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7日訊 金秋時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7日訊 金秋時節,玉米陸續進入成熟收獲期,對德州市武城縣的農民來說,今年秋收卻是異常輕松,近年來,武城縣積極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開啟了智慧秋收的新模式,一副美好的現代化豐收圖景已經繪就。
在德州市武城縣甲馬營鎮占官屯村的村民王佃芳的農田里,一排排玉米長勢旺盛,收割機正在玉米田里縱橫穿梭,將“豐收在望”變成“顆粒滿倉”。
武城縣甲馬營鎮占官屯村村民王佃芳說:“我這邊有200多畝地,都托管給志遠合作社了,耕種管收我都不用管,我能騰出時間來出門務工或做其他生意。”
合作社通過土地托管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從種植到銷售的“一條龍”管理,不僅可以降低農戶種地成本,還能減少種植風險,通過全過程科學有序的統一管理,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武城志遠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牛文忠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志遠合作社全程托管的土地有3萬畝,由我們全程系列化服務,可以省工省力,這樣能一畝地減少100塊錢的人工投入和生產資料投入。其次,他比其他農戶可以增產100斤,甚至150斤的玉米,還能省工省力。”
合作社今年托管的30000畝玉米陸續成熟,如此大面積的農田收獲可不是件容易事,種了三十年地的“老把式”牛文忠去找了“幫手”來。
通過中化農業研發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牛文忠在電腦或手機上就可以實時查看玉米長勢,確保精準、高效收獲玉米,用大數據讓今年秋收再“提速”。
閃電新聞記者 蘇孟雨 德州臺 尹沛沛 周慧慧 武城融媒 袁健 楊玉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