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總臺記者周益帆 傅琦恩)2022卡塔爾世界杯開賽在即,國際足球聯合會近日在官方微博分享的一組視頻,打動了很多熱愛運動的人。視頻的主角是四川大涼山一位20歲的少年——吉付拉馬。在拉馬的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許多人對足球的認識不多,拉馬因為種種機緣,在心中種下了“足球”的種子,并在山中修建了自己的足球場,開始了獨自一人的練習。
小小的拉馬當年給自己立下的目標是五年走入職業足球隊。如今,拉馬已走出大山,在首屆廣西聯盟杯上亮相參賽,他希望自己能夠參加更多的比賽。凹凸不平的山間球場上,心懷夢想的少年,正向未來奔跑。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11月下旬的甘洛縣,最低氣溫已降至10度,再過一些日子,皚皚白雪可能就會覆蓋整個足球場,這是一年當中,拉馬最不喜歡的季節——冬天很難訓練,幾年前的一場大雪中,他去過山腳下的球場一次,雙腳被凍傷了。
白雪覆蓋下的球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對于吉付拉馬來說,二十歲的人生中,沒有比足球更重要的事情,甚至我們的采訪是通過他的隊友牽線才得以實現。他說:“就(只)踢球那種……就是自己想做的一個職業。”
今年6月份前后,拉馬加入廣西上林競技體育隊,參加了首屆廣西聯盟杯比賽。賽季結束后才又在最近回到大涼山。
記者:離你當時自己的5年后要走上職業道路的目標近了很多嗎?
拉馬:向前走了很多,越來越靠近了。這一次出去了之后去廣西參加桂超聯賽,很多球員都是職業球員,就能夠看清自己的水平,還有跟他們的差距。
踢足球職業聯賽這粒種子,是在14歲那年種下的。拉馬說:“我一個很好的朋友,在市里面讀書,他回來之后就給我講很多外面的事,再跟我講足球,然后把衣服送給我,是巴塞羅那的一件球衣,我通過這件衣服就慢慢去了解足球了。”
俯瞰拉馬的球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常年的奔跑使得小腿肌肉線條分明,進入初二時的拉馬,已像一頭健碩的小牛犢,常常把一起踢球的伙伴拋在身后。他告訴記者:“那時候我的生活費一個星期只有50元,有一個地方賣足球的,是55元,我就攢了兩個星期,才買了第一個足球。我們的初中是沒有(足)球場的,我就在籃球場里面踢,那些初一的就在后面追著我跑,怎么追我都追不到,球還一直在我的腳下,心里面就很享受那種感覺。”
2018年,學習成績不錯的拉馬放棄了重點高中,轉而進入了當地一所職業高中。他說:“職中有足球場,我們的高中沒足球場,我就跑去職中讀了。我也是跟學校還有班級申請,說我來這就是為了踢球的,能不能我上午上課、下午踢球,剛開始沒同意,在第一次月考就考了全年級第一,然后他們說可以。”
拉馬的休學申請(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一年之后,他又提交了休學申請。拉馬說:“第一年就有高三的學長我們一起踢球,到我高二的時候就沒人踢球了,最后就想著,我在學校里面要收個住宿費、生活費,還有學費,我覺得父母負擔太重了,而且我就是來踢球的,所以就想著還不如回家踢球。休學的前一晚,我給我爸打了個電話,我爸就跟我說,‘你現在也不小了,自己心里有數就可以’。第二天就直接休學回家了。”
拉馬的球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拉馬生活的地方也沒有球場。他將自己的第一個足球場,修在群山環繞的小山溝里。從山腳下的家,帶球跑步至山頂,需要一個小時,拉馬幾乎每天早晨六點半就出門,到達山頂后,返回家幫大人干完農活,再跑去足球場,開始一個人的練習。拉馬告訴記者:“早上就往山里面跑。基本上都是6:30就已經起床了,那時候膽子有點小,天不亮就不敢走。腳下踢著球,也沒有很快,可能突然間想到什么很興奮的事,就沖起來。”
