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別稱叫什么名字(大熊貓別稱)

導讀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大熊貓別稱叫什么名字,大熊貓別稱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大熊貓在古...

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大熊貓別稱叫什么名字,大熊貓別稱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大熊貓在古代被稱為“食鐵獸”,貔貅,貘、貊、花熊、白豹。

2、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的一種哺乳動物(注:大熊貓科屬分類以CITES和IUCN為標準),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3、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4、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5、  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于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6、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只。

7、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

8、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9、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

10、  形態特征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毫米,尾長100-120毫米。

11、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于雌性。

12、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

13、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

14、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并不偏小。

15、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于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16、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17、  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

18、身體不同部分的皮膚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于腹側,體外側厚于體內側,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

19、  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

20、這是由于大熊貓長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

21、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

22、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23、  棲息環境  大熊貓棲于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

24、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陜、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內。

25、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洼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

26、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27、  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氣稀薄,云霧繚繞,氣溫低于20℃。

28、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野外大熊貓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處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勢等。

29、人為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布的主要因素。

30、  大熊貓具有不懼寒濕,從不冬眠的性格。

31、哪怕氣溫在-4-14℃它們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壓得很厚的竹叢中。

32、它們也不怕潮濕,總愛在濕度80%以上的陰濕天地里生活。

33、  進化歷史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34、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于中國云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

35、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于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36、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準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

37、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

38、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后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

39、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

40、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

41、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

42、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43、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

44、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于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45、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

46、后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47、  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

48、《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

49、  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國四川雅安寶興縣的鄧池溝(穆坪)教堂附近科學考察時,發現了當地人稱為白熊、花熊的蹤跡。

50、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標本,毛色有黑有白,腳掌底部多毛,樣子像熊,這是他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

51、它的標本和骨骼運到法國。

52、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鑒定,“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定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貓熊),鑒定報告發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新文檔》第五卷,從此,匿居荒野的貓熊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

53、  古今命名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于熊科。

54、由于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后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55、  自此,首先在主產它的故鄉(四川),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久之也就習以為常的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

56、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貓,也就被人們所公認。

57、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鄉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區叫蕩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馬達布人則叫洞尕;涼山彝族叫峨曲。

58、所有這些地方名,雖稱呼不同,而其含義與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無非都是說明它的體色白,或黑白,或體型似熊。

59、  大熊貓的別名還有華熊、竹熊、銀狗和大浣熊等。

60、銀狗,這是因為小熊貓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對應的熊貓體色白而叫它銀狗。

61、竹熊則以它主要食性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

62、華熊說明它是中華民族所特產的珍奇異獸。

63、  西方世界認識它后,最初將它翻譯成“大貓熊”或“貓熊”,但又一傳說,在20世紀報上初次發表新聞時,偶然被顛倒成“熊貓”,未料到竟成為通用的名稱了。

64、若沿著這些名稱為線索,可以追溯出許多充滿神奇的記載。

65、  發現始末  寶興縣位于中國四川西北部,該地山巒重疊、溪泉甘美、樹木參天,四季景色宜人。

66、處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過度地帶。

67、蘊藏著全中國近四分之一的動物物種,其中許多是珍禽異獸。

68、1862-1874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中國居住期間,得知四川寶興一帶動物種類很多,有一些是人們尚未知曉的珍稀物種,便從上海到達寶興,擔任穆坪東河鄧池溝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69、  1869年的春天,戴維在途中路過一戶姓李的人家,突然,掛在墻上的一張黑白相間的奇特動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維。

70、主人告訴他:當地人叫這種動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溫順,一般不傷人。

71、戴維異常激動,他估計這種動物“將是科學上一個有趣的新種”,這次發現將填補世界動物研究的一個空白。

72、為了得到這種奇特的動物,戴維雇傭了20個當地獵人展開搜捕。

73、3月23日,獵人們送來了第一只小“白熊”,遺憾的是他們為了便于攜帶,把它弄死了。

74、  1869年5月4日,戴維捕到一只“竹熊”,他給“竹熊”取名“黑白熊”,那只憨態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間的外貌,以及又圓又大的腦袋和滑稽可笑的動作倍受戴維的喜愛。

75、經過一段時間的悉心喂養,戴維決定將這只可愛的“黑白熊”帶回法國。

76、這只可愛的“黑白熊”經不起長途山路的顛簸和氣候的不斷變化,還沒運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維只好非常惋惜地將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標本,送到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

77、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模式標本竟然就這樣產生了。

78、  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將這張獸皮展出,經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茲充分研究后認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而是與中國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的另一種較大的貓熊,便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

79、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貓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意。

80、它的標牌采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注明中文和拉丁文。

81、但由于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貓熊”讀成“熊貓”,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了“大熊貓”。

