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職場媽媽,躲進廁所里

導讀原標題:哺乳期的職場媽媽,躲進廁所里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談心社(ID:txs163)她們帶著大包小包的吸奶設備通勤,在公司尋找適合的空間,也經...

原標題:哺乳期的職場媽媽,躲進廁所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談心社

(ID:txs163)

她們帶著大包小包的吸奶設備通勤,在公司尋找適合的空間,也經常要放下手頭的工作,定時吸奶。“背奶”一事,消耗著媽媽們的時間和精力,也會給她們帶來一定的職場壓力。從成為新手媽媽起,她們總會被問一個不太公平的問題:你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不同境遇的她們,會有不同的答案。而答案的關鍵或許是,“不能全靠媽媽”。

“定時”的母愛

2021年,互聯網從業者菜菜意外有了寶寶。

法定產假是158天,菜菜只休了不到兩個月,就回到崗位上。她是“愿意把很多精力投入工作”的人,生產當天上午和第二天一整天,都在處理工作。

對菜菜來說,工作和加班不算問題,難的是不得不在公司完成的和哺乳有關的事兒。

因為返回職場太早,菜菜還處在泌乳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時吸出,就會堵奶,她曾經歷過一次堵奶,發了三天高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每隔四個小時,菜菜就要吸一次奶。

菜菜把吸好的奶儲存在奶瓶中|受訪者供圖

定時吸奶的困難之處在于,一到點兒,她就得中斷手頭的工作,有時,需要從會議中暫時離開。

“暫時”的長度不等。吸奶10分鐘,前后的清洗工作加起來,起碼要花去半個小時。如果要吸半小時奶,離崗時間會接近1個小時。

菜菜已經是比較幸運的職場媽媽,所在的公司設有母嬰室,也有可以冷凍奶水的冰箱。

菜菜所在的公司設有母嬰室|受訪者供圖

即便如此,菜菜也經歷了一場“背奶設備大戰”。她掰著指頭數道:電動吸奶器的主機和兩個奶瓶、奶瓶洗刷機、消毒柜、背奶包、奶瓶、儲奶袋和記號筆。此外還有電腦包、午餐包以及一些日常物件。

“回去的第一個禮拜,就跟搬家一樣,大包小包的。”

在頓頓媽(頓頓是她養的小狗)就職的珠海某國企,領導對有孩子的下屬格外體恤。

原本,她的工作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出差,且出差時長不定。返崗后,她和另一位同樣剛休完產假的同事一起找到領導,希望可以減少出差次數。

“只要認真做好工作,生活上的便利,領導能給的,他都會給你。比如說臨時請個假回家,他都會同意的。”

頓頓媽把吸奶時間固定在上午十一點半和下午五點左右,這也是休產假時寶寶的飯點。“你知道‘母乳的供需平衡’嗎?寶寶喝多少,你的身體就會產多少奶。”規律的安排,讓她鮮少被堵奶困擾。

頓頓媽在公司的母嬰室吸奶|受訪者供圖

頓頓媽還摸索出了一些省時小竅門。中午吸奶后,把吸奶器放進密封的收納盒,再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這樣就能一天只洗一次吸奶器。”

頓頓媽的背奶工具|受訪者供圖

有時,媽媽們也會被客觀條件限制:飄飄就職的公司,就沒有設置母嬰室。好在她開車上下班,需要吸奶時就回到車里,用遮光布把車窗擋住,雖然有些麻煩,倒也還算舒適。

飄飄也問過周圍的朋友,沒有母嬰室是一種常態。有些公司會開辟一個小房間,臨時供媽媽們使用;有些媽媽不拘泥于公司,會借用周邊商場的母嬰室;公認最差的環境是衛生間,“這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

《2021職場媽媽職場生態洞察報告》展示了媽媽們的無奈,73.24%的背奶職場媽媽表示公司沒有母嬰室。未設立母嬰室的情況下,處理母乳的地點主要有私家車內、公司會議室、公司洗手間三大場所。

飄飄放在車上的一些背奶工具|受訪者供圖

粵粵是不得不選擇衛生間的那個。

多數時候,她要在衛生間站大半個小時,“肯定是不方便的,衛生間多臟呀”,每到吸奶時,她會用消毒濕巾反復擦拭可能觸碰的地方,“畢竟之后要給寶寶喝的”。

她也考慮過在工位上使用哺乳巾,最終因公司男同事太多而作罷。少有的輕松時刻是年底放假前,彼時,閑置下來的會議室被她“征用”,“寬敞,能坐著,還沒味道”,粵粵已經很滿意,“比衛生間舒服多了”。

“成為媽媽之后”

孩子出生后,混亂和忙碌,似乎在所難免。

頓頓媽說,寶寶晚上八九點入睡,中途會醒好幾次。為了讓工作強度更大的愛人能好好休息,她負責在夜里照顧孩子,“會比較累,也無法保持連續睡眠”——孩子凌晨哭鬧時,她通常只睡了三四個小時。

