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軟發布第一代Surface電腦時,不應該想象它會變成今天的樣子。2012年,我在紐約時代廣場彈窗店購買了與Windows 8一起發布的第一代Surface,這是一款搭載ARM芯片的平板電腦。工業設計雖然驚艷,但實際市場反響并不好。直到2015年Surface Pro 4的發布,Surface才成為一款被廣泛接受的個人計算設備。
2018年十一長假期間,第六代Surface Pro正式發布,節后幾天就已經在國內上市,速度相當快。與之前的工作相比,Surface Pro 6除了黑殼回歸之外,主要變化是升級到第8代酷睿處理器平臺,其他功能和特性幾乎沒有變化,可以說是例行的配置更新。
到2018年底,一臺沒有最新Type-C接口,配置與大多數輕薄筆記本幾乎相同,且不便宜的二合一筆記本電腦,還會繼續獲得市場認可嗎?試了兩個星期,有話要說。
Surface 6的二合一形態決定了它不是一款可以直接與輕薄筆記本相提并論的產品。在現有的Surface產品線中,如果只需要鍵盤鼠標操作,應該選擇傳統的Surface筆記本2或者功能更強大的Surface Book。作為一款鍵盤可拆卸的二合一產品,Surface Pro 6的擁有者應該是需要創作內容但同時有很多手寫和觸控操作的用戶,或者是作為一臺主PC設備的輔機。
沒有鍵盤鼠標,誰還需要整天畫畫寫字?我覺得是學生,也是創意、用戶研究等一些子領域的用戶。不帶鍵盤的Surface Pro 6重量只有770克,攜帶和使用都相當方便。Surface手寫筆支持4096級壓力傳感和傾斜檢測,可以作為專業的繪畫工具使用。
同時,Surface Pro 6還是一臺完整的PC,連接鍵盤后就可以回到Windows應用世界,無需考慮數據交換和應用兼容性。有人會將其與蘋果同時發布的新款iPad Pro進行對比。我覺得在兩者之間選擇并不難:你需要PC生態系統還是iOS生態系統?它們都可以稱為平板電腦,都支持手寫和繪畫,價格也有重疊,但使用的應用和操作習慣不同。此外,Surface Pro 6可以實現PC的所有功能,但對于很多用戶來說,只有iPad是不夠的。
surface 6最低配置為i5/8GB/256GB,對于普通辦公、記筆記或手繪應用都有不錯的表現。應該是為了拉開與Surface Go的差距,這一代入門配置淘汰了M3處理器,這樣最便宜的Surface Pro也能有足夠的性能。除了Core處理器的性能提升,新的工藝也讓功耗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我用的機器用的是i5-8250,散熱完全不是問題。很多時候,我感覺不到機器溫度的影響。如果單獨用機身觸摸或書寫,總會被它的輕盈感所驚,而不是擔心機身的燃燒。
平板電腦模式
Surface 6的屏幕分辨率為2736x1824。作為一臺12.3英寸的電腦,它展現細節的能力已經足夠優秀了。主觀上,無論亮度、細節還是色彩表現,Surface Pro 6都是同級別移動設備中屏幕質量最高的。2的屏幕比例是我的最愛,尤其是作為平板設備,垂直使用的時候讓Surface Pro更加舒適。對于那些1633609的平板電腦,我沒有認真研究過用戶的需求。
攝像頭、麥克風和傳感器模塊。
又用了幾年Surface產品,最喜歡的是它的Windows Hello攝像頭刷臉登錄功能。市面上還有其他提供指紋登錄的筆記本,但依然沒有簡單直接的刷臉體驗。這一代Surface Pro似乎登錄速度更快,可以在更大范圍內識別我的臉。你不需要坐以待斃。當你喚醒你的電腦時,你可以解鎖它并進入桌面,幾乎沒有延遲。
