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

導讀 作者 | 鄧詠儀編輯 | 蘇建勛“中國版ChatGPT”熱潮一浪接一浪。越來越多的AI公司,已經加入到新一輪人才爭奪戰當中。2月26日晚間,「銜...

作者 | 鄧詠儀

編輯 | 蘇建勛

“中國版ChatGPT”熱潮一浪接一浪。越來越多的AI公司,已經加入到新一輪人才爭奪戰當中。

2月26日晚間,「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于朋友圈發布“英雄帖”,指“現不設上限,誠招研發、產品合伙人及算法科學家,歡迎對AI改變世界充滿堅定信念的大牛們加入我們。”

這是繼前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出門問問CEO李志飛發布英雄帖,前搜狗CEO王小川確認在“快速籌備創業”后,又一位“振臂一呼”的業界大牛。


周伯文于朋友圈發布“英雄帖”

周伯文為前京東技術委員會主席,也是京東AI業務的開路人,在業界享有盛譽——他為IEEE Fellow,曾任IBM Watson集團首席科學家。2017年,周伯文出任京東集團副總裁,負責京東AI研究與平臺部相關業務,直接向京東CEO劉強東匯報。

在2021年,36曾獨家報道,在掌管京東技術線五年后,周伯文已離職京東,并于AI方向創業。

在帖中,周伯文這樣介紹已成立一年多的新公司“銜遠科技”:希望通過生成式AI、多輪對話人機協同,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顛覆式地完成人工智能時代的產品創新和數智化的正確認知。

周伯文從京東離職后再次創業,可以看作是國內AI頂級人才流動的縮影。

周伯文加入京東時,正值上一輪AI技術熱潮。彼時,互聯網大廠業務蒸蒸日上,爭相成立“AI精銳部隊”——騰訊于2016年成立AI Lab,阿里于2017年成立達摩院。而從2017年開始,周伯文從零開始,帶領京東組建起了超過400人的AI團隊,引進了十余位AI重量級人物,并于2019年底成立“京東技術委員會”。

大廠們籠絡了不少資深AI人才。但矛盾在于,上一輪AI技術熱潮里,商業化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難題。

背靠互聯網巨頭的AI團隊,盡管預算充足,但AI技術尚處于投入期,離商業化還有較遠距離。而在合規要求、疫情、全球經濟等趨勢下,互聯網巨頭看不到足夠大的商業前景,對AI的戰略投入,也很難保持穩定。

種種因素影響下,AI行業不可避免走入低潮,不少AI科學家回流學界,或回到創業圈中:字節跳動原AI Lab主任馬維英,在2022年離職后,加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騰訊AI Lab原主任張潼,在2019年離職后出任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同時也任職創新工場科研合伙人。

不過,當ChatGPT引起全球熱議后,國內無論是互聯網大廠還是創業公司,都迅速跟進了這一次難得的機遇。無論是人才還是資本,都迅速將目光重新放到AI行業之中——如今,爭奪這些頂級的AI人才,是大廠和創業公司最迫切的任務之一。

盡管“中國版ChatGPT”的道路剛剛開始,但好在經歷過上一輪技術周期后,此次熱潮看起來要更為務實,這至少是不錯的信號——在招募帖中,周伯文提到:“我相信中國的OpenAl需要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垂直整合從自有基礎大模型到應用、用戶全場景閉環,實現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與商業價值‘雙落地’。沒有技術愿景和創造力理念無以致遠,但空談技術缺乏商業化場景落地,也不可持續。”

36氪獨家 | 京東AI發起人、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離職,將于AI方向創業

ChatGPT中國變形記|深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