九個月下來,頓頓媽習慣了這種狀態,像肌肉記憶,寶寶一哭,就會自動醒過來。

寶寶剛出生,小手緊緊拽住爸媽的手指|受訪者供圖

好在,哺乳這件事“還算順利”。

廣東飲食清淡,她也會避開進食諸如鴿子這種可能導致堵奶的食物,很少覺得不適;根據此前做的功課,她還準備了防止乳頭皸裂的藥膏,最后也沒用上。

頓頓媽躲過的問題,菜菜倒是都經歷了一遍。

先是乳頭皸裂。那是孩子出生當天,盡管已經做了開奶,但還是因哺乳姿勢不正確而皸裂,“寶寶每吸一口,我都痛到整個人抽搐。他當時太小,喂一次要四十分鐘,只能生生疼過來。感覺比宮縮和順產都要痛。”

而后是堵奶。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寶寶四五個月大時。菜菜因此發了高燒,由于沒經驗,她以為自己陽了,還去做了核酸,直到醫生提醒,才知道是堵奶引起的,需要找通乳師把乳汁排出來。

菜菜和寶寶|受訪者供圖

喂奶一事,飄飄也幾經波折。

由于第一口喝的是奶粉,寶寶不愿意吸乳頭,她只能把奶吸到奶瓶里再喂給寶寶。過程中要不停地吸奶,而后刷洗、消毒、組裝奶瓶……吸奶器很容易吸不干凈,堵奶的次數多了,又會導致奶量下降。

無奈之下,飄飄不得不努力嘗試母乳親喂。她回憶,“親喂太疼了,我一度很抗拒哺乳,只能一次次熬,大概半個月以后,才慢慢好一些”。產后,她沒有睡過一個整覺,感覺自己已經無法進入深度睡眠。

飄飄在黑暗中泵奶|受訪者供圖

作為媽媽,為孩子做出犧牲,似乎是一種枷鎖般的共識。

菜菜是個例外,她覺得,自己和寶寶是平等的,不會“當了媽媽就失去自己”。

打懷孕起,除了煙酒,菜菜并不忌口,“甜的冰的,什么都吃”。六個月大時,寶寶曾有輕微腹瀉,醫生猜測可能是母乳乳糖不耐受。菜菜忌口了兩天,發現寶寶的確不再腹瀉,但她還是沒有改變飲食習慣。

“我跟老公和婆婆說,如果覺得這樣對孩子不好,不行就改喂奶粉。”在有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她覺得,“自己開心是第一優先級,不然會很抑郁”。

菜菜也不把自己“綁”在家里,經常和閨蜜聚會。如果早早回家,是因為自己過意不去,而非被家人催促,“我首先是我,其次才是媽媽。”

撒在桌子上的一滴奶像貓爪,讓菜菜感覺很治愈|受訪者供圖

然而,即便是家人理解度頗高、行事自在的菜菜,也一度產生抑郁的情緒。

產后第五天,她坐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樹在風中飄搖,眼淚莫名其妙地流了下來,“我像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鳥,所有人都可以出去,只有我在坐月子。”

那30天,菜菜只能在臥室和客廳之間挪動,起床、吃飯、喂奶、吸奶……不斷重復。每隔兩三個小時,她就被月嫂叫起來吸奶,沒睡過一個整覺,見過凌晨一點到五點、不同顏色的天空。

她和同事訴苦,“真的特別后悔,我為什么要生寶寶?回不去的肚子,那么大的胸,那么胖的臉。尾椎骨痛,行動也不便。”

處在情緒漩渦中的她,偶爾和朋友聊聊天,也盼著愛人早點下班回家,分擔她的苦惱。得益于同事和愛人的開導,以及一位擅長照顧寶寶,也很會“協調婆媳關系”的月嫂,菜菜在出月子后很快恢復開朗,“ 那些在月子里被放大的,原來都是一些小事”。

頓頓媽也有過心情低落的時候。

她第一次感受到“強烈的不開心”,是在寶寶出生后的兩三天。彼時,她剛經歷分娩不久,身體虛弱,常常覺得熱,還會出汗。但愛人擔心寶寶會冷,就把空調關了。

“我在想,為什么沒人關心我舒不舒服?為什么不替我想想?”

之后,為了身體能快些恢復,也為了讓孩子有奶喝,月子里,頓頓媽每天都要喝五碗湯補充營養。她食量并不大,進食帶來的負擔,轉化成難以抑制的煩躁。

頓頓媽的月子餐|受訪者供圖

種種隱秘的、鮮為人知的痛苦之外,哺乳期媽媽們也經常在公共空間,經歷另一種不適。

頓頓媽常去的幾個商場都有母嬰室,但位置很少。甚至,有一家豪華商場,開辟了一間8平方米左右的母嬰室,但只有一個位置。

“這很不合理。每次哺乳至少二十分鐘,別的媽媽要等很久。寶寶餓了會一直哭鬧,你沒辦法跟他說‘等一下,好不好?’”

