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解封”后,三種新變異毒株侵入臺灣,臺大醫生憂心忡忡

導讀臺當局宣布入境“解封”后,迎來了入境旅客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變異新冠病毒,令島內醫生憂心忡忡。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17日報道,臺灣地...

臺當局宣布入境“解封”后,迎來了入境旅客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變異新冠病毒,令島內醫生憂心忡忡。

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17日報道,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100例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毒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1例本土病例以及59例境外輸入病例。

據了解,上周臺灣地區出現一例BF.7變異毒株,由一名美國女性在今年10月2日攜帶入境,截至目前臺灣地區共檢測出4例BF.7,分別來自美國、法國和荷蘭。除了BF.7變種外,還首次檢測出2例BQ.1.1和1例XBB變異毒株。XBB亞系變異株是由BA.2.10及BA.2.75變異株結合而成,BQ.1.1以及BF.7都是從BA.5發展出來的分支,三者皆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

除了新出現的變異毒株外,從9月24日-10月4日,還出現了55例由境外輸入的BA.4、BA.5、BF.7及BA.2.75確診案例,主要來自美國、英國、越南、德國、瑞士、新加坡等國家。

臺灣地區入境“解封”后,境外輸入諸多變異毒株其實也在意料之中。不少國家和地區多數雖然已經“躺平”,但不代表新冠疫情已經結束,反而確診數量依然高居不下。確診人數越多,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出現變異毒株,這也是正常的變異現象和規律。

目前最惹人關注的問題是,這些變異毒株的致命性如何?傳染性又如何?是否會導致疫情的再次反彈?又是否會在全區引發更大的“危機”?

先來看下新變異株BF.7,該變異毒株一經出現便迅速在歐洲蔓延。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BF.7是奧密克戎次變異株BA.5中的“次次變異株”,特征是傳播性更強,更具有免疫逃脫能力,就能曾經確診康復的患者以及注射過新冠疫苗的人也可能會感染上,預計今年秋冬島內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還會大量增加。

謝思民稱,新冠病毒跟流感病毒一樣屬于是R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是其與生俱來的特性,都是為了能夠更能適應環境,更加適應宿主細胞,更能傳播與復制。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新冠病毒已發生過不計其數的基因變異,其中有些是值得關注的變種,包括阿爾法、貝塔、德爾塔以及目前正在肆虐的奧密克戎,尤其是奧密克戎里的次變異株BA.5更是稱霸全球。

最新的變異株BF.7是奧密克戎次“BA.5.2.1.7”變異株的簡稱,已經在德國、法國、丹麥以及英國等國傳播。有美國疾控中心的專家認為,BF.7的出現可能代表奧密克戎還能繼續稱霸新冠世界一段時間。至于BF.7為全球疫情帶來更大風險,目前還有待觀察。

再來看一下BQ.1.1和XBB變異株。BQ.1.1是較新的變種,于2022年9月在加拿大被首次發現,其也具有逃逸疫苗免疫的特性。而XBB變異株目前在新加坡等部分國家流行,新加坡當局指出該國XBB變異株感染病例仍多屬于輕癥,需密切監測國際之間病毒變異株的演變與流行。

謝思民醫生強調,值得注意的是,BF.7等成功演化的新變種,雖然通常不增加嚴重度,但傳播性更強,加上防疫措施解禁,逐步開放入境等相關措施,今年秋天和冬天島內新冠感染恐還會大量增加。此外還有流感的攪局,可能使得防疫工作更加復雜。提醒大家還是盡量減少群聚,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部衛生。此外,接種新冠疫苗能夠獲得保護力,從而降低感染新冠病毒而導致的重癥、住院或死亡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