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青島一男孩母親曬出孩子疑似在金沙灘用竹簽做陷阱的圖片,并配文稱“孩子的惡作劇,誰會踩到?”引起熱議。有網友擔憂這種陷阱非常危險,游客踩到容易被竹簽扎傷。也有網友表示,家長應該及時阻止孩子的行為,將竹簽拿走。目前,該圖文已被刪除,賬號已注銷。
據極目新聞,7月24日,金沙灘景區管理工作人員回應稱他們已到現場排查,并將陷阱填上。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天都會在沙灘上巡邏,當天沒有及時發現此事,小朋友喜歡玩沙,但挖這種有竹簽的陷阱并不多見”,并稱由于當事人已經刪除并注銷賬號,景區暫時沒有找到他們。
針對此事件,瀟湘晨報記者咨詢了律師意見。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馮沁涓律師表示,如果他人因踩到這個孩子做的這個“陷阱”而受傷,這個孩子是未成年人,其父母作為監護人應當向他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規定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但本新聞中,這位母親明知道自己孩子制作“陷阱”客觀上具有造成他人受傷的風險,但其本人沒有制止孩子的行為,可以視為其母親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如若孩子制作“陷阱”造成他人損害,其母親不能以盡到監護職責主張減輕自身責任。
同時,記者也就此事咨詢了相關專家。心理專家丹妮表示,“真替這位母親捏一把汗,這可不是值得夸耀的奇思妙想,而是有可能扎傷游客的危險行為。”
丹妮認為,孩子出生后,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還要以身作則地逐步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家長不妨以讀繪本、做游戲、角色扮演等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幫助孩子逐步去自我中心化,學會將心比心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理解別人,從而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與規則意識。
“讓孩子懂得別人的安全與自己的安全一樣重要。清楚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哪些行為會給自己與他人帶來危害?幫助孩子順利完成社會化發展,成為適應社會、造福社會的有用之才。”丹妮說。(瀟湘晨報記者張沁 實習生肖舸)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