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件事......

導讀 原標題:寶寶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件事......出生 20 來天長了濕疹和熱疹6 個月經歷了近 30 天的腹瀉不到 2 歲時經歷新冠,高燒期...

原標題:寶寶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件事......

出生 20 來天長了濕疹和熱疹

6 個月經歷了近 30 天的腹瀉

不到 2 歲時經歷新冠,高燒

期間,也有感冒、咳嗽、過敏大小病癥

寶寶生病時

我們往往手足無措

甚至病急亂處理

在坦然面對孩子生病之前,我也曾經踩過不少的坑。

尤其是當孩子出生后,真真切切經歷了一些疾病困擾后,我才發現,身邊很多媽媽太缺乏靠譜的兒童用藥的常識。

印象最深刻的是,寶寶第一次濕疹時,我順嘴問了一下身邊的媽媽們,希望能得到一些實用的經驗,結果很多土偏方讓人心驚。

一位 5 個多月的孩子得了濕疹,家里的老人說用生姜擦拭傷口有用,孩子媽媽沒有判斷,聽信了老人的話,濕疹非但沒有褪去,反而還導致傷口發炎、流黃水,最后又引起發燒,在醫院折騰了好幾天,看到孩子媽媽發來的傷口照片,簡直是慘不忍睹。

也是害怕在我家寶寶生病時,錯誤地進行護理和用藥,我后來購買了《0~12 歲兒童安全用藥與護理課》,課程中就有提到過,針對濕疹有兩種用藥方式非常不可取。

孩子不是實驗品,萬一用錯了藥或者不恰當的護理,反而還會加重病情,最后折騰的還是孩子,對于我而言,最權威可信的還得是醫生。

然而,說起醫生,就不得不提及看病難的問題。

我們家附近有 3 家社康,到每家社康步行需 20 分鐘,寶寶體檢、打疫苗都在那里。大家問題一多,有時候醫生也顧不過來。

去大醫院就更不方便了,不僅離家遠,入院掛號、排隊,沒 1~2 個小時搞不下來。

記得寶寶 6 個月腹瀉時,早上 11 點多到了醫院,折騰一整天,掛號、排隊、做檢查,醫生都下班了。第二天一大早又重新去,好不容易輪到我們,見醫生也就說了不到 10 分鐘的話...

都說媽媽是孩子的守護神,可如果不懂護理的專業知識,又拿什么來守護孩子呢?

我后來學習了《0~12 歲兒童安全用藥與護理課》中的寶寶腹瀉的護理指南,才發現,完全不用折騰兩天跑去醫院,根據指南中提到的寶寶癥狀,對寶寶進行及時護理, 不必搞得大人孩子身心俱疲。

生病就是一個大問題,與其啥都不懂,等孩子生病后手忙腳亂全家難受,倒不如先預防,一方面按照科學的方法養育,孩子抵抗力強才不會容易生病;一方面做到心里有數,孩子生病時也能有正確的判斷,可以及時采取恰當措施幫助孩子減輕痛苦,正確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在備孕時,我其實就開始買丁香媽媽大學的課程了,想著多學習一點,總沒有壞處。 后來,孩子總是頻頻生病,我就買了《0~12 歲兒童安全用藥與護理課》,這門課的內容比我想象中更為豐富、深刻和全面。

除了剛剛提及的寶寶濕疹和腹瀉,課程內容涵蓋了寶寶最常見的疾病,比如發燒、咳嗽、感冒、腹瀉等 26 種常見疾病,涵蓋每種疾病的原因,護理辦法,用藥方法,家庭常備藥,什么時候該去醫院。

每一項都有詳細的講解,基本上日常生活中孩子有點小咳嗽啥的都能自己對照著解決。我自己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了很多筆記,幫助自己理解與記憶,感覺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實用。

當我了解了疾病背后的原理后,再次面對孩子生病時,我能快速找到原因對癥處理,而不是立馬開始找「該吃什么藥?」

寶寶兩次起疹子

我的不同應對方式

此前,安安在月子期間經歷過一次濕疹。那一次,我非常慌張。

寶寶 20 多天時,臉上先是出現了一小塊紅色的團狀物,形狀像錢幣一樣。2~3 天后,臉上、脖子和耳朵后面長出了密密麻麻的白色和紅色顆粒,摸起來很粗糙,尤其是哭起來,臉漲的像關公一樣紅。

當時,身為新手媽媽的我,第一次碰上孩子生病。

慌亂之余,我和老公立馬抱著寶寶去了醫院排隊掛號。折騰了半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到了醫院,看到那么多排隊看病的家長,哭鬧不已的孩子,我的心里真是焦灼不已。

