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自從10月1日當天在個人社交平臺宣布入境至今,前國足主帥米盧此次到中國行已經20多天了。在這段時間內,他從大連開始一路向南,現已到廣州,基本上已縱貫全國,也與多名前國腳見面、暢談足球和人生。看似很熱鬧,活動也很豐富,包括再次親自“戰術指導”前國腳、觀看前國腳的孩子在內的梯隊訓練,還現場鼓勵肇俊哲的兒子和鄭智的兒子“要超越你爸爸”等等。
但給人感覺,米盧這次中國行似乎缺少了點什么——沒錯,缺少了一個與中國足協的交集。從語法上來說,“米盧參加國足世界杯出線21周年紀念活動”缺少了一個定語:中國足協主辦的。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米盧在中國的20多天(包括隔離)的活動,不但與中國足協沒有發生任何的官方往來,甚至國內平時報道中國足球最熱絡的媒體、知名大V,對此竟然也甚至少報道。所謂的“參加國足世界杯出線21周年紀念活動”,到底是官方——準確地說是中國足協組織、還是民間的自娛自樂?
如果不是米盧的要求,那么,隔離結束后、活動開始前,至少應該有一個與足協的“見面會”。陳戌源等高層領導沒空,至少高洪波、孫雯可以先行與米盧簡單寒暄一下,定個調,開個頭,哪怕是禮節性的見個面、聊幾分鐘。等到米盧從北到南走個遍、行程結束之后,再與足協最高層進行官方“總結性”的交流和溝通。這么做,至少是一個禮節性的需要、一種禮貌。但實際上,所有這一切,都沒有見諸官方消息。
也許米盧來的不是時候,人家很忙。比如,U17國字號兩支球隊參加世預賽、U21海外集訓,還有支離破碎的聯賽賽程、賽區仍在不斷調整之中;再加上高志丹到足協調研、召開巴黎奧運會備戰座談會,領導正在緊張地布置、落實,哪有時間與米盧聊天啊!
作為目前為止帶領國足唯一一次進軍世界杯的前國足主帥,米盧現在還有一個身份是卡塔爾世界杯的形象大使。僅憑這兩點,我認為米盧與足協領導的見面,就將有非常多的話題。感謝的客套話當然要說,但正像10月22日李毅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寫的那樣,老米說回到中國很開心,但看到現在的中國足球很不開心。中國足球的現狀、產生的原因、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國足要想再次殺入世界杯還需要哪些努力等等,可以“問計”米盧。
還有一個球迷更關心的話題:國足主帥。到底是讓李霄鵬繼續干下去還是要換帥?如果換帥,是奧拉羅尤還是幾天前坊間盛傳的前切爾西主帥圖赫爾?又或者,讓李鐵再來一次?
現在距離卡塔爾世界杯開賽不到一個月了,參賽的6支亞洲球隊都在進行最后的沖刺準備,沒機會參賽的多支球隊也都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進行熱身賽。只有國足,“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這就是米盧此次中國行的真實寫照。米盧就像21年前那樣,還只是一個人天馬行空,這極不正常。
21年來,從阿里漢開始,朱廣滬、杜伊、高洪波、卡馬喬、佩蘭,到高洪波、里皮、卡納瓦羅,再到里皮、李鐵、李霄鵬,國足換了12任/次主帥。除了俄羅斯世界杯十強賽里皮接手高洪波后距離最近,4屆世界杯與國足擦肩而過。中國足協是否有必要坐下來認真反思、總結一次“為什么”,還是繼續“換帥途中”,沒有答案,甚至都沒有人問。
就因為日本隊在2018年世界杯1/8決賽與比利時之戰的14秒鐘的失誤,日本某電視臺制作了一部長達40分鐘的紀錄片《讓日本沉默的14秒鐘》(原名叫《羅斯托夫的14秒——世界杯,日本VS比利時不為人知的故事》)進行了“復盤”。更令人驚訝的是,為了這40分鐘,該電視臺還專門邀請了16名參加過這場比賽的重點球員、雙方主帥以及相關足球從業者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利用28臺現場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對比賽最后的14秒鐘視頻進行還原、剖析和解讀。工作態度的認真、嚴謹和一絲不茍,與國足這21年來的表現形成一個根本就是兩個緯度的鮮明的對比。
每一任教練下課之后,除了“灰溜溜”,沒有見過哪怕一次交流和溝通的報道,更遑論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進行認真地總結和反思,直到這次12強賽。這么多年了,又有哪一位曾經的國足主帥能夠像米盧這樣發自內心的對中國足球的喜愛?但米盧都親自“送上門”來了,某些人還是漠然置之,甚至當作沒看見、沒聽說過。你過你的橋,我走我的路,井水不犯河水。這種冷漠和沉默,令人不安和痛心。
或許,再過幾天,米盧這次中國行的行程就將結束,人家說聲“拜拜”就走人了。然后,一切又恢復現狀,一度熱鬧的東西重歸平靜、似乎一切都不曾發生,就像《紅樓夢》寫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