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泡溫泉的最佳季節是幾月,泡溫泉的最佳季節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泡溫泉確有保健作用 在泡溫泉時,溫泉中的礦物質會透過身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
2、溫泉本身的礦物質透過表皮滲入身體皮膚時,其化學物質可刺激自律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
3、因此,泡溫泉既能驅寒、健身,還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治療。
4、溫泉的益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溫度作用:池水溫度在37℃-40℃時,對人體有鎮靜作用,對于神經衰弱、失眠、精神病及高血壓、心臟病、腦溢血后遺癥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5、池水溫度在40℃-43℃時,稱高溫浴,此時對人體具有興奮刺激的作用,對心臟、血管有較好作用,對減輕疼痛、治療神經痛、風濕病、腸胃病均有療效。
6、同時,還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作用。
7、 2.水壓和浮力的作用:入浴溫泉時,水對人體產生了壓力,胸腔和腹腔受到壓迫,影響到循環器官和呼吸機能,有利尿和治療浮腫的作用。
8、水對人體產生的浮力作用,使人的體重減輕。
9、在地下不能行走的人,在水中活動比較方便,泡溫泉對半身不遂、運動麻痹和風濕病患者進行運動訓練,對恢復健康有很大作用。
10、 ■哪些人不宜泡溫泉 急性疾病患者:如急性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發炎、中耳炎或發燒的急性感冒。
11、 心腦血管疾病者:溫泉的溫度較高,可使人體容易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心臟耗氧量增加。
12、同時,由于泡溫泉時人體溫度升高,出水后溫度下降,一熱一冷,短時間內引起血管擴張和收縮,這些都是引起腦中風及心肌梗死的誘發因素。
13、所以,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泡溫泉要格外慎重。
14、 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泡: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較好、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泡泡溫泉。
15、如果血糖不穩定,在溫泉中容易出汗,造成脫水,引起血糖的變化。
16、而且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手掌、腳掌感覺異常,易麻木,因此對溫度的敏感度較差,容易因為長久浸泡造成燙傷而自己不知。
17、此外,注射了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如果浸泡溫泉,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加重糖尿病。
18、 營養不良或病后身體極度衰弱者:會刺激新陳代謝,導致身體加速衰弱。
19、糖尿病、肝病、腸胃病、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病變者,在病情得到穩定控制時才能進行溫泉浴。
20、 傳染病患者:如梅毒、淋病患者,可通過溫泉水傳播疾病。
21、 嚴重濕疹、皮炎及皮膚有潰爛傷口者: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它酸堿物質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頗有療效,但是一些嚴重濕疹、皮炎及皮膚有潰爛傷口者泡溫泉,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使傷口惡化。
22、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膚出現發癢、紅疹塊狀的蕁麻疹。
23、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
24、 女性懷孕初期和后期或來月經時:有研究證實,“高熱”具畸胎作用。
25、另外,如果此時泡溫泉,陰道中正常的酸堿度與菌群生態會受破壞,陰道容易受感染。
26、 ■泡溫泉要注意些什么 一、空腹時不宜泡:飯前空腹饑餓狀態入浴,容易出現眩暈、惡心、周身乏力癥狀,甚至虛脫。
27、 二、特別勞累時:不可以馬上去浸溫泉,不然會越泡越累。
28、另外,睡眠不足或是熬夜,如果突然浸溫度很高的溫泉,可能會發生休克或是腦部缺血的情形。
29、 三、飯后或是飲酒后:飯后入浴時由于皮膚血管因溫熱水刺激而擴張,大量的血液流向體表,胃腸血液相對減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0、故一般應在飯后2小時入浴為宜,因此時胃內食物大部分已消化。
31、 四、及時補水:泡溫泉后,人體水分迅速蒸發,要喝水補充。
32、泡溫泉前30分鐘喝300毫升水可起到預防作用。
33、橙汁、蔬菜汁可隨時為身體補充流失的維生素和水分,是最佳選擇。
34、另外提醒那些患有慢性心臟病及腎臟疾病的人,千萬不可一次性喝下大量水。
35、 五、水溫不宜超過45℃。
36、水溫過熱,會使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37、 六、不宜用溫泉水洗頭:溫泉水中含有硫磺等物質,用溫泉水洗頭可使頭發枯黃、分叉或打結。
38、 七、泡浴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5-20分鐘為宜,否則,泡在熱水中過久,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容易造成皮膚油分失去太多,破壞皮膚保護層,或使皮膚表面的有益菌被消滅。
39、 參考文獻:北京青年報。
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