又折騰了好幾個小時,醫生看了寶寶的皮膚,告訴我們只是普通的濕疹,并開了爐甘石、氧化鋅、地奈德等涂抹藥物,叮囑我們給寶寶減少穿衣,同時喂母乳的我飲食清淡即可。

現在回頭想想,如果那時候我自己能多懂得一些用藥的常識,根本不至于抱著孩子折騰去醫院。

學習過《0~12 歲兒童安全用藥與護理課》之后,我才發現,生病這件事也沒有那么可怕。

去年 4 月份,一天早上,安安肚子和后背上密密麻麻長滿了紅色的疹子。

起初我懷疑是幼兒急疹,可轉念一想。寶寶用藥指南上提到過,幼兒急疹是發熱過后出疹子,安安此前并沒有發熱。

于是,我趕緊先給安安量體溫,溫度顯示正常,我觀察她的精神狀態也不錯,吃喝也正常。

我又擔心是否是食物過敏引起。回想了一下,最近家里的飲食并無變化,安安也沒有新加食物。

這么一分析,我心里就有底了。

也許就是普通的痱子。

那幾天,深圳一直高溫 32 攝氏度,我們又住在頂樓,中午明顯能感覺到悶熱。

之后,按照寶寶用藥指南上面的建議,叮囑外婆繼續觀察安安的精神狀態,同時注意給她補充水分,只穿一件純棉短袖,午休時只蓋一層紗布浴巾,空調開 26 攝氏度降溫。

到下午時,我發現疹子淡了不少,第二天早上起來已經完全消退。

不僅能夠快速判斷寶寶的情況,進行及時處理。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長們的焦慮情緒。

新冠發燒兩天

寶寶在家痊愈

去年 12 月份,全國人民都在經歷新冠的襲擊,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幼兒園托班被隔離放假。

寶寶也沒能幸免,我媽很擔心,此前寶寶基本沒有發過燒,她一直建議我去社康或者醫院,我安慰她,就看成是一次普通的發燒即可。

早在 11 月底,我已屯好了常用的藥物,比如小孩退燒的美林、預防脫水的補液鹽。因此,并沒有過于慌張。

第一天下午,我沒有立刻給她吃藥,而是按照寶寶安全用藥課的建議,量體溫、觀察她的精神狀態、飲食和胃口,給她喝溫水。

一直到下午 7 點多,寶寶的精神一直很好,沒有哭鬧,玩耍正常,我便沒有給她吃藥。

到晚上 8 點多,寶寶喝完水突然吐了,也許是嗆到了,她一直哭著往我懷里鉆,整個人也發蔫,看起來很疲憊,我一摸額頭燙的不行,量了體溫是 38.3℃。

我記得寶寶用藥指南上面的建議是,如果孩子發燒不舒服,影響到睡眠了,為了讓孩子睡的舒服一點,可以喂點退燒藥。

按照上面的建議,我給寶寶吃了 15mL 的美林,布洛芬混懸液的藥效差不多是 6 個小時,當天晚上,我很擔心寶寶再次燒起來。

第二天,寶寶一覺睡到天亮,我量了體溫是正常。我以為這就好了。上午,我帶她下樓曬太陽,玩耍,喝水、喝奶也都正常。

11 點多,寶寶又發起燒起來,這一次很快燒到了 38.7℃,我給她喂了布洛芬混懸液,同時溫水給孩子擦后脖子,喝完沒多久就退燒了,一直到中午精神都比較好。

下午 3 點,沒想到寶寶又一次燒起來,整個人一直睡睡醒醒,這種狀態下,最痛苦的是我。

雖說科學告訴我發燒并不可怕,但一直反復發燒,我心里也有點不安。期間我按照之前的處置方式,不斷翻看寶寶用藥指南的建議,以堅定自己的選擇。直到晚上 5 點多,寶寶才逐漸退燒。

晚上 9 點多,一直到睡前,我每隔半小時量一次體溫,喂溫水、吃蘋果,幸好寶寶的胃口還不錯。凌晨 1 點多,寶寶已經入睡,我因鼻塞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摸了寶寶的額頭,幸好沒有再燒起來。

第三天清晨 8 點多,寶寶醒來,我一看她那機靈鬼怪的樣子,就知道她應該康復了。

第一次經歷寶寶發燒,我并沒有那么慌張和焦慮。

回想起來,我甚至會覺得自己過于冷靜和理智,心情有些復雜,但真心慶幸自己還好擁有《0~12歲兒童安全用藥與護理課》,能夠指導我,遇到寶寶生病時的正確處理方式。

三甲醫院醫生聯合審核

每年及時更新知識體系

有寶寶的爸媽們一定會擔心,這些知識值得信任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自己在購買之初,也做了不少功課。丁香媽媽聯合了 20 位資深專家進行了逐字審核,覆蓋了 北京協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兒童醫院、丁香醫生醫學總監、美中宜和婦兒醫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等等業內醫生及專家。

最讓我感到踏實的是,課程每年都會進行 1 次全面的科學審核,及時調整更換最新的相關知識信息,常用常新,在使用過程中,我也非常放心。

丁香媽媽請到這些專業醫生給到大家用藥常識和護理方法,確實讓我更加沉著冷靜應對寶寶的疾病問題,少跑一趟醫院,也讓孩子少受一份罪。

此外還有不少業內非常厲害的兒科醫生和專家們對于這門安全用藥課都給予了支持和推薦。

孩子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應對方式,反而會幫倒忙。擁有這門課程就像擁有一個「隨身醫生」,在孩子生病時能第一時間告訴我孩子怎么了,要不要去醫院,該吃什么藥,怎么護理能讓孩子舒服點。

寶寶的疾病問題千萬不要忽視,但是也不要太過于焦慮,擁有了 《0~12歲兒童安全用藥與護理課》,一切都感覺變得簡單起來。

? 課程購買后永久有效,可以反復回聽。

? 下載最新版丁香媽媽 App,選擇「微信快捷登錄」,點下方會員 - 我的內容 - 已購課程即可找到。

? 親情賬號:課程支持綁定,請您點擊 App 中「我的」-「頭像右側的+」邀請親友即可。

策劃制作

監制:回兒回

排版:子韻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