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朱蘭報道10月24日,體育總局在官網發布了體育總局、教育部、財政部、中國足協關于印發《中國女子足球改革發展方案(2022-2035年)(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以2023-2025年、2026-2030年、2031-2035年為階段,各階段都設置了目標,其中2031-2035年目標為“積極申辦2031年女足世界杯,力爭獲得2031年女足世界杯、2032年奧運會前3名。”
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目標都不同,層層遞進,逐步上揚。
2023-2025年的目標是女足青訓體系初步形成,足協與地方共建體教融合女足青訓中心達到30家;女足競賽體系逐步完善,女超、女甲、女乙三級聯賽參賽球隊達到50支;女足國家隊在亞洲處于領先水平,力爭在2023年世界杯、2024年奧運會上獲得前8名。
這其中,完善女足競賽體系非常重要,青訓是基礎,聯賽是平臺,目前,女超隊伍10支,女甲11支,女乙24支,總計45支,3年后再增加5支,應該問題不大,其中,女乙球隊數量已經達標,女甲還差3支,女超則差2支。不過,女超擴軍的數量,和此前足協副主席孫雯透露的目標數不同,今年9月,她在接受采訪時候表示,2023年,女超球隊會增加到12支球隊,2024年增加到14支,2025年增加到16支。
至于女足國家隊在亞洲處于領先水平,2023世界杯和2024奧運會進入前8,應該說有難度,但也有希望。印度亞洲杯上,中國隊時隔16年再次奪冠,一掃東京奧運會小組出局的郁悶,雖然從技戰術水平上看,中國隊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面對日本、韓國時還處于下風,但能奪冠,至少證明,有些事,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2026-2030年的目標則是重返世界一流強隊行列;女足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女足青少年國家隊力爭進入世界杯前4名,女足國家隊力爭獲得2027年女足世界杯、2028年奧運會前4名。
“重返世界一流強隊行列”,其實在此前發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期目標中已經提過,目前,世界女足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歐洲女足,以成熟的男足經驗為依托,發展很快,中國女足要想趕上,需要花大氣力,同時,必須將方案中的相關任務落實到位。至于青少年進入相應年齡段世界杯前4,國家隊進入2027世界杯和2028奧運會前4,還是那句話,有難度,也有希望,這要看上一階段的發展情況。
2031-2035年是最后一個階段,廣泛目標和具體目標都瞄準了世界前列,其中,女足聯賽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申辦2031年世界杯,力爭2031年世界杯、2032年奧運會進入三甲——這三項目標引發了熱議。
此前,中國已經舉辦了兩屆女足世界杯,其中第一屆有“試驗”性質,沒有申辦,時任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主動把比賽放在了女足發展起步較早的中國;此外,中國還舉辦了2007年世界杯。
原本,中國獲得的是2003年的主辦權,但那屆世界杯最終因“非典”易址,中國女足也未能打進8強。成績開始下滑,影響力也相應減退,直至4年后的本土世界杯,雖然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卻未能進入4強。圈內人士表示,如果2003年世界杯就在中國舉行,成績可能完全不同,對中國的女足運動此后發展的推動力度也可能完全不同。
如果僅是申辦2031女足世界杯,應該說,我們的成功概率非常大,至于成績上的目標,如果能夠借助東道主之利打進三甲,對女足運動未來在中國的推廣,將有極大的幫助。
想要實現各階段的目標,《方案》中的“主要任務”,必須完成到位,這其中,有一些是中國足協單獨完成的,有些需要和體育總局、教育部、財政部等兩家甚至多家協同作戰。
其中,完善女足競賽體系,除了三級聯賽,還包括16個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各擁有至少1支女足職業俱樂部;實行中超俱樂部“男足帶女足”發展模式,推動職業化進程;研究推動女足俱樂部股改;探索建立女超、女甲聯賽準入機制;研究制定女足俱樂部人才引進和薪酬管理規范,自2023年起實施投入帽、工資帽等政策。
看的出來,除了廣撒網外,女足也要做到規范,男足俱樂部此前犯下的“錯”,女足不能再犯。
至于國家隊建設,更是重中之重,《方案》中設定的目標,多數和國家隊有關。
這其中,強化大國家隊體系建設,今年就將開始,爭取做到國家隊、女青、女少和U16到U13等4個集訓隊有序銜接,目前,各級國字號處于各自為戰狀態,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水慶霞雖然是國家隊主帥,也一直關注女青、女少,但并未直接參與建設。
此外,“請進來”、“走出去”,都是針對國家隊備戰的,除了辦好永川四國賽、濰坊杯等賽事外,每年還要赴海外拉練,至少打30場國際比賽,如果能達到這一目標,對于國家隊,將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