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出廠就“上車”!今年“雙11”物流大提速 各地“快遞小哥”有話說

導讀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王晶)你的“雙11”商品到貨了嗎?每年“雙11”都是對快遞行業的實戰考驗。從浙江嘉定到廣西柳州,從四川的小...

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王晶)你的“雙11”商品到貨了嗎?

每年“雙11”都是對快遞行業的實戰考驗。從浙江嘉定到廣西柳州,從四川的小鄉村到海外……這幾天,各地“快遞小哥”都開啟了“雙11”派件模式。11月10日,國家郵政局通過“云采訪”的方式,邀請“快遞小哥”與記者“見面”。

隨著“快遞進村”行動的推進,快遞企業將網點開到村里,村民們不僅是消費者,更成了網店老板。此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出海”運往國外,派送時間也較往年縮短。

“黑科技”助力快遞鏈 圖為智能分揀系統(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快遞進廠”:柳州螺螄粉訂單量是日常1.5倍

一輛又一輛十幾米長的運輸車進進出出,不斷增派工人支援“雙11”,近日多家主流快遞公司清晨不到6點就進入忙碌狀態。

由于今年“雙11”預售早已開始,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表示,第一波快遞高峰已經結束了,現在進入第二波高峰期。快遞進港量將于12日到15日達到高峰,大量外地包裹將經由轉運中心,去往快遞配送末端。

因此,對快遞員來說,最忙碌的時間將出現在14日、15日。不過,今年他們有更加“新潮”的新科技幫忙。

11月10日,記者通過視頻跟隨國家郵政局在線探訪了多家主流快遞公司,一個大型的疊件分離系統引人關注。“能將疊在一起的快件在傳送帶上進行分離,原本分散無序的貨物一旦進入自動分揀系統,機器就會將貨物有節奏地向前引導和傳送。”在上海嘉定轉運中心,該家快遞公司媒體事務組負責人劉澄锜介紹道,這樣有效降低了物件的破損率。

這個疊件分離系統還有一個“特異功能”,先采用360°六面環繞條形碼識別技術,通過工業照相機對貨物信息進行無接觸識別,再傳送到自動模組帶區域,轉向輪會根據貨物的收件地自動分揀歸類。“實現物品精準分揀,減少人工分揀時效,降低失誤率。”劉澄锜說。

在一家主流快遞公司京南轉運中心經理王先生的記憶里,如果將時間倒推六年,那時的“雙11”充滿緊張氣氛,“當時自動化設備應用還在探索階段,很多環節還必須人力參與”。

如今早已不同。在廣西柳州的一家快遞網點,為應對螺螄粉寄遞業務量的激增,前年新增加了一套交叉帶自動設備,單小時操作出港件在一萬四千票左右,比人工操作每小時增長70%以上,大大提高了網點的吞吐能力。此外,今年,快遞小哥的車輛干脆開進了螺螄粉生產企業,實現螺螄粉出廠就“上車”。

消費者對螺螄粉有多熱愛?通過一組數據即可略知一二。上述網點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從2016年到2020年,該網點的螺螄粉年寄遞量已經突破1000萬件,2021年螺螄粉寄遞業務量增長約40%。預計今年“雙11”發出的螺螄粉會超過100萬單,是日常寄遞量的1.5倍。

四川省德昌縣的一家快遞網點(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快遞進村”:村民當上了店鋪老板

11月10日上午,四川德昌一家鄉村快遞網點負責人徐峰正在用電話聯系村民前來取件,他的快遞車內堆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快件。不一會兒,村民李仕碧老人來了,“雙11”即將到來,她在成都打工的閨女給老人家買了一件衣服。

老人告訴記者,以前取快遞需要到15里地外的縣城,現在家門口就能取寄快遞。“兒女在外給我們買個東西通過快遞直接送到,感覺兒女就在自己身邊一樣!”李仕碧說,有時遇到兒女寄的大包裹,給店員打個招呼,還幫忙送到家里。

自2014年起,國家郵政局啟動了“快遞下鄉”工程;2020年又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今年初,《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李仕碧所在的德昌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中部。這里地域寬廣,人口稀少,其快遞網絡、電商覆蓋與國內其他地區相差甚遠,在這里做快遞、做電商,要比其他地區付出更多辛苦。“如今,依托快遞網絡,農村電商發展基礎更牢,越來越多的山貨、鄉貨進入城市,在滿足消費者差異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為農民拓展了增收渠道。”徐峰介紹說。

來網點發件的張靜更有發言權。她是本地村民,返鄉創業從事電商有5年了,日常主要通過各大電商平臺銷售本地的枇杷等農產品。

張靜告訴記者,剛開始只有縣城有快遞,需要自己把貨物運到城里的快遞站點去發貨。“當時每天能發幾十件。現在每天的發件量有幾百件到上千件不等,在家門口就能發貨。”這幾天,張靜每天能發1000件左右。當天就可以發出,省內客戶第二天就能收到。

趙小敏表示,快遞作為“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橋梁與紐帶,其網絡通達度直接關系到農村地區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年的收投快遞包裹總量在40萬件左右,帶動周邊農產品草莓、枇杷、梨、桑葚等銷量翻番。”張靜隔著屏幕分享道。

資料圖:南京,電商備貨迎戰“雙11”(圖片來源:CFP)

商品“出海”:包裹數量增加 派送時間縮短

“雙11”在各大電商平臺預付定金的,除了國內消費者,還有不少“海淘”的華人華裔。如今,去往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包裹數量有了明顯增加,且時效持續增強。

在浙江嘉興的一家市級轉運中心的卸貨分揀區,工作人員一邊操作一邊介紹說:“最近包裹數量比之前大概多了30%-40%,這已經是今天第六車了。”

適逢中國“雙11”及北美“黑五”促銷旺季,嘉興一家國際速遞有限公司的國際事業部總經理沈珂告訴央廣網記者,最近每天會有大概25000件包裹到這里。而包裹能夠快速分揀,也得益于智能安檢設備,“工作人員會先進行安檢,再檢查外包裝,進行加固外箱或貼標,最終依照目的地送入華東轉運中心。”

沈珂指向身邊的包裹說:“‘雙11’期間,可以明顯看到去往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包裹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我身后這些就是今天凌晨送進來的,要發往世界各地的包裹。”

近日,國家郵政局方面表示,將積極協同支撐跨境電商發展,支持加強海外分撥中心、海外倉以及地面配送網絡建設,更好貫通對外貿易生產端、貿易端、消費端,有效穩固產業鏈供應鏈。

為了優化中國企業出海的成本,提高出海時效,沈珂所在的快遞企業還開發了一套數字化跨境物流信息系統。“考慮到中國出口的商品種類多,地區廣,我們啟動了物流數據前置的智能化作業。”沈珂表示,現在通過系統對歷史數據進行精準測算,進行內部預申報,提前鎖定倉位,并安排進口國的預報關、卡車提貨預約的前置服務,整個發運速度比以往提升了一倍。

沈珂介紹說,從中國倉庫攬收,到美國客戶簽收,全程最快三天,到韓國的全程最快是兩天。這個舉措不僅能幫助中國賣家實現海外實時銷售,還能在旺季提高客戶體驗度,降低備貨成本。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