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教育的第一目標是什么?

導讀 原標題:周國平:教育的第一目標是什么?教育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成為熱愛人生的人,同時也是善良的人。 智力教育的真正目標應該是...

原標題:周國平:教育的第一目標是什么?

教育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成為熱愛人生的人,同時也是善良的人。

智力教育的真正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的智力得到健康成長,使他們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樂。

靈魂的教育可以分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標是造就豐富的靈魂,德育的目標是造就高貴的靈魂。

總之,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潑、智慧的頭腦;豐富、高貴的靈魂。

教育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成為熱愛人生的人,同時也是善良的人。

智力教育的真正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的智力得到健康成長,使他們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樂。

靈魂的教育可以分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標是造就豐富的靈魂,德育的目標是造就高貴的靈魂。

總之,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潑、智慧的頭腦;豐富、高貴的靈魂。

周國平,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哲學家、作家

中國教育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

01

生命教育:實現生命的價值

02

智力教育:實現頭腦的價值

03

靈魂教育:實現靈魂的價值

套用柏拉圖對于知、情、意的分類,可以說靈魂是情和意。情感是審美性質的,意志是道德性質的,與此相應,靈魂的教育可以分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標是造就豐富的靈魂,德育的目標是造就高貴的靈魂。

美育不等于才藝

談到美育,許多家長好像很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給孩子報各種班,學各種技能,但出發點極其功利。藝術是最自由、最沒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動,摻雜進功利的考慮,就不是藝術了。美育也決不限于學一點吹拉彈唱或者畫畫的技能,凡是能陶冶性情、豐富心靈的活動都是審美教育。

多獨處、多讀書

那么,怎樣才能使靈魂豐富呢?我提兩點一般性的建議。一是要養成過內心生活的習慣。交往是一種能力,但獨處是一種更重要的能力。人應該留一點時間給自己,靜下來,想一想人生的問題,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狀況,想一想所經歷的人和事。不喜歡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難受,這樣的人肯定是沒內涵的,他到別人那里對別人只是一種打擾。

另一個建議是讀書。不能光讀專業書,還要讀一些羅素所說的“無用的書”。當你讀了古希臘以來的哲學人文經典,你會發現這是莫大的享受,如果沒有讀,你還不知道自己蒙受了多大的損失。

德育根本是靈魂高貴

最后談德育。我覺得對德育也一直有一種狹隘的理解,把它僅看成一些規范的灌輸,如集體主義、愛國主義、誠實守紀之類。

從人性看,道德有兩個層次。一個是人的社會性層次,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另一個是人的精神性層次,是靈魂的追求。這兩個層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層次是更為根本的。我們進行道德教育,應該從根本入手,使人們意識到人的靈魂的高貴,在行為中體現出這種高貴。

什么是靈魂的高貴呢?就是有做人的尊嚴,有做人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做褻瀆人身上神性的事。一個人為了滿足物欲而百無禁忌,不擇手段,只能說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經泯滅,只剩下了獸性,就已經不是人了。

智育限于知識,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規范,都是舍本求末。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潑、智慧的頭腦;豐富、高貴的靈魂。 如果這樣,我們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