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患的病,其實不簡單

導讀 原標題:霍啟剛患的病,其實不簡單來源:南風窗作者 | 莫奈睡覺打鼾,似乎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的情況。人們習慣歸咎于“年紀大了”“...

原標題:霍啟剛患的病,其實不簡單

來源:南風窗

作者 | 莫奈

睡覺打鼾,似乎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的情況。人們習慣歸咎于“年紀大了”“最近工作辛苦”等原因。

人在北京的冷哲原本對此不以為然。但六、七前開始,有一段時間他總覺得白天睡醒后頭疼、沒有精神,一開始他沒有把這個情況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體檢,他發現自己血常規指數不正常,紅細胞指數有問題,輾轉了幾個科室后,他最終在耳鼻喉科找到了答案。

他確診了呼吸睡眠暫停。

不久前,“霍啟剛患上睡眠呼吸暫停”的新聞引發了關注,引起了大眾對該病的關注和了解。

根據一份2019年的國際醫學雜志調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在全球的患病率由10年前的2%~4%上升到24%以上,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其中,我國睡眠呼吸暫停患病人數達到1.76億。在這樣龐大的人群里,很多人也許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治療的疾病,也有人以為是身體出現了別的毛病,沒能及時對癥治療。

夜晚安睡,原來并不容易。

霍啟剛的確診,是在他參加一檔探討睡眠質量的節目《好睡好起》期間。這是TVB新近制作的一檔科普類型節目,邀請了從幼童到成人年齡段的嘉賓,看看他們隱藏的睡眠問題。

接受采訪的那一天,霍啟剛承認自己睡得不好,半夜四點半醒來了一次,五點半又醒來,直到六點半起床,整個人感覺相當疲憊。

霍啟剛確診睡眠窒息癥

而且,他還困惑自己會打鼾、經常中途醒,所以即使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還是感覺不太夠。在香港大學的睡眠實驗室,他接受了一晚上的睡眠監測,身上貼上了不少儀器,最終發現有每小時18—19次的睡眠呼吸暫停,屬于中等程度。

“睡眠呼吸暫停怎么來的?舉個例子,當你睡眠進入N1到N2的階段你的腦子就醒了,雖然身體還是在睡,但腦子是清醒的,大腦被憋醒了,于是睡眠周期又從頭開始”,同為患者,冷哲對自己的病有清晰的了解和認知。

簡單來理解的話,睡眠周期分為N1、N2、N3期,逐一對應入睡期—淺睡期—熟睡及深睡期,N3期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深睡眠期,如果中途因為呼吸暫停,睡眠周期就會出現紊亂,也就給人“沒睡好”“起床后頭疼”等等的感受和癥狀。

從外人角度來看,能感受到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一直在大聲地打鼾,中途有明顯的停止,“像是被憋住了的感覺”。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彭煒告訴南風窗,睡眠呼吸暫停有很明顯的癥狀——打鼾,所以誤診情況相對少一些,但會出現漏診,延誤治療的情況。而成人的發病原因更復雜,單純做手術很難進行根治,往往需要幾個措施一起進行。

《沉睡花園》劇照

彭煒告訴南風窗,打鼾并不等于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但是如果出現了每周超過三天有打鼾的情況,那有必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也需要排除發作性睡病、單純性鼾癥等等的疾病可能。

更值得關注的是,睡眠呼吸暫停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影響,像血氧水平的突然下降會使血壓增加,使心血管系統緊張加劇,還會引發糖尿病、加重哮喘等等,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北京確診睡眠呼吸暫停癥前,醫生建議冷哲進行睡眠監測。

冷哲回憶說,進行監測一般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自己回家進行的,醫生會讓他帶回家一臺便攜的儀器,“睡覺的時候綁在身上,監測呼吸和血氧”,這種檢測價格相對便宜,幾十塊錢即可;另一種是留在醫院進行——這種方式更精準,能通過全面的檢查監控到不同睡眠周期的情況。

確診后,為了方便進行治療,冷哲花了接近一萬塊錢買了臺進口的呼吸機。

晚上睡覺前,他就要將面罩緊緊地扣在鼻腔上,通過合適的壓力氣流,能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不會突然出現“憋氣”的情況。

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年輕人戴著CPAP口罩在床上睡覺

剛開始用呼吸機,需要一段適應時間。“臉上扣了個面罩,剛開始肯定不舒服,但戴多了就習慣了,反而不戴會不舒服。”

用了呼吸機以后,冷哲明顯感受到睡眠質量的提升,頭疼的毛病有改善。但最大的缺點是“不能脫離呼吸機,如果不用就會犯病”。

形成睡眠呼吸暫停的因素有很多,肥胖是重要原因之一。醫生曾告訴過冷哲,如果能瘦掉40斤以上,那病情也會有很大的減輕。但冷哲坦誠,很難做到。“道理都懂,醫生會建議戒煙戒酒,少吃高糖食物,但做起來很難。”

