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市歷城區,距離G35濟廣高速不遠處,坐落著一處塑料工廠。17日下午,廠房內車間機器轉動,各種塑料編織品工序緊張,散發出忙碌的味道。
唐巖文像往常一樣,著手處理手頭的膠印工作。因患小兒麻痹癥致右腿殘疾后,他應聘到這里工作,如今已過去三十年。在廠里,和唐巖文一樣的殘疾職工共有18位,占員工總數比例超四成。他們被安排在各種崗位,風風雨雨,與工廠一同經歷并成長著。
2012年,陳寶平從父親陳賢德手里接過接力棒,成為這里的第三代掌門人。祖孫三代在經營工廠同時,始終不忘投身于助殘事業,已累計幫助200多名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陳寶平說,只要工廠還在一天,就有殘疾職工的一碗飯,“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愛弱勢群體,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出一份力。”
17日,濟南德鑫塑料有限公司廠房里工人正在忙碌著
殘疾職工的家
一條殘疾的腿,已陪唐巖文度過了大半生。因患小兒麻痹癥,唐巖文早年右腿殘疾,連走路都成了問題。
初中畢業后,唐巖文支起路邊攤,在鄉村街巷兜售一些汽水和雪糕,然而微薄的收入難以支撐他的生活。一籌莫展之際,他經人介紹,于1991年應聘到原濟南市東郊福利塑料編織廠,這才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起初,對于這份工作,20歲的唐巖文是忐忑的。自身的肢體缺陷,能否順利適應工作,又會不會被歧視、被欺負,唐巖文心里犯怵。直到手里的工資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還在這里找到了人生伴侶……唐巖文回想起這里的點滴,臉上滿滿的甜。
唐巖文正在工作
“最初我的工資只有100塊,到現在有五千左右。老板還幫我們辦理了社會保險和意外險,能在廠里干活我很高興,也很知足。”唐巖文說。
作為工作了30多年的老職工,唐巖文每每談起這里的人和事,總會不自覺地放大聲量,“厚道”“仗義”,是他對工廠老板的評價。類似的評價也從職工張文慧口中說出。因股骨頭壞死導致殘疾后,張文慧2010年來到工廠,如今負責裁剪工作。“老板很照顧我們殘疾職工,從來沒有輕視過我們,哪怕自己家里有事,他也會親自幫忙。”
張文慧平日負責裁剪工作
在這家普通的塑料包裝廠,像唐巖文、張文慧一樣的殘疾職工共有18名,占員工總數比例超四成。肢體殘疾的工人被安排在裁床前,智力殘疾的工人被安排在打包組,聾啞工人被安排在封口組,他們手法嫻熟,做起事來與常人無異。
這里逐漸成為殘疾職工的第二個家,也是祖孫三代人共同努力的見證。
父輩的接力棒
2012年,陳寶平從父親陳賢德手里接過接力棒,成為現濟南德鑫塑料有限公司的第三代掌門人。父輩的艱苦和勤懇,換來了陳寶平的珍惜與奮進。雖成長于不同背景,但陳氏祖孫三代卻做著同一件事——幫助殘疾人。
祖孫三代致力于助殘事業
“從我爺爺那時開始,工廠里就一直聘用殘疾人。我父親也一直加大對殘疾人的幫扶力度,現在接力棒傳給了我,我也在繼續從事著這樣的事業。”陳寶平說,粗略計算,廠里已累計幫助200多名殘疾人解決了工作問題。
陳寶平詢問殘疾職工工作情況
事實上,殘疾職工和健全人相比,在工作中確實存在很多不便。“一方面體現在溝通上,一方面體現在勞動能力上。”陳寶平說,有的殘疾職工因為疾病,導致心智不成熟,容易沖動發怒,有的殘疾職工肢體不健全,無法承擔部分體力工作。而殘疾員工與普通員工之間的交流,也可能產生誤會和麻煩。
“但這個工廠里,沒有一個人會歧視殘疾人。不能拿對方的缺陷開玩笑,這是我們公司的規定。”陳寶平說。
塑料廠對殘疾職工的照顧是事無巨細的。大雨大雪等極端惡劣天氣,工廠會專門雇車接送殘疾職工上下班。有殘疾職工不慎走丟,陳寶平還自發帶人去尋,甚至還會幫殘疾職工“說媒”。
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提高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依靠,然而對于這家塑料廠,這似乎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先進設備的推廣應用下,就意味著殘疾職工可能面臨失業。
廠房里工人正在給編織袋封口
“所以我們開始有意放緩自動化,盡可能多地提供手工崗位。但很多殘疾職工隨著年齡增長等原因,逐漸無法適應新的工作。我們又騰出了很多公益崗,讓他們留在這里繼續工作,讓他們從這里退休,有足夠的生活保障。”陳寶平說。
在陳寶平看來,幫助一名殘疾人就相當于救活了一個家庭。“他們的家庭條件都比較差,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有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能力。”
這也是他接過的,從父輩那里傳遞來的初心。
濟南德鑫塑料有限公司是社會福利企業
尊重和愛
在妻子張盈盈眼里,陳寶平是個好脾氣的人。但若有人冒犯了殘疾職工,陳寶平會當面翻臉。
張盈盈回憶:“之前有進貨商來廠里進貨,廠里的殘疾職工就幫著一塊裝貨。但是可能手腳不太麻利,或者反應慢,進貨商的人就用那種輕蔑的眼神看我們的殘疾職工,而且說話語氣也不好。”
“他(陳寶平)看到直接就翻臉了,說你們要是這么對待殘疾人,以后不要從我這里進貨,我們的東西也不賣給你們!”張盈盈說,“這種事有挺多,他也不怕得罪人家。”
在陳寶平夫妻看來,這些殘疾職工早已成為了他們的家人。“我認為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應當也必須得到人們的尊重。”陳寶平說,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都是通過勞動養家糊口,他們還要承受著普通人沒有承受的疾病與缺陷,更應當被幫助、被愛。
殘疾職工正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
陳寶平肩上擔負著這樣的責任。“從我接手工廠之后,我就說,只要他們不辭我,我就會讓他們一直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在這里退休,養老。”談及未來,陳寶平希望把家族的企業做成百年企業,實現自身的強大,才能盡可能多安排一些殘疾職工,給他們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崗位。
“我們也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不足掛齒。但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看到這個群體,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陳寶平說。
新黃河記者:李震
編輯:劉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