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盧離開中國了!他帶來了什么,又帶走了什么?

導讀久古這篇文字本來不想寫的,因為昨天已經發過一帖,結果有人不感興趣,推薦和閱讀量都不大。但想來想去,心里還是憋得慌,忍不住再敲幾個字...

久古

這篇文字本來不想寫的,因為昨天已經發過一帖,結果有人不感興趣,推薦和閱讀量都不大。但想來想去,心里還是憋得慌,忍不住再敲幾個字。


從10月1日入境,到10月23日傍晚離開廣州直飛卡塔爾,米盧這次中國行前后共23天。在這段時間里,米盧與當年他帶的那支國家隊部分國腳相聚,回憶往事,還賽場上再次親自“戰術指導”這些現已成為名宿的前國腳。最后一站是看望了廣州城梯隊的孩子訓練,鼓勵他們超越父輩。

但很失望,直到他離開,也沒有與足協領導見上哪怕一面——至少沒有公開的報道。說實話,如果僅僅是因為紀念國家隊世界杯出線21周年的活動,僅僅是“與老朋友相聚”,我認為年已78歲高齡的米盧沒有必要大老遠跑這一趟。直到現在我一邊敲?鍵盤一邊想:這是不是在做夢,米盧其實還在國內,在等著與有關領導面談關于中國足球、國家隊的重要事情?

我不知道米盧為什么一定要來,與20年前的隊員見個面真的有那么重要么?現在的信息這么發達,要見面,要聊些什么,通過手機就可以實現,為什么一定要來?除了吃吃飯、聊聊當年的事情,他真的就沒有別的事情要做、有什么話想跟足協領導說說嗎?再說了,那么多年,他執教過的球隊多了去,為什么這么大年紀了還一定再跑一次中國?


昨天(10月24日)上午,足球報官微刊發了一篇文章,是米盧離開廣州前的采訪報道。其中米盧對幾個問題的回答令人深思——

(中國隊已經20年沒有打進世界杯了,現在你覺得該怎么辦?)決策者要想好怎么做,我希望能夠幫助中國足球,也很尊重他們。(前幾天劉建宏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么你走了之后中國足球就打不進世界杯了?)這個問題應該問負責足球的人。

還有一件事很有趣,米盧問廣州城梯隊小球員(U15)現在中國隊的主教練是誰,半天竟然沒有人回答上來。一旁的肇俊哲反應很快,脫口而出:李鐵、李霄鵬呀。雖然肇俊哲說的也沒對,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答案——它滿足了世俗的需要。

我總也想不明白,為什么足協領導不愿意與米盧見面?從上述的采訪來看,米盧這次來中國似乎是有所準備的,至少還是“希望能夠幫助中國足球”、“也很尊重”足球決策者的。但除了熟悉而陌生的范志毅、宿茂臻、馬明宇、孫繼海、江津、申思、祈宏、曲波、杜威、肇俊哲、區楚良等等20年前那支國家隊的球員,米盧沒有北上再見過誰。

我心里就想,米盧應該是帶著失望離開的。他兜里可能揣著幾張紙,甚至還帶來了一支筆,他一定是想與“負責足球的人”親自聊一聊為什么這20年來中國足球就打不進世界杯、聊一聊中國足球現在應該做些什么。如果有可能,他還想親自告訴孩子們誰是國家隊主教練,而不是把它當作問題提出來、但似乎又沒有答案……

他跟李毅說,再次回到中國感到很開心,但是看到現在的中國足球很不開心。

一個78歲的老人,為了中國足球不遠數千里輾轉來到中國,滿腔熱血卻是寂寞而歸,連足協的大門都沒有進,更別說見上一面、喝上一杯熱茶了。工作再忙,簡單的禮儀按理說還是要有的,可事實就是這么冷冰冰的。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個時候用在米盧和中國足球的身上,好象再恰當不過了。也許,有人是在等下一個20年吧,但愿米盧能活到100歲,甚至以上。

只是,米盧確實是“輕輕地走了”,但似乎并非是“輕輕地來”。另一個問題是:他帶走了什么呢?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