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新招:“軟硬兼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明城向新

導讀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才能換來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如何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明城成為企業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是佛山市高明區...

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才能換來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

如何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明城成為企業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是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委鎮政府近年來一直思考和不斷探索的課題。而明城給出的答案是:優化“軟服務”、提升“硬環境”。

靠前服務,讓企業“驗收即拿證”

把“審批”變成“服務”是明城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一招。

近期,明城開展了“建設現代化品質明城的研究探索”課題研究,調研走訪了14個村(社區)及有關企業。為持續優化明城營商環境,明城鎮黨委書記曹瑛琳強調,要樹立“企業好、明城好;企業強、明城強”的服務理念,對企業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做好跟進服務、溝通反饋。

近年來,為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明城鎮不斷完善服務企業制度,通過執行“首席企業服務官”制度,建立項目代辦服務隊伍,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今年9月,佛山市泓盈衛浴科技有限公司僅用3個工作日,就完成了3號廠房的竣工驗收申請、審批到領取不動產權證的流程,成為高明全區首個“驗收即拿證”項目。該公司總經理陸汝針很意外地表示:“這么快能拿到證,我實在沒想到!”

佛山市泓盈衛浴科技有限公司3號廠房“驗收即拿證”現場。

為了確保“驗收即拿證”順利推進,明城鎮經濟發展辦主動靠前服務,牽頭協調區自然資源分局、區住建水利局、區行政服務中心、鎮自然資源管理所、明城稅務分局等部門通力協作,優化流程,提升服務,讓高明區首個“驗收即拿證”項目順利拿證。

陸汝針表示,從事企業經營多年,基建驗收辦證一直是企業的難題。明城在營商環境打造上的服務“新招”讓陸汝針深切感受到政府服務的溫度,也讓他對明城鎮的經濟發展也更有信心。

明城鎮經發辦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各審批部門的協同合作將進一步強化,而且還要深入園區開展“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硬設施”暢通“軟服務”渠道

除了“軟服務”新招,“硬設施”的優化也少不了。說到“硬設施”,那么高明區行政服務中心明城服務大廳則不得不提。

2020年9月,高明區行政服務中心明城服務大廳揭牌,實現“區鎮合署辦公”,這是高明區行政服務中心唯一一個分中心。

隨后,明城服務大廳的服務不斷完善,例如,開設了“不動產+稅務+水電氣”一窗聯辦,實現“現場收件、線上審核、后臺審批、窗口統一出件”,這樣一來,申請人可以少跑至少5個窗口,節省超過一半的時間。今年8月,明城服務大廳將經營許可窗口、注冊登記窗口合并為“企業綜合服務窗口”,一窗受理,可提供注冊、變更、許可類事項審批服務69項,通過“二合一,集成服務”,暢通企業服務渠道。

高明區行政服務中心明城服務大廳。

今年6月28日,明城鎮政府還聯動高明區行政服務中心,以及區、鎮項目竣工驗收相關審批服務部門業務骨干,以專家問診的形式,共同為明城鎮13個重點項目提供集中輔導服務,對企業提出的項目難點、堵點現場進行答疑解惑,提醒注意事項,為項目加快完成竣工驗收出謀劃策。

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份,明城鎮行政服務中心受理各類事項62311件,辦結業務量為62179件,辦結率99.77%;其中涉企審批服務事項17266件,辦結17134件,辦結率為99.24%。

民生“硬環境”賦能服務提升

同時,交通、醫療、教育等民生“硬環境”建設也不斷賦能明城的“軟服務”提升。

明城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暢達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明城是高明區經濟文化的副中心,高明地理中心腹地,是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距廣州約60分鐘車程,距深圳、香港約90分鐘車程,2小時車程可覆蓋大灣區所有城市。

明城擁有3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實現全鎮“8分鐘上高速”。在2021年,明城通過打通盈富東路、橋頭路、天度路、云崗路、城七路、仙峰路6條“斷頭路”,完善了高田、盈富兩大工業園區的路網建設,為明城鎮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同時,東洲橋、云勇公路等工程今年相繼完工,也使得明城鎮城市干線道路通行能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來,明城鎮推進中心城區道路、路燈等提升改造工作,目前,中心城區城五路、城七路和明六路3條道路已經完成瀝青路面鋪裝和路燈改造。中心城區道路、路燈改造提升,是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子項目之一。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20年4月動工,計劃工期3年,建設內容涵蓋市政道路建設工程、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心城區及工業園區市政配套提升工程等。

教育上,明城轄區內配有初中、小學、幼兒園各類學校共8所。作為高明百年歷史名校,新東洲中學建設總投資約1.53億元,擬定于2023年秋投入使用,屆時可提供1800個學位,將進一步提升明城教育基礎設施水平。

新東洲中學擬定于2023年秋投入使用。

明城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1間,建成養老服務站3個。此外,在公共文化設施上,明城已建成鎮、村兩級公共文體設施網絡,擁有省特級文化站稱號,建有東洲書院智能文化家,14村(社區)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南方日報記者】劉佳倫

【通訊員】陳建紅

■ 專題

奮進灣區 明城向新

【作者】 劉佳倫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