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瘋狂肆虐這三年,特別是在疫情管控全面放開之后,很多人都不敵病毒侵害,撒手人寰。
在知識界,也有不少名人和專家學者紛紛中招,甚至英年早逝,這是一件令人傷感和痛心的事情。
就北京大學而言,僅在10月31日至12月2日就連發15份訃告,包括我國風濕免疫學的先驅和開拓者、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蔣明教授也感染新冠逝世。
清華大學也在11月10日至12月10日接連發出18份訃告,包括著名設計師,授課于清華美院的吳冠英教授感染新冠逝世,年僅67歲。
至于專家學者等高級知識分子相對比較集中的中科院、工程院以及其他高等院校,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少著名院士、學者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也都沒能逃過一劫。著實令人扼腕嘆息!
連上市公司科華生物的創始人、中國醫藥界大佬唐偉國先生也因感染新冠去世,享年66歲。
作為大醫藥公司的研發巨頭,在防護和醫療方面應該更專業,比常人擁有更優越的醫療資源,都沒法幸免于難。
讓人不免感嘆,世事多有無常,生命如此脆弱。
春節期間,我去給一位88歲高齡的營養學家王湘儒先生拜年,順便談到這個問題。
他從營養的角度侃侃而談,讓人折服。
他說,人的生命說堅強其實也挺堅強的,說脆弱也的確很脆弱,就看你怎么去對待它。
千百年來,人類就是在我們的祖先不斷跟各種各樣病毒的斗爭中進化而來的,我們的身體先天就本具足夠的能力抵抗病毒的侵擾,因為我們的祖先早就以DNA的形式,把這種能力植入到了我們每個人身上。
因此,從這方面來講,人的生命是非常堅韌而強大的。
只可惜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自己身體的需求,才讓生命變得脆弱起來,比如飲食不當、長期熬夜等等。
就這些高級知識分子而言,雖然他們在某個領域都是翹楚, 但他們在生活方面未必注重自己生命的需求。
就他所知,不少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都沒少熬夜,沒少吃垃圾食品。
他說,就這些高級知識分子而言,可能長期以來為了工作和事業,過于拼命,沒有注重飲食營養和充分休息,又缺乏運動,加上心理負擔較重,導致身體日漸虛弱,甚至不堪一擊。
他們為了節省時間,通常吃飯堂或者吃外賣將就一日三餐,只圖填飽肚子。
殊不知,長期以往,身體營養需求得不到滿足,身體能量也沒法得到及時補充,五臟六腑當然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濡養。
這時候,一旦有病毒入侵,免疫系統也很難抵擋。
他說,人的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好幾十種,包括蛋白質、礦物質,還有胡蘿卜素、葉酸、煙酸、維C、維E等等維生素都不能缺,如果單靠一兩種食物是不行的。
你吃個飯堂或者外賣也就那么兩三種菜,加上在烹調方面人家只注重賣相和口感,遠遠達不到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但身體需求量不大的東西你反而過量吃進去,比如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
這種不合理、不均衡的飲食習慣會讓人的免疫系統受到嚴重削弱。
他強調,日常飲食一定要保持品種多樣化,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都應該得到及時而充分的滿足。
王老退休前,任職一家大型公立醫院營養科主任,退休后,把一家子的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條。
據他60多歲的兒媳介紹,王老在80歲以前,都是親自掌管一家子的一日三餐,每天吃進肚子里的食物都超過25至30個品種,哪怕簡單炒個雜燴也有10種左右的根莖類蔬菜。
現在兒媳婦已經全面“接班”了,也一直保持著王老這種多樣化的飲食習慣,每天吃的水果都有3到5種。
這次疫情也對王老一家的多樣化飲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檢驗,除了他在大學工作的孫子陽過之外,其余一家大小7人沒一個感染。
更可喜的是,年近九旬的王老夫婦不但可以生活自理,耳不聾眼不花,還能每天戶外活動一個小時。他們看上去就像60多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