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10月26日,某知名媒體發文分析了第19輪梅州客家0-7慘敗給海港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3點:一是前往大連“被折騰了一整天”、“幾乎花費了十五、六個小時”,導致人困馬乏;二是大連體育中心的草皮“與梅州客家地場相差甚遠”、“并不適合本隊的傳控體系”,而海港“早已習慣在此比賽”;三是武卡諾維奇和王偉的停賽,以及廖均健的有傷在身,球隊實力大打折扣。
看了這文章,本人忍不住感慨:中超俱樂部是真的業余!
輸給海港之戰的第一個失球,來自第5分鐘時巴爾加斯右路傳中助攻武磊打進。頂替王偉出戰的左后衛陳哲超在防守巴爾加斯時接連被晃、最后只是象征性伸了一下腿,給了后者非常輕松的傳中機會。這個失球,陳哲超責任最大。第二個失球,梅州客家中衛被武磊晃開、直接面對守門員射門,負首要責任;第三個失球,來自蔣光太小禁區附近的墊射,仍然是中衛主要責任;第四個失球,武磊接巴爾加斯直塞球禁區內右側小角度爆射得手,梅州客家左中衛負主要責任;第五個失球,保利尼斯在上述武磊幾乎相同位置打進,左中衛同樣要負主要責任。第6、第7個失球,都能找到梅州客家兩名中衛的責任。
也就是說,梅州客家的7個失球,全都與后防線有直接關系,甚至責任更大。當然,足球比賽是攻與防的系統問題,自己進攻不力,防守的壓力必然就大增。從這個意義而言,也不能全怪防守球員。但如果賽前準備工作做得更好、更細一些,有些失球是可以避免的,至少不會那么難看。
然則,為什么說,媒體分析梅州客家比賽失敗的原因,卻坐實了中超俱樂部的業余呢?也有3個理由:
第一、“折騰了一整天”問題。我就奇怪了,第19輪補賽之前,中超間歇期有半個月左右,球隊從廣東出發前往大連,為什么“花費了十五、六個小時”?媒體的報道沒說梅州客家什么時候出發,也沒有說具體是什么原因造成,但如果俱樂部對比賽足夠重視,早做準備、早做安排,這種情況會發生嗎?
海港是10月22日下午從上海飛赴大連,早上還進行了出發前的最后一練。你折騰一整天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沒有預見到困難而提前出發?海港為什么不折騰?兩相比較,不是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嗎?
第二、草皮問題,更像是一個笑話。球迷“代表”國足總結輸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草皮問題,要么是草太長、要么是剪得太短。
梅州客家此前多在南方打比賽,客場在大連比賽的只有一次,即9月20日與申花之戰,距今已經有一個月整。此后的第17輪、第18輪、第21輪、第22輪,梅州客家的對手分別是主場對河北隊、主場對浙江隊、主場對泰山和客場對廣州隊。而因為第19輪和第20輪是補賽,并且這兩輪補賽的時間中超官方10月14日才發布。如果這兩輪比賽不延期,第19輪在打完浙江隊之后就將進行。
也就是說,因為對大連場地情況的不了解,梅州客家更應該提前做好與海港之戰的準備工作。簡單說,第16輪與申花的比賽,球隊就應該派出工作人員考察海港的主場大連體育中心的場地情況(距離申花主場大連金州體育場約30公里)。當然,“習慣”了自己的球場,換了個場地,到客場比賽就不習慣了,打不出傳控足球了,這個理由說出來實在是“止增笑耳”、貽笑大方。
第三、主力停賽問題。武卡諾維奇目前打入了9個進球、排中超射手榜第5位,是梅州客家的當家射手。王偉是球隊的主力左后衛,廖均健則是主力中衛。缺少了武卡諾維奇,梅州客家的前場就沒有了支點,把身高只有1米76的吉森(賽季4次替補出場,0進球)推中鋒位置,的確是無奈而又失敗之舉(第45分鐘被尹聰耀替下)。王偉和廖均健對球隊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