父親在村里開拖拉機搞運輸,母親開一間小賣部,家境普通,但卻給予了兒子理解與支持。四、五年的時間里,拉馬長大了,他修在大涼山里的足球場也在不斷變化。他說:“第一個小山溝里面,我把它建好之后,周圍給它圍一些白色的網,山上不是有放羊的嗎?羊犄角就鉆進去了,把羊給困死了,我爸就賠了人家1000元還是1500元,但是我爸回來沒說過一句話,他說山上太遠了,你找個近一點的地方踢吧,我家那時候秋收完了,我就把玉米秸稈砍了,拿個耕地機給它耕了,就變成了第二個球場,那時候還是一個斜坡,每天都在練射門。后面我爸也開始慢慢看足球,他說為什么別人都是平整的,又花錢給我叫了一臺挖掘機,把它給挖平了。”
拉馬的第二個球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拉馬的新球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一段視頻中,拉馬將一堆木樁擋在球門中央,只在右上角留出狹小空間,懸掛上紅色的靶,拉馬架好手機,拍下自己練習的畫面:球進了,但沒有精準打到靶上,在拼湊起來的訓練裝備中,他停頓一下,手捂了半張臉,背影中都是遺憾。
拉馬在球場上練習射門(央廣網發 受訪者提供)
記者:土制足球場之外,你還弄了一些道具。
拉馬:一個叫阻力帶,網上買的,三四十,以前是縣城去取,現在可以寄到我們村上面;一個反彈的,我踢它,它彈回來的那種,那個是自己做的。還有一個以前的木頭人墻,是自己做的,很多木頭插在那里,給它固定,踢任意球的時候用的。
這幾年來的練習視頻,拉馬有時會網上,但更多的失落時刻,是他自己一個人趿拉拖鞋繞著球場打轉度過。
拉馬:自己練,腳大拇指受傷了,每天都是早上吃完飯,穿著衣服鞋子,就到球場里面轉悠,轉一會兒又回去,下午又再來轉悠,就穿拖鞋。
記者:你沮喪的時候就轉悠嗎?
拉馬:對,跑到球場,有時候放空,有時候就想,如果我早一點接觸足球該多好,如果我能夠有點天賦,該多好。
“少年輟學自建足球場練習”,拉馬身上的每一個符號,都極具話題性,這幾年,找到他的公司與球隊未免也有一些宣傳的意味。
記者:你現在在球場上踢什么位置?
拉馬:右邊鋒。但我覺得我并不適合這個位置,因為我們教練跟我聊過,他說我在家自己練,然后有一些人認識我,他給我踢右邊鋒,只要我成功一次,別人就覺得我有進步,但是我如果踢后衛失誤一次,別人就知道是我的原因。為了讓我不遭受別人說閑話。其實我更希望我踢右邊后衛,只要負責拼命就可以。
拉馬深知現實的困難與人們的關注,但只要能踢球,這些都沒關系。
拉馬:我就想著,有一個比賽期,有一個球隊接納我,是很好的一件事。因為我都是自己一個人練,別人傳球傳得又穩又準,我經常在家練射門,一傳球勁就收不住,隊友基本上都接不住球。
記者:從現在的拉馬的眼界來說,成為職業球員的可能性大嗎?
拉馬:其實說實話,很小,但是新組的一個俱樂部,他們已經答應要跟我簽約了,我過去就可以成為他們隊員了。他們是有機會成為職業球隊的,可能我就當個替補、飲水機管理員那些,那么我也就成為職業球員了,就能夠踢職業聯賽,能上場幾分鐘,能夠享受一下職業比賽。
20歲的拉馬,仍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上奮力奔跑,從耳邊呼嘯而過的風,是他追逐夢想的見證。拉馬依然憧憬職業聯賽,也更成熟地規劃未來,2020年,拉馬去沈陽報考了足球教練D級證書——也許以后能帶更多的孩子踢球。拉馬說:“剛開始我很怕輸,也挺有挫敗感的,自己努力了那么久,其實也挺白費的;但是后面慢慢我發現,每次踢不贏別人的時候,自己能夠學到一些東西,其實也沒有那么不好。踢不出來,我以前想當一名教練,現在已經考了教練證,但是我還沒有正式去教小朋友,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夢想可能還是有機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