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一點,一年一度的科技界春晚正式開場。在不到80分鐘的時間里,前半小時是新款Apple Watch和環保理念的前戲鋪墊,而后都是驗證iPhone15系列爆料是否準確的時刻。
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這句話又一次在的身上驗證。就像羅永浩之前對“子公司”評價的那樣,除了序列號變了,iPhone15和iPhone14不會有什么區別。
失去了神秘感的iPhone15系列,早在發布會前就基本被挖得底褲不剩,堅持“守夜”的人也越來越少。現在的秋季發布會,更像是為iPhone保留了一個例行發布的儀式。
至于“好奇心上頭”,想必大部分人對的這句宣傳標語仍然很“好奇”。發布會結束后,有許多網友發出疑問,“好奇在哪”、“真的沒有one more thing了?”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旗艦的崛起,加上華為Mate60系列的奇襲,讓市場降低了對iPhone的預期。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對鈦媒體App表示,新一代iPhone 雖然有著諸多“第一次”的提升,但IDC認為,隨著安卓廠商在旗艦產品上的投入不斷加大,iPhone 15系列無疑將面臨更大挑戰,極有可能改變過去幾年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單價600美元以上,不含稅基準)一騎絕塵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今天凌晨,華為還搶了的“風頭”。在本應該屬于iPhone15的夜晚,“華為發布會”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的位置。
而“毫無新意”的iPhone15系列,也未能提起投資者的興趣。在美股9月12日的交易中,的股價收跌1.71%,盤中在iPhone15系列登場后,更是下跌近2.5%。一夜之間,市值蒸發了400億美金。
iPhone Pro系列終于減重,蘋果的內存是金子做的?
新iPhone作為每年秋季發布會的重頭戲,正在失去它應有的神秘感。正如鈦媒體App此前預測的那樣,iPhone15全系上島、配備USB- C接口。iPhone15 Pro系列搭載A17 Pro芯片,采用鈦金屬機身以及Action按鍵代替靜音開關。iPhone 15 Pro Max則獨享“潛望式長焦”,采用四重反射棱鏡結構,最高焦距達120mm。
在發布會上,庫克用非常出色來形容新一代iPhone,并稱iPhone15 Pro是最為Pro級的iPhone。對于自身來說,潛望式長焦、A17 Pro芯片,的確是一次大的更新,在硬件上也確實是有優勢。但是,單從感知力來說,在性能過剩的時代,iPhone15系列最大的更新可能是配備了USB- C接口,Pro系列采用了更輕的鈦金屬機身。官方數據顯示,iPhone15 Pro系列比上一代產品輕了19克。
“潛望式長焦安卓手機早有了,A16芯片的性能我用著都過剩,看完iPhone15的發布會,真的沒有啥換機欲望”,一名iPhone14 Pro Max用戶對鈦媒體App表示,“真的是可著一個‘模具’打磨,但凡有個屏下指紋我可能都會有換機的沖動。”
同時,談及全新的USB- C接口是否會成為用戶換機的因素,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給出了否定的答案,“USB-C接口對銷售沒有什么幫助,的目標消費者不care這一點,畢竟這是一款六七千塊的產品,為了家里少一根線就換機不太現實。”
“花了一年時間攻克鈦合金外殼工藝,預熱動圖都要比新品精彩”,有網友在直播間留下了這樣的評論。除了產品上的創新匱乏,對iPhone15系列的定價,也成為新的槽點。眾所周知,由于內存價格的下跌,大內存成為國產品牌卷起來的新賽道。但恰恰相反,不僅僅最低配置仍是128GB,而且定價能力也是令很多人費解。
iPhone15 Pro價格
官網顯示,iPhone15系列共有四個內存版本,分別為128GB、256GB、512GB和1TB。其中,從128GB到256GB售價加1000元,從256GB到512GB售價加2000元,從512GB到1TB售價也是加2000元。對比之下,華為Mate60系列內存每加256GB則只需要500元,也難怪網友吐槽“的內存是金子做的”。
華為奇襲,iPhone15系列未開售先被“看衰”
對于最新發布的iPhone15,無論是在產品端,還是市場側,都讓頂了更多的壓力。結合今年上半年的手機行情,疊加iPhone15系列面臨的產能和競爭壓力,使得多家分析師下調了預期。
瑞銀證券在報告中指出,將iPhone 15系列新機出貨量由8000-9000萬支下調至7800萬支。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將iPhone15系列的產量預期從從8300萬部下調至7700萬部,日本瑞穗銀行分析師的預期則更低,從8400萬部調整為7300萬部,全年的產量也從2.27億部降至2.17億部。相比較下,2022年同期的iPhone14備貨預估量則在9000萬部以上。
此前,分析師郭明錤發文預測,iPhone 15系列的需求將低于今年的iPhone 14系列,較低的需求可能會使供應商在2023年下半年面臨營收增長的壓力。
Ivan lam也指出,iPhone15系列的備貨量目前在大約8千萬臺左右,可能略低于8千萬臺。會根據10月或11月的銷售情況來調整2024 Q1的生產計劃。
