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日中國的偉大,衷心敬佩祖國的力量,無形中更增強我等萬分的信心,更增強兩岸統一的信心!”97歲高齡的19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代表彭金木動情地說,今天是悼念革命先烈的日子,但我們應將悲痛變成愛國熱血的力量,反對“臺獨”,反對美日帝國主義,增加兩岸和平統一的力量。
今天(10月29日)下午,臺灣地區19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秋祭慰靈大會在臺北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行,會場布置以今年秋祭慰靈大會主題“堅持愛國主義傳統,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為基調。與會者先向白色恐怖時代犧牲的烈士默哀、行三鞠躬禮,獻唱安息歌。
97歲高齡的政治受難人代表彭金木致詞
隨后,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會長周弘奇致詞。他表示,30多年來不間斷地回到烈士犧牲的馬場町刑場,除了緬懷當年烈士追求改造社會與民族統一的理想外,更重要的是向臺灣社會表達白色恐怖受難人及其家屬對當前臺海局勢的擔憂與兩岸和平統一的呼吁。隨著中美對抗形勢加劇,兩岸又再度走向了戰爭邊緣,只有擺脫悲情,擺脫虛構且錯誤的“臺獨”史觀,重新感受犧牲烈士們的飽含著熱情、理想與無悔的統一志業,人們才有可能真正結束兩岸政治與軍事對峙,實現臺灣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
曾因“張伯哲案”坐牢12年的吳澍培不幸因病于今年逝世,其孫女吳佳昱作為遺族代表致詞時表示,通過回憶祖父,認為阿公是一位有堅定信念的長者,相信他的精神會永遠留存在所有人心中。
右起: 戚嘉林、吳榮元、彭金木、周弘奇
身兼勞動黨新北社會服務中心主任的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今天作為青年代表在秋祭大會上致詞。王正認為,白色恐怖受難人所代表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要從老一輩代代相傳到中生代和新生代,薪火相傳。如今兩岸關系已經邁入深水區,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反“獨”促統,要讓廣大基層人民認識到“只有統一才能救臺灣”;臺灣社會的分配正義和歷史正義,只有在統一以后才能實現。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致詞
秋祭活動中,和平歌詠隊獻唱了《好大一棵樹》、《我們為什么不歌唱》兩首曲子;政治受難人家屬青年人所組成的和平朗誦隊則朗誦了《青春的麥浪》,象征緬懷追思和繼承傳統。大會最后在所有與會者手持鮮花在人民忠魂土堆處向烈士及往生同志獻花、行禮中結束。
臺灣地區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是臺灣反共戒嚴體制的犧牲者,是國共內戰、國際冷戰與兩岸對抗的歷史見證者。1991年起,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公開追悼白色恐怖犧牲烈士,發揚先烈先賢們的愛鄉愛國,追求民族統一,改造社會的崇高精神。
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夏潮聯合會會長莫那能、兩岸犇報社長陳福裕、中華基金會董事長董建華、勞動黨新竹縣議員羅美文等人,以及臺北地區多個工會團體干部參加參加了今天秋祭慰靈大會。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文/主辦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