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宋佳、王陽、包貝爾、吳優、朱雨辰等主演的電視劇《回響》于2023年3月16日至21日在愛奇藝迷霧劇場播出,收官之夜該劇熱力值破8800點,是迷霧劇場近期電視劇熱播榜第一名,許多觀眾留言說:“馬上二刷”。該劇導演用心、制作精良、演員演技精湛,在懸疑外殼之下包裹心理懸疑,豐富創新了懸疑劇的種類,正如編劇所言:“人心才是最大的懸疑。”
該劇改編自作家東西的同名長篇小說《回響》,于2021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首次出版,曾獲2021年度“中國好書”獎、2021年人民文學長篇小說獎、第五屆施耐庵文學獎,榮登中國小說學會2021年度長篇小說榜、《收獲》排行榜長篇小說榜、《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等重要文學榜單,簽訂了法語、俄語、韓語與越南語出版合同。
《回響》講述了女主人公冉咚咚在偵破兇案過程中,無意發現丈夫私自開房,于是,她既要偵破案件又要偵破感情,兩條線的心理較量同時展開,既呈現了現實的復雜性又描寫了心靈的浩瀚……
由于作品中深入挖掘了每個人物的心理,因此,也有評論家把該作稱之為“心理現實主義”小說。
該小說涉及大量的推理學和心理學知識,東西自言寫得并不輕松,僅僅開頭,便從2017年初春一直寫到2019年夏末。在創作《回響》之前,東西從未寫過推理與心理方面的小說,但他花了許多時間惡補這方面的知識,以求行文中的每一字句都合乎人物心理與生活現實。寫小說不是講故事,他進行得異常艱難。以至于每寫一千字,都要停下來細細審視,找錯誤,找缺點,補細節。
寫作狀態在卡夫卡式的難以推進與巴爾扎克式的拼命前進中反復跳躍:“有時寫著寫著突然不想寫了,停下來思考兩天,發現排斥的原因要么是人物把握不夠準確,要么是情節推進不對。總之,一旦產生排斥情緒,我就知道困難降臨,必須讓障礙屈服。”
這部小說從構思到完成,東西用時四年。
《回響》除了保持東西一以貫之的寫作風格之外,還擁有了更為客觀和深刻的書寫,也多了一份對人物和現實的深層理解,其可讀性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部。
東西高度自覺的文體意識、對現代小說形式的深入思考、步履維艱的文學實踐、對當代日常生活的勇敢逼視等都在《回響》中有了非常集中且爐火純青的表達。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說:“《回響》確實是對人性、對人的當代性有話說、有發現的,同時它又是用小說家復雜的、反諷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部小說。它幾乎可以構成現代經驗的一個復雜但又極具洞察力的寓言。《回響》是現代以來不斷地在我們的文學中、在世界文學中反復回響的關于人性和人類境遇的基本主題在當下最新的、有力的同時又是有效的洞察和一份回響,對于小說藝術來講,尤其對于現代小說藝術來講,人性的復雜性尤其需要藝術創造的復雜性來確保和照亮。在這個意義上,《回響》是值得反復閱讀,也值得我們深入研討的一部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說,“設置主角的警察身份,可以讓人物直接進入故事的核心,擁有閱讀、翻看‘絕密文件’的特殊權利“ ,“由于冉咚咚猝不及防中打開了自己的心靈檔案,殘酷的、逼人的真實隨時相伴。冉咚咚的丈夫是一位文學評論家,兩種截然相反的職業組合成一個家庭;小說開頭描寫的謀殺夏冰清的兇手,是一個同時也在寫詩的青年易平陽,兩種完全相背、分裂的行為(故意殺人和寫詩)卻體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同一個場域中,這讓人聯想到傳統經典《罪與罰》這本書。”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認為:“一般情況下,像這樣一個包裹偵探小說外衣的小說,很容易把人物寫得符號化,但是東西在里面的很多人物上,特別是主要人物,他有精神分析,有心理意義上的深度,這是寫作類似的小說中很難的地方。”
著名評論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社長潘凱雄說:在小說倒數第二頁慕達夫和冉咚咚會面以后,慕達夫反問了一句,“別以為你破了幾個案件就能看破人性,就能歸類概括總結人類所有情感,你能看破你自己嗎?這句話實際上是現代社會里面在兩性關系上的一種非常復雜的、非常微妙的狀態。雖然只有一筆,但如果我們由此展開,可以產生很多的聯想”。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說:“小說里情感的模式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的一次回響,也是現實世界在我們心靈世界的一次回響。在今天的愛情關系里,如何自證愛,什么是真正的愛,如果一個人通過他人的愛不斷確認自我,她是不是一個強大的、自由而獨立的人?這是小說內在給我們的一個啟發,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小說其實書寫的是我們時代的情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