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反超成都!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

導讀原標題:西安反超成都!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1299.59萬人,比2021年增加12.29萬人,增量暫居全國第三,高于西部人口...

原標題:西安反超成都!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

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1299.59萬人,比2021年增加12.29萬人,增量暫居全國第三,高于西部人口流量大城——成都(7.6萬),成為西部地區新任“流量王”。

在上一個十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448.51萬,低于成都的581.89萬,居西部第二。2021年,西安人口增加20.3萬,再次低于成都的24.5萬,居西部第二。2022年,西安終于反超成都,成為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

人口是經濟發展的折射。過去一年,西安經濟飛速發展,GDP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雙雙位居副省級城市之首,以黑馬之姿登頂新能源汽車第一城,是全國最亮眼的城市之一。

人往高處走,人隨產業走。2022年的西安,經濟增長迅猛,工業揚眉吐氣,人口吸引力自然居高不下。

2022年,西安經濟總量11486.51億元,連超南通、東莞,升至全國第22位;同比增長4.4%,居副省級城市之首。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居副省級城市、萬億GDP城市之首,是西安經濟起飛的最大功臣。

曾被詬病多年的西安工業一朝揚眉吐氣,主要歸功于新能源汽車,更確切講是西安比亞迪。2022年9月,比亞迪西安三期總裝工廠投產,拉動西安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達到101.55萬輛,同比大增277.5%,占全國份額的14.38%。西安也因此反超上海(99萬輛),成功登頂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

西安比亞迪的輻射帶動能力,與上海特斯拉相比也不遜色。2022年,西安比亞迪生產基地生產新能源汽車99.5萬輛,占全市總產量的97.9%。西安比亞迪實現產值1362億元,以一己之力拉動西安汽車產業跨過2000億產值大關。

經濟發展迅猛,又有發展潛力大、就業前景好的新興產業和大型企業,西安的人口吸引力自然維持高位。2022年,西安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6.52萬人,創近十年來新高;全市常住人口1299.59萬人,穩居全國第九;比2021年增加12.29萬人,超過成都(7.6萬人),成為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

西安的人口增量,大部分來自機械增長,尤其是省內遷移。

2022年,西安人口增長12.29萬,其中自然增長人口僅有1.01萬,其余11.28萬都是機械增長人口。陜西全省常住人口僅增長2萬,除西安外幾乎都已進入負增長,西安人口集聚度進一步加強。2022年,西安人口首位度達到32.9%,較2021年又上升了0.3個百分點。

西安對陜西的瘋狂虹吸,大概是從2017年開始的。2017年,西安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代管西咸新區,推進戶籍、教育、交通等同城化,城市能級大幅提升;二是出臺史上最寬松落戶政策,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

2017年,在代管西咸新區和降低落戶門檻的雙重助力下,西安常住人口猛增104萬,比之前三年增長的總和還多。2017-2020年,西安不斷升級人才政策,經濟總量也邁上萬億臺階,人口集聚速度持續加快,四年時間增長超過260萬,人口首位度突破30%。

西安虹吸的人口,大都來自陜西省內。七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西安常住人口1295.29萬人,其中流動人口374.69萬人,占比約為29%。流動人口中,省內流動人口239.37萬人,占比達到64%。

2021年,西咸新區劃分為直管區和共管區,其中直管區由西安全面代管。因此,2021年、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統計口徑有變,不再包含共管區人口,常住人口分別為1287.3萬人、1299.59萬人。若以同口徑來算,2021年大西安常住人口1316.3萬人,較上一年增加20.3萬,在西部地區僅次于成都(24.5萬)。

如今,西安的常住人口排在全國第九、西部第三,人口增量居全國前列、西部之首,是絕對的流量大城。不過,快速增長的人口也為西安帶來了一些壓力,土地資源緊張、公共服務滯后等問題亟需解決。

人口猛增給西安帶來的第一大壓力,是主城區極度擁擠,土地資源緊張,產業發展受限。

西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碑林、新城、灞橋、未央、雁塔、蓮湖等六大城區。2021年,主城六區以全市7.7%的面積,聚集了55.4%的人口,創造了68.7%的經濟總量。西安主城極度擁擠,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10個城區中,西安獨占2席,碑林、蓮湖均在其中。

由于人口聚集使得主城土地資源緊張,產業發展受限,今年西安再次吹響了“全面北跨”的集結號。早在20多年前,就有專家提出西安向北發展,將渭河作為城中河的建議。2018年,西安也曾明確提出實施“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空間戰略。不過直到今年,西安向北發展才開始加速。這背后,人口大爆炸帶來的發展壓力必然是一大考量。

西安的第二大壓力,是城市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相對滯后。

比如軌道交通。2022年,西安軌交里程272.4公里,排在全國第12位;日均客運強度0.77萬人次/公里,高居全國第4位,僅次于廣州、深圳和北京。在此前的五年里,西安軌交客運強度一直居全國前四,2018年還曾高居榜首。客運強度越高,越說明其難以滿足居民出行所需,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再比如教育。2015-2020年,西安小學生數量從56.6萬人猛增至85.2萬人,增幅超過50%,居全國主要城市之首。生源激增使得西安學位空前緊張,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難、教育配套服務差、學區劃分矛盾突出等問題頻頻發生。

當然,這些問題西安都有著手解決,只是需要一個過程。過去三年,西安實施了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新建、改擴建學校454所、新增學位43.04萬個,初步緩解了入學難問題。如今西安有6條軌交線路在建,今年將開通3條線路,運營里程突破300公里;到2025年,運營里程將達到422公里,建成“軌道上的西安都市圈”。

如今,西安仍在謀求更大的城市規模能級。《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透露,到2035年西安服務人口將達2000萬人、常住人口將達1500萬-1600萬。這一目標并不容易,未來西安還要在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上不斷發力,以應對更加激烈的人口競爭。

參考資料:

[1] 陜西省統計局、西安市統計局

[2] 黑馬之姿“上位”,西安登頂“新能源汽車第一城”.城市進化論

[3] 西安向北?中國新聞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