從人體結構來看,人在呼吸時,氣體會有序地通過鼻腔、咽喉,進入氣管和肺,但這時中途出現了攔路障礙的話,空氣就會被擋住,鼾聲會發出。

這個障礙往往是嚴重的鼻咽炎,扁桃體肥大、肥胖帶來的脂肪堆積等等。情況嚴重時,空氣被完全堵住,造成呼吸暫停。

肥胖是形成睡眠呼吸暫停的重要原因之一 / 《減重50公斤的灰姑娘》劇照

冷哲不時需要出差,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就沒法進行治療,因為呼吸機太笨重。

他坦言,如今也做不到每晚都帶上呼吸機睡覺,只能“帶一陣停一陣”。如果那段時間睡眠狀態不好,那他就知道要開始治療了,情況好轉后又會變懶,“好了傷疤忘了疼”,他自嘲說道。

相比起清醒狀態,人處于睡眠的狀態下,神經系統對氣道肌肉的調節功能降低,難以維持上氣道的開放狀態,所以更容易打鼾,也更容易產生呼吸暫停。

同樣的,冷哲發現自己的小孩也有打呼嚕的問題,而且還有張嘴睡覺的習慣。他帶小孩到了耳鼻喉科,確診了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針對病因進行了手術。

張嘴睡覺

相比起成人因為體重、咽喉、氣管、腦部疾病等原因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兒童鼾癥的致病原因更為集中,進行腺樣體或者扁桃體的切除基本就能根治。

冷哲回憶說,孩子在手術后,癥狀基本消失,“希望其他家長能更早地介入。”

目前來看,人們對睡眠呼吸暫停的了解還沒有那么多。

霍啟剛參加節目時,醫生提到讓他戴上呼吸機進行治療,問他能不能接受這個機器,他表示沒問題,醫生隨即表示,“公眾人物肯接受這件事,大家的接受程度就會高很多”。

如今,包含睡眠呼吸暫停在內的睡眠呼吸障礙,所引發的關注也在逐年增加,并且隨著公眾人物的經歷公開得到了更多科普。

陳喬恩稱自己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癥

演員陳喬恩也曾在綜藝透露過自己患睡眠呼吸暫停,丈夫發現她不僅打鼾,中途還會突然停止,于是讓她到醫院求診。經過了解,她是因為“喉嚨塌陷呼吸不到空氣”發病,隨后她接受了手術開刀,并且度過了康復期。

睡眠呼吸暫停發生的病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最常見的,發生在咽喉部肌肉放松后阻止空氣流入肺部,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首先就應該到耳鼻咽喉科就診。

另一種則較少見,是中樞性的,是大腦沒有向控制呼吸的肌肉發送適當的信號,大概率需要到神經內科就診。

有患者本身患有睡眠障礙,還會失眠,這樣的痛苦更是加倍的。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分享自己“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經歷,輾轉難眠的晚上過后,不僅睡眠感下降,“像是一直處于半睡半醒狀態”,而且還會產生更嚴重的疲勞,日間困倦,精力大為下降。

像上述提到采訪霍啟剛的節目《好睡好起》里還提到了另一種睡眠“特異人士”——渴睡癥人群。

渴睡癥也被稱作發作性嗜睡,患者可以隨時隨地睡著,這個讓普通人羨慕的能力卻讓當事人相當受困擾,當期節目患病的嘉賓表示,自己找工作時不敢告訴雇主有這個病,但即使如此也沒法順利度過試用期。

渴睡是一種神經失調的表現,大腦調節睡眠的周期能力下降,就會導致白天過度的嗜睡,而且隨時都會發生。

患上這種病的人不多,每一萬人只有五個人會患上這種病。但是發作起來,會突然說話不清,然后陷入睡眠,如果站在路上突然摔倒,很容易給身體帶來傷害。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目前來看,因為睡眠呼吸暫停涉及不同科室,彭煒介紹說,國外有成立專門的睡眠醫學中心,里面有不同科室的醫生一起進行診斷和治療,這樣能節省患者的時間;同時,國內也有的醫院成立了睡眠醫學中心。

冷哲了解到,不光是睡眠呼吸暫停,全世界范圍內有睡眠問題的人都相當多。有睡眠過少,也有睡眠過多,還有怎么也睡不醒的,“挺建議大家睡眠質量不好的時候,不要自己想什么轍,去醫院查一查。”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于視覺中國,部分來源于網絡

編輯 | 吳擎

排版 | 風間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