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30年前的今天,上海地鐵1號線開通

導讀原標題:回望30年前的今天,上海地鐵1號線開通30年前,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南段(錦江樂園至徐家匯區間)投入觀光試運營,從此,...

原標題:回望30年前的今天,上海地鐵1號線開通

30年前,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南段(錦江樂園至徐家匯區間)投入觀光試運營,從此,上海正式邁入了地鐵時代。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南段(錦江樂園至徐家匯區間)投入觀光試運營。圖為人們排隊進站。陸杰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一位母親指著站臺里的上海地鐵30周年圖片展,給孩子講述三十年前的地鐵故事。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30年前,陸杰29歲,作為《上海畫報》的攝影記者,他很早就敏銳地意識到地鐵將會給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從上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的10年代,陸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拍拍地鐵,內容從修建、通車,到車站的人流、開頭班與末班車的地鐵司機等等。看著它從淮海路邊的露天基坑一步步變化,延伸至城市的各個角落。“1992年的時候,我從一個做德語翻譯的朋友那里得知,陜西南路那里正在挖,因為要造地鐵這樣一個東西,那具體是什么,我當時還不清楚。但我覺得那值得去拍下來,它對我來說是新鮮的。”陸杰說。

1992年,上海,淮海中路。第二百貨商店前,工人們正在挖路,用于修建地鐵。陸杰 圖

1992年,上海,淮海中路。工人們正在挖路,用于修建地鐵(今陜西南路站附近)。陸杰 圖

1992年。上海地鐵1號線上海體育場站建設中。陸杰 圖

1992年的冬天很冷,他跟拍了三個多月。到了來年夏天地鐵一號線試運營時,陸杰已經對它有所了解了。“90年代的交通出行基本是自行車、公交車,幾乎沒有私家車。而那時的地鐵盡管還不直接到一些地方,但有很多人早上出門,會坐到一個離單位較近的地方,然后換乘公交。這讓人們的出行更方便了。剛開始車廂里人也不多,幾乎每個人都能坐到位子。” 陸杰回憶道。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南段(錦江樂園至徐家匯區間)投入觀光試運營。列車上,工作人員正在介紹地鐵基本信息。陸杰 圖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南段(錦江樂園至徐家匯區間)投入觀光試運營。圖為當時的徐家匯站站長。陸杰 圖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南段(錦江樂園至徐家匯區間)投入觀光試運營。圖為“初代列車”駛入站臺。陸杰 圖

1995年,上海。攜帶行李的乘客穿過地鐵閘機。陸杰 圖

1999年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陸杰的朋友吳鈞告訴他,有一批地鐵車廂要從德國漢堡運送到上海的軍工路碼頭,問他是否有興趣去拍攝。當時上海的地鐵車廂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安達西門子模塊化地鐵列車,吳鈞的父親當時在負責車廂運輸的中波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遠洋船長,之前已運回葛洲壩電站轉子、上海寶鋼高爐、礦山重型卡車等特大件貨物。一段時間沒見,他想著要去碼頭探望歸國的父親。陸杰馬上就答應了。他與吳鈞在碼頭開心地拍著,拍著車廂如何從船上卸下,拍著作業中的工人,還在車廂前留下照片以作紀念。

1999年9月,上海,軍工路碼頭。從德國運送至上海的地鐵車廂從“泰興”輪上卸下。陸杰 圖

1999年9月,上海,軍工路碼頭。從德國運送至上海的地鐵車廂從“泰興”輪上卸下。陸杰 圖

1999年9月,上海,軍工路碼頭。吳鈞與編號為98033的地鐵車廂的合影。陸杰 圖

據吳鈞回憶,有個細節讓他記憶頗深。“我當時問,在德國生產的這些地鐵車廂來上海時會不會做些‘改造’,比如車廂內部的標識系統等等。后來知道,德國方面買了一套中國字庫,把全車的簡體中文標識,直接在工廠用刻字機刻好貼上,鉆進車廂一看,居然統統是楷體。”吳鈞笑稱,“那感覺,就像早期的游戲漢化一樣。”

1996年末,上海地鐵一號線南延伸段開通運行。陸杰 圖

2000年,上海。地鐵一號線蓮花路站。陸杰 圖

2000年,上海。地鐵上正在看報的人。陸杰 圖

2000年,上海地鐵中的人群。陸杰 圖

2011年,上海。人民廣場早高峰時的人流。陸杰 圖

30年間,上海地鐵列車也從依靠進口,到實現設計、生產和制造的自主化,如今,上海地鐵的平均國產化率已超過75%。而地鐵還發展出了一批“粉絲”。15歲的中學生李翼雄就是一名“鐵絲”,前段時間,他從網上得知上海地鐵1號線一些運行了近30年的老列車車廂即將退休的消息,便想拍下這些“初代列車”的模樣。5月25日,放學后,李翼雄便蹲守在一號線外環路站的一側,把手機架在一塊玻璃擋板上,每當有列車經過,他便開始警覺起來,倘若來的是“疑似”要退役的車頭,他馬上按下錄制,視頻照片雙啟動,一連拍上個十幾秒。“一是看車頭的模樣,二是看編號。”李翼雄知道如何選擇拍攝對象。根據資料透露,一號線車廂車體編號的前兩位是生產年份。“我七八歲時有坐地鐵的記憶,之后就迷上了地鐵,對機械的東西很感興趣,之后也想讀機械相關的專業。”李翼雄說。澎湃新聞從上海地鐵運營方面了解到,一號線的確有一批列車即將退役,具體退役后的去向情況會在今后公布。

2023年5月25日,上海。一號線外環路站內,15歲的李翼雄在每輛列車經過時拍照。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初代列車”駛過。李翼雄 圖

時光荏苒,今天,地鐵早已融入了城市生活中,成為每個人日常中的一部分。手里拿的從報紙變成了手機,身上穿的從牛仔外套、毛呢大衣變得更為多姿多彩了。無數人在地鐵里等待、前行……他們走進地鐵站,從城市的另一頭出來,迎接新的旅程。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上海火車站站。一名地鐵站臺工作人員正在攙扶幫助一位盲人上車。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一女子憑借站臺玻璃的反光整理儀表。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上一位正在看書的女子。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上一位正要下車的乘客。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上海火車站站。一位正用手提電腦工作的女子與一位等車的男子。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上下自動扶梯的乘客。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外環路站。上下列車的乘客。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6日,上海。晚高峰時地鐵人民廣場站的人流。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6日,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1、2、8號線換乘區域的人流。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6日,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3年5月25日,上海。地鐵一號線車廂里,一名女子正看著手機,陽光灑在地鐵里。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截至2023年,上海地鐵運營線路共20條,共設車站508座,運營里程共831千米(以上統計數據均含磁浮線,均不含金山鐵路),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