保持適宜的擊球點尤為重要,離身體太遠或太近難于發力。
148、 (八)反手快拔 特點與運用 反手快撥是橫拍進攻型運動員常用的一項相持性技術。
149、具有站位近、動作小、落點變化多的特點。
150、它主要用來對付弧圈球、直拍推擋或反手攻球,雖有一定的速度,但力量較差,應與側身攻或反手突擊技術等結合運用。
151、 2、 要點:①上臂貼近身體,前臂迅速前伸迎球。
152、②手腕控制拍面前傾,借來球反彈力將球撥回。
153、③掌握好擊球時間。
154、④注意線路落點變化并與突擊結合運用,為進攻創造條件。
155、 (九)反手快點 特點與運用 反手快點速度快、線路活、具有突然性,是直、橫拍兩面攻打法的一項重要技術,多用于前三板。
156、如發短球后和接近網短球以及相互擺短時,常用它來搶先上手,以爭取下一板的進攻機會,以左推右攻為主的運動員,如能熟練運用反手快點技術,可在前三板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157、 2、 要點:①左方近網來球,以左腳向左前方上步;中間偏左來球,則以右腳向前上步。
158、快點斜線時,球拍觸球中部偏左,由后向前、向右揮動;快點直線時,球拍觸球中部,由后向前、向左揮動。
159、②重心及時前移,上體貼近球臺,以利于在高點期擊球。
160、 (十)反手快拉 特點與運用: 反手快拉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較快、落點變化多,是對付下旋來球的一項重要技術。
161、用它找機會突擊,既可加強攻勢,又可避免正手空位過大。
162、橫拍和直拍的反面快拉豐富了反手位的節奏,對搓中或對付削球時運用它能爭取主動或直接得分。
163、 2、 要點:①根據來球落點、長短,迅速移位。
164、一般多以單步或跨步向左方、左前方或左后方移動,正對來球。
165、②擊球過程中,注意收腹,以增大擊球空間。
166、③須根據來球的下旋強度,調節磨擦球時用力的大小和弧線的高低。
167、 (十一)反手扣殺 特點與運用 反手扣殺的特點是動作大、力量重、球速快、攻擊性強,是還擊機會球的一種方法,是得分的有效手段。
168、它一般在發球、相持中取得機會后運用。
169、 2、 要點:①擊球點不宜離身體太近。
170、②要以整個手臂和腰的協調配合來增加擊球的力量。
171、③球拍觸球瞬間用力要集中,避免僅用手腕彈擊球。
172、 (十二)側身攻球 特點與運用 側身攻的特點是速度快、力量重、攻勢強,它是各種不同類型打法都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術。
173、側身攻運用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進攻能力的強弱。
174、 2、 側身攻球應注意的問題:①側身后,要保持上體與球臺的合適角度,既能攻斜線,也能打直線,同時不妨礙下一次擊球。
175、②要有足夠的擊球空間(收腹)③應盡量避免在移動過程中擊球。
176、④攻球時要利用右腳蹬地的力量,重心適當前移,前臂稍向前發力 第九節 弧圈球技術 (一)正手前沖弧圈球 特點與運用: 飛行弧線低、速度快、前沖力強,落點后彈起不高,但急向前沖并向下滑落,能起到與扣殺同樣的作用。
177、常用于對付發球、推擋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離臺相持時,也可以利用它進行反攻。
178、在實際運用中,步法移動的速度快、范圍廣。
179、 2、 要點:①引拍的幅度大,盡可能增大揮拍的動作,半徑。
180、②加快揮拍速度,在球拍達到最大速度時觸球。
181、③單純用上肢發力,前沖力不強,因此腿、髖、腰的配合不可缺少。
182、④磨擦力大于撞擊力,球拍與球的吻合面要合適,防止打滑。
183、 (二)正手加轉弧圈球 特點與運用 飛行弧線高、上旋很強、速度較慢,但著臺后向下滑落較快,對方回擊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為扣殺爭取機會。
184、它是對付削球、搓球和接出臺發球的重要技術。
185、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線的彎曲度較大,落到對方臺面后迅速下滑,還可起到變化擊球節奏的作用。
186、 2、 要點:①引拍時,球拍必須低于來球,但不要下沉太多。
187、②拉球時,持拍手臂由下向上發力,前臂快速收縮,觸球瞬間,盡量加長磨擦球體的時間。
188、③身體重心隨右腳蹬地,轉腰,揮臂提高。
189、 (三)反手拉弧圈球 特點與運用 反手拉弧圈球,是橫拍握法的優勢之一。
190、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轉略遜于正手。
191、它可用于發球搶沖,接發球,搓中轉拉以及一般的對攻和中臺對拉,運用得當,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為正手的沖殺創造機會。
192、 2、 要點:①擊球點不宜高身體太近。
193、②充分利用肘關節的杠桿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揮擺幅度和力量。
194、③近臺快拉的擊球時間為上升后期或高點期,中遠臺發力拉的擊球時間為下降期,但不可過分低于臺面。
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