現在,帶寶寶出門時,頓頓媽會帶點奶粉,以備不時之需。

菜菜補充,在哺乳期,出門要考慮穿著。哺乳期媽媽胸部充盈,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只愿意穿寬松的衣服。為了方便喂奶,裙子被排除在外,她更傾向于有拉鏈的衣服。

即使是在杭州這樣的準一線城市,菜菜仍有找不到母嬰室和哺乳間的經歷。

寶寶餓得哇哇大哭時,她顧不得其他,不得不到衛生間喂奶;如果附近沒有衛生間,只能讓家人在她周圍形成人墻,她躲在后邊喂奶。

菜菜也試過使用哺乳巾,但她發現,“人們的接受程度其實蠻低的,大家看到之后,會覺得很奇怪。”

菜菜曾在外出的路上吸奶|受訪者供圖

“不能全靠媽媽”

成為新手媽媽的職場女性,似乎都逃不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平衡職場和生活?

“不會有人去問爸爸,你怎么平衡職場跟生活,對不對?”菜菜說。

懷孕前,菜菜曾考慮過,如果有了寶寶,就換一份輕松的工作,朝九晚六,相對“躺平”。現實中,有了孩子,她沒有如預想那般選擇清閑的工作,依舊很拼,且有了不錯的業績:懷孕三四個月時,她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快要生產之前,她獲得了晉升。

菜菜覺得,職場媽媽要學著取舍。她也承認,“我能做一個自認還算成功的職場媽媽,特別重要的是,公婆和老公都很靠譜”。

菜菜幾乎只負責哺乳,換尿布、做輔食、洗澡……都交給愛人和公婆去做。他們的育兒觀念一致,且一切以菜菜為主。大大咧咧的性格,也讓菜菜能在生活中“抓大放小”,和公婆搞好關系。

寶寶喝完奶,在菜菜的懷里睡著了|受訪者供圖

頓頓媽的后盾,則是愛人與父母。

她和愛人是初戀,在一起已經九年。四年前,他們結了婚,“感覺是,多了一個永遠不會離你而去的好朋友。無論我需要什么,他永遠都在那里。”

寶寶出生后,頓頓媽的愛人力所能及地照顧孩子,每天給孩子洗澡、哄睡、洗奶瓶,“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你的愛人有沒有和你一起做事情。”

頓頓媽和父母住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白天上班之前,她把寶寶打理好,送到父母家,晚上下了班,先到父母那兒吃飯,飯后再帶著寶寶回自己的小家。

小狗頓頓和頓頓媽的寶寶|受訪者供圖

不過,并非所有的新手媽媽,都能得到家庭成員的支持。

粵粵就吐槽,自己“受了婆婆不少氣”。

早在懷孕時,婆婆就經常有意無意地念叨“最好是個男孩”;寶寶出生后,她計劃請月嫂,婆婆“直接在醫院跳起來”,反對她花這份錢。

哺乳期正是補充營養的時候,婆婆最常做的菜卻是黃瓜炒青椒,因為“實在太素了”,她干脆去愛人單位吃食堂;幫著帶孩子的日子里,寶寶換下的帶有排泄物的臟衣服,婆婆會留到粵粵回家再處理。

老公也經常向著婆婆,很多時候,粵粵只能求助自己的媽媽,甚至是朋友。

此前,粵粵曾有過“辭職帶孩子”的想法,覺得“為了家庭,犧牲就犧牲吧”,而現在,她形容自己“腦殼清醒了”,知道自己必須得上班,有經濟實力才有底氣。

為了向領導、同事和合作伙伴們證明,自己可以像產前一樣完成KPI,甚至做得更好,菜菜如今在工作中的付出,要比過去更多。頓頓媽發覺,身邊的職場媽媽們大多有這種想法,慢慢的,她也會在工作中“對自己要求高一點”。

重返職場后,飄飄花了一些時間調整心態。

同事們大都比較年輕,沒有生育的居多,她不太能和同事討論諸如背奶這樣的育兒日常,“有時候感覺還是蠻孤獨的”。好在老公經常發來消息關心她,媽媽也是很好的傾訴對象,“家人支持,會讓我有動力繼續下去。”

產假中,飄飄在陪寶寶玩耍學習|受訪者供圖

而繁瑣的背奶生活,最終會隨著孩子斷奶而終止。

最近幾周,飄飄把吸奶次數從一天兩次減到一天一次,等奶量慢慢變少。她很喜歡旅行,去過北京、南京、成都等國內城市,也曾飛往海外的東京、長崎等地,但如今“身為媽媽,自然而然地壓抑了某些沖動和欲望”。飄飄有些期待斷奶的到來,到那天,她或許就能沒有負擔的“說走就走”。

不過她也說,雖然離斷奶和所謂的“自由”近了一步,但她感覺自己有點不舍得了,“人們都說,剪斷臍帶的那一刻是寶寶分離媽媽的第一步,斷奶是第二步。”

這樣的糾結,或許是哺乳期媽媽專屬的“甜蜜的煩惱”。

一位媽媽已經在期待斷奶后的自在飲食|微博截圖

(文中均為化名)

出品 | 如是生活

編輯 | 桑桑

作者 | 李敏

讀完點個【在看】??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