對于iPhone15系列預期的下調,有多種因素的存在。一方面,是整個手機行業大環境仍未回暖。來自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年同比下降8%,環比下降5%。位居第二,銷量同比下降2%。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告訴鈦媒體App,市場需求依然不見明顯好轉。不管是海外還是國內,消費者的換機周期都在不斷拉長。Counterpoint還發布報告稱,預估2023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5億部,同比下降6%,為十年來最低。
另一方面,則是iPhone15系列自身在產品力上的“不足”,疊加華為的奇襲以及國產手機在高端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使得用戶在換機時有了更多的選擇。
瑞銀下調iPhone15系列的出貨量,也表明了是由于面臨華為新機等風險。投行Oppenheimer的分析師Martin Yang表示,由于華為新手機的推出,2024年iPhone出貨量可能減少1000萬部。
8月29日,華為Mate60 Pro未發先售,引發市場的哄搶,而后又上架了Mate60標準版等系列產品,也是一機難求。來自博主“手機晶片達人”透露的銷量數據來看,在華為Mate60 Pro發布后,華為手機的周銷量高速增長。對比之下,諸如蘋果等品牌則是遭遇了下滑。
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之前曾表示,華為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日前,據證券日報報道,接近華為的人士透露,Mate60系列手機的表現超出預期,華為將該系列手機下半年的出貨量目標提升了20%,全年華為新機出貨量至少4000萬部。
Ivan lam對鈦媒體App表示,從硬件創新的角度來說,華為在某些方面比做得要好,華為Mate60系列的熱賣也將對iPhone在中國高端市場的份額造成較大的影響,估計Q4在排名上會有一個波動。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也認為,未來,隨著華為的回歸以及其它國內安卓廠商努力建立屬于自己的高端產品節奏和高端品牌形象,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將會遭遇更大的挑戰。
市值一夜蒸發400億美元,iPhone15系列也要重蹈降價促銷的覆轍?
八月份以來,股價的跌幅超過了10%,部分投資者認為已過了調整期,借助iPhone15系列新品的發布,股價會重迎增長。不過,自從iPhone4發布以來,股價在新品發布當天超七成都是收跌。這一次,多種因素的迭代,導致投資者的預期落空。
鈦媒體App發現,美股9月12日開盤后,的股價很快進入了下跌通道。在發布后開始后,跌幅略有收窄,但當來到iPhone15系列發布的環節,股價又開始下挫。或許是爆料太準沒有新的驚喜,在iPhone15 Pro發布后,的股價跌幅超過了2%。
截至美股當日收盤,股價報收于176.3美元,下跌1.71%,目前總市值約2.76萬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個交易日蒸發了400億美元。而自7月底股價創新高以來,的市值已蒸發3000億美元。
日前,對沖基金Satori Fund創始人Dan Niles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計劃在iPhone15發布前后做空,理由主要是華為復興等。
摩根大通近日也發布報告改變了看漲的立場,稱即將于下周發布的iPhone 15并沒有實質性的升級,因此也不會吸引大量用戶更新換代,目標股價也從235美元降至230美元。摩根大通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壓縮開支,以及更加激烈的競爭格局所導致。
季度收入&增速變化,鈦媒體App制圖
最新財報顯示,在收入上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其中,收入占比近半的iPhone,也在二季度表現“不佳”,收入為396.7億美元,同比下降2.4%,低于分析師399億美元的預期,占總收入比重也降至48.5%,新品對于業績上的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年初,為了清庫存和提振銷量,iPhone14破天荒的在渠道降價銷售。鑒于業績上的壓力,不排除會在明年年初允許渠道商對iPhone15進行降價促銷。多名分析師也都向鈦媒體App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郭天翔認為,在經濟大環境尚未明顯改善,消費者在消費電子類產品購買預算依然緊縮的情況下,更高的產品價格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傾向。如果未來新品銷售情況低于預期,很有可能仍會采取降價促銷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
需要認清的一點是,iPhone在全球高端市場領先是事實,但華為等國產品牌的快速崛起也是事實。iPhone現階段選擇“擠牙膏”,市場也會用數據幫助認清現實。(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