82、臺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貓”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貓熊”不那么順口了。

83、從此,“大熊貓”這個現代名稱就這樣誕生了!戴維也就成了第一個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寶興大熊貓的外國人。

84、  大熊貓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

85、從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家、游獵家和博物館標本采集者來到大熊貓產區,試圖揭開大熊貓之迷并獵獲這種珍奇的動物。

86、其中包括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兩個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

87、兩兄弟先是到戴維發現大熊貓的寶興縣,一無所獲,然后又進入大涼山。

88、在越西縣他們開槍打死了一頭大熊貓,作成了標本帶回美國。

89、以后又有德國、英國等國的探險家獵獲大熊貓,從中國獵人手中收購的就更多了。

90、一時間不少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里都有了大熊貓的標本。

91、但他們始終沒能捕獲到一只活的大熊貓。

92、  在戴維神甫發現大熊貓的67年之后,1936年,35歲的紐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利斯新婚。

93、她丈夫威廉·哈克利斯是一個狂熱的探險家,結婚后兩周就奔赴中國尋找大熊貓。

94、然而威廉還未到達大熊貓產區便病死在上海。

95、露絲決心完成丈夫的遺志,在丈夫去世兩個月后的1936年4月啟程前往中國。

96、  露絲的探險隊僅有兩個人——她和25歲的美籍華人楊昆廷。

97、他們從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達成都,然后進入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尋覓大熊貓的蹤跡,設置獵捕的陷阱。

98、1936年11月9日,當楊廷昆從樹洞里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動物,遞到已經凍得麻木的露絲懷里時,她簡直難以相信,這就是西方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夢寐以求的大熊貓活體,露絲以為這只不到3磅的小家伙是雌性(后來證明是雄性),便用楊廷昆妻子的名字給它取名“蘇琳”。

99、幸運的露絲帶著蘇琳迅速返回成都,隨即乘飛機到上海。

100、  盡管西方人已尋求大熊貓半個多世紀,并且知道它是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但直到那時,中國人對大熊貓的了解還幾乎為零。

101、獵人可以任意捕獵這種“熊”,政府也沒有任何保護的規定和措施。

102、露絲的麻煩并不在于她捕獲了大熊貓,而是進入中國內地的手續不全,因此不能離境。

103、最后她采取行賄的辦法登上了到美國的輪船。

104、她把蘇琳裝在一個大柳條筐里,在海關登記表上寫上“隨身攜帶哈巴狗一只”,混出了海關。

105、  露絲帶著蘇琳還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電報早已把消息傳遍了美國。

106、輪船在舊金山碼頭靠岸時,正是圣誕節的前一天,驚喜萬分的美國人在碼頭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他們為珍貴的客人安排了最豪華的套房,召開隆重的歡迎晚會。

107、蘇琳被送到許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

108、曾經為尋找大熊貓到過中國的羅斯福的兒子西奧多見到蘇琳時,十分動情地說,“如果把這個小家伙當作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愿用我的兒子來代替。

109、”  經過激烈的競爭,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得到了蘇琳。

110、人們像潮水似的涌向這里,最多的一天達4萬人,超過了該動物園的入園最高記錄。

111、蘇琳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報紙的新聞。

112、商人們爭先恐后地趕制大熊貓形象的產品。

113、時髦女郎身著大熊貓圖案的泳裝招搖過市。

114、甚至一種雞尾酒也以大熊貓為名。

115、露絲和蘇琳的故事成為暢銷書,并搬上了銀幕。

116、  不幸的是蘇琳只活了一年,被做成標本永久陳列。

117、蘇琳的出現,使大熊貓從博物館走進大眾。

118、它不僅珍稀,而且可愛,一時間成為了全世界的動物明星。

119、各西方大國競相到中國捕捉大熊貓,從1936年到1941年,僅美國就從中國弄走了9只大熊貓。

120、成都的教會學校華西大學在其中幫了大忙。

121、在大熊貓產區呆了20年,有“熊貓王”之稱的英國人丹吉爾·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間,共收購了9只活的大熊貓,并把其中6只帶到了英國。

122、  二戰期間,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明”在德機的轟炸下表現鎮定,玩耍自如,成為倫敦市民心目中的戰時英雄。

123、在戰爭最嚴酷的時候,報紙仍然在報道明的生活。

124、明在1944年底去世。

125、《泰晤士報》刊登的訃告稱:“她可以死而無憾,因為她給千百人帶來了快樂”。

126、二戰結束后的1945年12月,英國人又通過外交途徑,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隊伍,到汶川進行大搜捕,終于捕獲到一只大熊貓送到英國。

127、像中國的許多事物一樣,熊貓在國外大出風頭以后,在中國的地位迅速攀升。

128、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