可以說,與海港之戰,梅州客家缺少了前、后場的核心球員,這是慘敗的最主要原因。而如上分析,與海港之戰的7個失球,個個都與后衛、特別是左后衛和左中衛有關。
但武卡諾維奇和王偉的停賽,都是在第22輪(10月9日)與廣州隊的比賽中領到黃牌、從而累積4張所致。
如上所述,第22輪結束之后,中超進入了半個月的休整。在10月14日中超官方才發布后續相關賽程之前,所有中超俱樂部都不知道重新開賽之后的賽程從第23輪開始,還是補賽此前延期的第19輪,這是客觀事實。但如果工作過細一些,梅州客家應該提前謀劃。比如說,如果是從第23輪開始,梅州客家的對手是武漢長江,上述武卡維奇和王偉在與廣州隊的黃牌導致下一輪停賽就非常“劃算”。但如果是從第19輪補賽開始,則對手就是強大的海港。
說這個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第22輪與廣州隊的比賽,武卡諾維奇沒必要首發出場,更不應該打滿全場,導致其在第67分鐘領到球隊的第一張黃牌。而王偉在第59分鐘才替補出場,卻在傷賽補時階段也領到黃牌。這兩張黃牌,不知道是不是球隊的“戰略”安排?因為第23輪的對手是弱旅武漢長江隊,兩名主力正好利用這場比賽“消化”黃牌、順便輪換休息。
如果是這個考量,則反映了梅州客家俱樂部的“短視”。因為按照此前的安排,第22輪之后中超進入間歇期,此后的賽程未知,為什么不考慮聯賽重啟后可能是第19輪先進行補賽呢?說白了,第22輪與廣州隊之戰,梅州客家就必須提前考慮一下場的對手問題,并據此對已身背3張黃牌的武卡諾維奇和王偉出場做好兩手準備。
其次,考慮到比賽過程的不確定性、以及裁判等不可知因素,這兩名球員壓根就不應該與廣州隊之戰出場。即便第19、第20輪繼續延期,那么第23輪與武漢長江隊之戰,這兩名主力同樣安排輪休,以準備第24輪與嵩山龍門的硬仗。可惜,這兩種可能,梅州客家只(可能)考慮了第一種,而“漏”掉了第19輪先補賽的可能,偏偏在與廣州隊這場完全可以輕取的比賽中累積了4張黃牌而停賽。
中超俱樂部這種不職業,在本輪的廣州城隊身上同樣出現。廣州城1-1申花之戰,第61分鐘前者就取得了比分領先,卻在停賽補時階段送給了對手一粒點球,最后由巴索戈罰進。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城主帥李瑋峰在總結比賽時提到,備戰的所有訓練準備,“都是按照正常狀態(來進行)”。但比賽當天上午球隊接到外援卡爾多納累積4張黃牌停賽的通知,結果賽前準備工作被打亂。李瑋峰“話中有話”地感嘆道:只有在比賽當中,你才會看到問題,才能看到差距以及要學習的方向。
其實,李瑋峰這是在檢討自己的工作失誤:球員的紅、黃牌情況,是賽前教練組必須考慮的因素。再說了,這么長時間的間歇期,李瑋峰沒有考慮到,教練組別的成員也沒人考慮嗎?明明球員都已經累積4張黃牌了,還“按照正常來備戰”,這么明顯的疏漏、這么大的錯誤都會發生,不正說明中超俱樂部的不職業嗎?
誰都不是諸葛亮,誰都不可能未卜先知。但作為球隊教練、包括俱樂部,必須通過細致、嚴謹的工作盡可能避免一些簡單、低級錯誤的發生。梅州客家、廣州城這次所犯的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至少不會因為自己的工作失誤給球隊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媒體也好、教練也罷,只有實事求是、認真反思(就像李瑋峰),找到問題的實質,中超才有可能不斷取得進步。反之,只能是笑話不斷。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是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