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真實家境:年入百萬以上家庭僅占4%,大部分來自工薪家庭

導讀原標題:留學生真實家境:年入百萬以上家庭僅占4%,大部分來自工薪家庭一直以來,人們對于留學就有著一些“刻板”印象,總是有意無意地將留...

原標題:留學生真實家境:年入百萬以上家庭僅占4%,大部分來自工薪家庭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留學就有著一些“刻板”印象,總是有意無意地將留學這件事劃分到一個十分不貼合人群的區域中去,就比如其中一個大眾很認同的觀點:留學,不就是有錢人的游戲嘛!

所以,留學,到底是不是有錢人的游戲呢?

網絡上對于留學生和留學生家庭的議論從來沒有停息過,但事實的真相卻并非如此。那么上百萬留學生家庭到底是什么樣一個構成呢?

與我們日常印象不同的是,大部分留學生都是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超過百萬的僅有4%;占比最多的是年收入為11-20萬的普通家庭。

根據近8年的數據調查來看,學生家長的學歷背景中,高學歷人群占比在逐年增高。家長以本科學為主,歷占比達40%,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達到15%,創下新高。而隨著70、80后子女成為出國主要群體,留學生家長的學歷、視野則比以往有大幅提高。

因此,家長群體的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對于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但面對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不應求,有條件的家庭紛紛開始將孩子的教育范圍放眼全球。

同時擁有海歸背景家長的占比也逐年上升,且較去年增幅尤為明顯,從12%增至13.4%。接受過海外教育的人士,大多有意向讓孩子繼續走出國門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或開拓視野。

《中國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

揭露了留學生的真實家境:

年收入為 80萬-100萬及100萬以上的留學家庭,占比僅為 4.03%;

年收入為 30-50萬的家庭,占比為 15.7%;

年收入為 11-20萬的家庭最多,占比為 23.45%;

其次是年收入為 21-30萬的家庭,占比為 16.43%。

后兩者加起來,即年收入為11萬-30萬的家庭,占比高達近40%。

意向留學家庭基本特征

對比8年來意向留學人群其父母的職位背景調查顯示, “一般員工”的比例逐年上升,占比44%,遠超單位負責人/高管和中層領導家庭,留學大眾化趨勢持續,普通家庭仍是主要的留學群體。

這也側面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教育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產生了留學的意向,出國留學也變的常態化和大眾化。

此外,各國留學政策越加寬松、國際教育資源的開放、國內教育服務行業的發展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為中國學生提供了越加多元的留學選擇,也為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創造了出國的條件。

那么,這些占比留學群體一半左右的家庭,在目前的中國是什么概念呢?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接受楊瀾采訪時曾提到,國家統計局對中產的劃分標準為 “按照3口之家考慮,年收入10-50萬的人群,有車有房能旅游”。

如果按照這種標準來說,那么普通中產家庭撐起了中國留學群體的半邊天。

其次,高知父母送孩子出國的意愿會如此強烈,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長,尤其是海歸家長, 親身驗證了教育對自己人生的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當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和提高,社會競爭壓力使得家長必須 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成長,以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

同時,父母的積極態度影響之下,孩子留學目的不再與就業強掛鉤。這幾年的調查數據都顯示, “拓展國際視野”和 “豐富人生經歷”已經成為父母對孩子留學最重要的期盼,超過了 “未來就業前景更好”。

但現實里,我們一直在呼吁,要讓教育回歸本質。

其實,留學也是教育的一個階段、一種方式,它首先承擔的還是對人的教育作用,只不過,有時很多人對 它的“昂貴”望而卻步,而忽略了它本身的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