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郵電大學組織了一支177人的應急服務志愿者隊伍,分別下沉到學校送餐、核酸檢錄及物資搬運等多項一線工作。學校老師梁光敏成為了志愿者隊伍的一員,丈夫蘇相也作為家屬報名進入學校成為志愿者,于是學校里便出現了這樣一對“大白夫妻志愿者”。
瘦小的梁光敏拖著幾十盒套餐往來于食堂與封控樓棟之間
梁光敏是重慶郵電大學江南分院安法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老師,11月10日,了解到疫情情況后,便主動參與到應急服務志愿者隊伍中。由于時間緊迫,報名、培訓、上崗,讓梁光敏給丈夫發信息的時間都沒有。
“老公,我今天去做志愿者了,好累呀,但是感覺好充實。”當天晚上,梁光敏終于見到丈夫蘇相,興奮地與其分享一天的經歷。看著既高興又疲憊的妻子,蘇相心疼不已,“你們一群女孩子去搬重物啊?”想到身材瘦弱的妻子搬運重物,這讓他既擔心又心疼。“反正我們單位最近也不能去上班,你和學校申請一下,看家屬能不能成為志愿者參與抗疫?”蘇相對妻子說。
11月11日一早,梁光敏向學校提出了申請,蘇相正式成為重慶郵電大學應急服務志愿者。
蘇相為學生送餐
起初,梁光敏與蘇相被分在統一崗位派送物資。由于人手緊張,不久,蘇相與另外一名男老師入駐進形勢最嚴峻的學生寢室9棟,上門為學生送餐。而梁光敏則拖著幾十盒套餐,往來在食堂與封控樓棟之間。
每到飯點,接到物資的蘇相便和一起的男老師分工送餐。每人送五層樓,每層樓有18個房間,一天要送1200多份餐食。隔離服不透氣也不能脫,這讓蘇相在每輪工作結束后,都大汗淋漓,汗水貼著防護服黏在皮膚上,十分難受。
看著隔離服下疲憊的蘇相,梁光敏心疼不已。而在蘇相看來,抗擊疫情,有一份熱,就能發一份光。自己能和愛人風雨同舟,這何嘗不是人生一段珍貴的回憶。
“疫情結束,我最想的就是擁抱你和女兒。”結束了一天志愿者工作的蘇相,對電話那頭的妻子說道。而此刻,他們相距不到200米。
梁光敏和蘇相只能在交接物資時隔著警戒線碰個面
由于蘇相志愿服務地點是校園疫情最嚴峻的樓棟,即便是夜間休息,也不能離開該場所。這也讓梁光敏和蘇相只能在交接物資時,隔著警戒線碰個面。
夫婦二人都在學校當志愿者,一歲半的女兒便由奶奶照料。“我都一個星期沒有見到我的乖寶寶了,好想她呀。回去我要當面告訴寶寶,爸爸真的很偉大,他是媽媽的驕傲。”梁光敏說。
蘇相告訴記者,學校疫情防控應急服務隊的志愿者們眾志成城,師生職工齊心協力,“從我進校看到,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職工,每一個人眼里都透露著樂觀與堅定。這樣的學校一定‘好’。”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編輯:朱陽夏
責編:廖異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