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踏上魔鬼賽程的國米,首戰將客戰紫百合佛羅倫薩。
賽前訓練里,國米安排了“潘帕斯鋒線組合”,勞塔羅與科雷亞搭檔。
因此,天空臺、《米蘭體育報》都預測,科雷亞將可能取代哲科首發。
這引發了極大爭議。那么不妨借此機會,談一談國米鋒線的“超級替補”問題。
《米蘭體育報》認為,如果國米選擇科雷亞首發,是為了給哲科減負,目標是周中歐冠必須取勝晉級,那畢竟事關數千萬的收益,容不得閃失,多給哲科攢一點能量,也是好的。
賽前發布會上,就有記者問小因扎吉:“再拿多少分,國米能夠爭冠”?小因扎吉告誡輿論界要“現實一點”,指出國米之前丟分太多,榜首集團領先太多,藍黑軍近期的目標是盡可能縮短分差,之后再喊口號不遲。當前歐冠小組出線也很重要。
教練的說法,也可以看出他對歐冠晉級的“臨門一腳”有多么看重。
天空臺則強調,國米是選擇科雷亞還是哲科,還存在一些變數,不排除臨戰時小因扎吉突然改變想法的可能。
但如果他選擇科雷亞,那可能是因為科雷亞首發,球員個體表現即使不出彩,但還是能給球隊提供一些幫助。
加盟國米之后,科雷亞因為不斷受傷,所以出勤率不足,一年多,總計出場時長是區區1700分鐘,他個人有8個進球、4個助攻。
他各條戰線總計打了48場,其中30次替補出場,首發只有18次。
這18戰,國米戰績如何?
上賽季他首發14場,國米13勝(6-1博洛尼亞、2-1薩索洛、2-0烏迪內斯、3-2那不勒斯、2-0威尼斯、2-0斯佩齊亞、3-0羅馬、3-2恩波利、2-0維羅納、3-1斯佩齊亞、3-0AC米蘭、4-2恩波利、3-0桑普多利亞),1負(補賽1-2不敵博洛尼亞)。
本賽季科雷亞為國米首發了4場,藍黑軍戰績是3勝1負(3-1克雷莫內、2-3AC米蘭、2-0比爾森勝利、1-0巴塞羅那)。
總的來說,科雷亞加盟國米后,首發出場18戰,國米16勝,勝率高達88.89%。而他替補出場的30場,國米戰績是17勝7平6負,勝率只有56.6%,如果一定要使用他,用他打首發,比打替補更合適。
這是基于什么競技原因呢?
專家界的觀點歸納起來,要點是兩點。
一個是,哲科、勞塔羅這兩個“對抗型”前鋒可以成為意甲最頂尖的“超級替補”——如果科雷亞首發消耗對手后衛,后續換上此二人之一對付對方體能下降的防守球員,效果更好。
口說無憑,鐵證如山。
小因扎吉執教國米至今,哲科在聯賽里替補被換上的比賽時長合計358分鐘,他打入4球助攻3次。勞塔羅替補被換上的時長是189分鐘,他打入4球助攻1次。前者是意甲同期“超級替補數據榜”的第3,后者是“超級替補效率榜”的頭名,在意甲這片江湖,讓此二人之一作為后手上陣,那確實是殺人越貨的絕佳手段。
這其中,科雷亞也有些作用。
從這個角度上說,盧卡庫若能及時回歸,也會極大提升國米戰力——哪怕比利時人個體狀態不好,但只要他能當“炮灰”去肉搏對方后衛,哲科、勞塔羅兩人也可能以“后發制人”的方式給國米帶來幫助。
另一個是,科雷亞出場,國米前場的游弋、穿插、跑動就會多一些,這樣球隊整體陣型就可以更加靠后,守轉攻時,彈出去的辦法就能稍多一些。
如今的國米,“縮回來”踢,比“壓出去”踢更穩一些。
如今打開貼吧、社區、中外社交網站,抨擊科雷亞是“水貨”、“廢柴”、“3100萬打水漂”的觀點都是主流,一個主要原因是科雷亞首發的兩場比賽(上賽季輸博洛尼亞,本賽季輸米蘭德比)這兩場記憶實在太過深刻,讓其他16場勝利的事實變得黯淡無光。
這些批評有道理嗎?當然有!科雷亞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球迷不愛他,完全可以理解。也沒有任何人試圖將他吹成什么名將、天神,因為那并不真實。
但是,堂堂阿根廷國腳,也不會真就百無一用。他身上還是能榨出一些價值來。國米就這幾條槍,要想更好地應對密集賽程,就得讓更多的人發揮出作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