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長企業,如何能在快速成長道路上,獲得低成本資金?11月25日下午,由中山火炬開發區經科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指導、主辦,中山火炬華盈投資有限公司、中山中盈盛達科技融資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火炬開發區“成長貸政策”宣講活動在中山國家健康基地拉開帷幕。會議上,火炬開發區科技金融中心、中山中盈盛達公司的工作人員就今年10月出臺的《中山火炬開發區企業紓困發展信貸融資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作了詳細解讀,幫助企業破解成長中的“資金難題”。
火炬開發區“成長貸”政策宣講活動現場。
經過火炬開發區經科局的摸查調研,火炬開發區符合入庫條件的企業約有600多家。這些企業普遍具有成長性較好的特點,但它們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其規模的快速擴張,最為迫切的就是融資問題。
“與之前的信貸政策相比,此次的“成長貸”的覆蓋范圍更廣、審批流程更簡便快捷、銀行授信的信心也更加充足。” 火炬開發區經科局副局長胡平平介紹,該政策作為火炬開發區抗疫信貸的延續,將通過設立風險補償金和專項信貸融資補貼資金,加大助企紓困的力度。
從授信額度來看, 《管理辦法》設立首期5000萬元的中小企業成長信貸風險補償金,用于開展成長貸業務,引導合作銀行根據企業規模分檔次提供增信貸款,單家企業最高申請3000萬元貸款。
從覆蓋范圍來看,此前抗疫信貸政策惠及的僅是規上企業,而“成長貸”將覆蓋面擴大到規下企業。凡是納入全區《名錄庫》的企業都有條件申請貸款。依據企業規模大小不同,政策設置了對應的增速要求。
火炬開發區成長貸選用中山火炬華盈投資有限公司為政策的受托管理機構,借助區內專業的政策運營管理機構幫助,在聯系銀行、宣傳拓展、企業入池、風險補償等方面提質增效。
這是火炬開發區首次在支持企業融資政策中引入融資擔保公司。胡平平表示,采取“政銀擔”新合作模式,當企業出現不良貸款時,風險補償金、銀行和融資擔保公司按照約定的程序和比例共同分攤風險,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增信融資以樹立發展信心。
此前,很多中小企業按傳統的模式較難獲得銀行貸款,需增加以房產或設備抵押的方式才能融資。而“成長貸”較低的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為更多中小企業開了一扇“希望之門”。
聽完宣講會后,廣東百思特管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思特”)百思特財務負責人鐘均感慨地說,“公司2014年在中山成立,現在面臨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重點發展新能源熱交換設備,迫切大量資金支持。‘成長貸’的出臺,為企業資金周轉解決了燃眉之急。”
根據規定,“成長貸”企業可以按照實際支付利息申請最高40%貼息和實際擔保費最高50%補貼,每家企業最高100萬元融資補貼。
“火炬開發區出臺的‘成長貸’能關注到像我們一樣高成長性的小微企業,我感到非常振奮。”中山市順通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云惟玨介紹,公司在南京完成了研發階段的投入,今年4月正式落戶中山基地,正在籌備30畝工業用地用于產業化落地,迫切需要流動資金的支持。
作為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順通醫學一直致力于研發呼吸及消化介入類醫療器械,并結合臨床實際需求,擁有肺減容支架等多個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后續,順通醫學將加快“成長貸”的申請,加快12個產品線的建設,力爭3-5年內在中山研發超過60個二類和三類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實現10億元產值。
經過前期的摸查調研,火炬開發區經科局已初步篩選符合成長貸入庫標準的企業名單推薦給火炬開發區金融機構,火炬開發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火炬華盈投資、各合作銀行也同步收集和梳理匯總企業融資需求,助推成長貸業務早落地見效。
目前,火炬開發區經科局正在完善和升級區金融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屆時企業可以直接在平臺系統上申請成長貸入庫,銀行發放貸款后在系統上備案貸款信息,簡化審批流程,極大提速銀企對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政策落實落細。“政府部門、銀行、擔保機構聯手推出好政策、好產品,優秀的企業一定能更快成長。” 胡平平說。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楊慧榮
【通訊員】喻立祺
【作者】 楊慧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