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磨一劍,《阿凡達2》還能掀起新的潮流嗎?

導讀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14日訊(記者萬旭明)2010年1月,武漢人排長隊看《阿凡達》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十余年過去,物是人非,續集《阿凡...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14日訊(記者萬旭明)2010年1月,武漢人排長隊看《阿凡達》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十余年過去,物是人非,續集《阿凡達:水之道》終于到來。影片12月14日開啟點映,導演卡梅隆十三年磨一劍再次創造了視覺奇觀,用190分鐘向大海寫了一封情書。

“技術控”卡梅隆再造視覺奇觀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作品《阿凡達》席卷全球,開啟了電影的3D時代,當時全中國僅有14塊的IMAX銀幕一票難求。13年過去,3D熱潮已經降溫,IMAX已覆蓋中國210多個城市。

顧名思義,《阿凡達:水之道》的核心戲份都在水中。從第50分鐘開始,故事從熱帶雨林轉到海邊島礁,大銀幕就成了卡梅隆的奇幻水族館。掠波翼龍水陸兩用,從海中直沖云霄;長頸的伊魯像海豚一樣友好、可愛;龐大的圖鯤眼中卻飽含悲傷與深情。海底的奇妙生物令人目不暇接,輕盈似羽毛、靈動如蝴蝶,或是閃動著螢火般的光芒。這里的海洋,沒有深海的幽冥,而是清澈、透亮且溫柔。

眾所周知,卡梅隆一生所愛就是電影與海洋,《阿凡達:水之道》可謂是他寫給海洋的一封情書。在許多納美人徜徉海底的鏡頭里,都能感受到卡梅隆對大海的鐘情。

但同樣早成共識的,是水中戲份有多么難拍。許多電影選擇用綠幕、威亞、特效來模仿水下畫面,卡梅隆嘗試過后,決定讓演員和攝影師都下水,特效團隊研發出一套全新的水下動作捕捉系統。劇組則帶演員們去夜潛,在30英尺的海底與蝠鲼互動,凱特·溫斯萊特練出了水下閉氣7分鐘的水平。陸地上的3D攝影機到水下拍攝,會因光線在水中的變化產生畫面畸變,劇組與澳大利亞團隊聯合開發了世界上首款專用于捕捉水下3D畫面的鏡頭系統,并向索尼定制了專用于水下拍攝的防水攝影機。

但這并非單純的炫技,在納美人徜徉海底時,陽光、洋流、風雨使海水千變萬化,藍色面孔上則細膩地表現著羞澀、平靜或是震怒的情緒。

奇觀之下,“親情”貫穿始終

《阿凡達》片長162分鐘,是IMAX放映機所能容納的最長膠片長度。《阿凡達:水之道》則長達190分鐘,幾乎是常規電影的兩倍。在此前的全球首映后,對于影片的視覺呈現,幾乎是一邊倒的叫好,對故事的評價則并不一致。

從點映場觀眾的反映來看,190分鐘幾乎沒有尿點,一段段沉浸式的海底漫游,以及多場激戰,足夠讓觀眾全程興奮。但它并不像《泰坦尼克號》那樣,有著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

“家庭”是貫穿《阿凡達:水之道》的內核,《阿凡達》中跨物種的愛情,成了一家六口的親情,故事看似“老套”:子女之于父母,是軟肋,也是鎧甲。其中穿插了混血的身份認同,強勢植入了卡梅隆對人類破壞自然行為的“痛斥”。與前一部一脈相承的,則是納美人對不同物種、對大自然親如手足的熱愛。

對于這個“親情”主題,卡梅隆曾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年輕觀眾聽到這里可能要說沒勁,我可不想聽關于親情的說教。”但作為一個已經擁有五個孩子的父親,他認為影片其實正是從青少年的角度來詮釋對于“親情”的理解。片中著力表現了孩子在生活環境變化時的不適,“不完美的孩子”對父母認同的渴望,并安排幾個孩子完成了對父母的拯救。卡梅隆表示:“我們在探索自己是誰、自己和世界有什么關系。可能無論老少,觀眾們都能從影片中發現很多共鳴。”

【編輯:趙可】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