Surface Pen是單獨購買的配件,但如果買了Surface Pro卻不寫字不畫畫,那就是極大的浪費。與紙質記事本相比,在Surface Pro上書寫和繪畫的體驗非常接近。當然,合成材料的筆尖與玻璃的接觸并不能完全實現筆和紙之間的反饋,但考慮到電子信息的便捷性,一段時間后還是可以接受的。我覺得可能比iPad Pro一代的手寫筆體驗好一點,Surface Pen的筆尖是可以更換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手感。
磁性觸摸筆。
這一代Surface Pro鍵盤的體驗較早期有明顯提升。早期Surface鍵盤擊鍵相對較少,框架較弱,但現在它的反饋手感幾乎令人滿意,這與很多輕薄筆記本電腦的內置鍵盤沒有什么區別。由于機身尺寸小,Surface鍵盤上的觸摸板尺寸太小,容易誤觸發右鍵。Surface鍵盤重310克,與800克以下的機身相比,減輕重量刻不容緩。但目前估計。
有的工程制造水平上,無法做到價格、體驗和重量三者兼得,這可能是比較均衡的妥協吧。 鍵盤模式下,Surface Pro 6 在桌面使用的體驗幾乎與普通筆記本電腦一致。支架可以調整到很大的角度,讓繪畫和書寫可以有很舒適的姿勢,同時機身保證穩定。你可能會擔心它放在腿上打字時會頭重腳輕,但實際上鍵盤和機身的連接非常穩固。
機身左側
機身右側
很多用戶不滿意的是這一代 Surface Pro 沒有提供新的接口:機身上仍然只有一個標準 USB、一個 Mini-DP 以及 Surface 專用接口。如果希望擴展外設的話,考慮到 USB 接口的位置很高,恐怕還是得買的專用擴展塢(又是 1000 多塊)。看來微軟對這一代 Surface Pro 的定位不是突破,不過考慮到同期 Surface 家族正在提供更豐富的機型選擇,等下一代更新外觀模具也是商業上合理的決定。
我們所評測的這臺 Surface Pro 6 采用酷睿 i5-8250U 處理器 +8GB DDR4 內存 +256GB 固態硬盤的硬件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性能表現。下面是基準測試結果。
基準測試結果
Surface Pro 6 的處理性能與同配置筆記本產品表現基本相同,NVMe 固態硬盤所提供的磁盤性能表現良好,而 PCMARK 10 的測試結果也表明 Surface Pro 6 能夠提供與傳統筆記本相近的生產力性能。
官方聲稱 Surface Pro 6 能提供 13.5 小時的續航能力,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中, 它在 PCMARK8 Work 模式下可以達到 5 小時 22 分鐘的續航時間。
PCMARK8 Work 模式續航測試
因為該測試是通過不間斷的視頻播放、視頻通話、網頁瀏覽以及文字編輯進行的,因此最終得出的成績會明顯低于用戶的實際使用時間,而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這個續航測試結果在實際的日常使用中是可以接近官方聲稱的續航能力的。
產品講得差不多了,我還想再講一下微軟為什么要做 Surface。當年微軟推出 Surface 系列的時候,業界的反應相當復雜:操作系統廠商你還做硬件是什么意思?現在回頭來看,盡管 Surface 已經成為年營收 50 億美元的生意,但這個數字在微軟一年過千億的收入里還真不算大,夠不上核心業務。
那么,仍然投入巨大的資源做 Surface 是為什么呢?我想微軟是在探索 PC 的未來。2012 年第一代 Surface 上市的時候,PC 市場還沒有正式進入衰退期,但那時以 iPad 為代表的平板電腦風頭正勁,智能手機也在高速成長,作為 PC 產業的核心廠商,微軟肯定感受到了威脅。
但在硬件層面完全依靠 PC 廠商來實現創新已經來不及了——它們的利潤百分比是個位數,投入研發和創新的資源有限,而且更缺少決心。微軟干脆就自己沖上去,砸錢做出東西來,告訴合作伙伴和客戶,PC 并不永遠只有臺式機和筆記本兩種形態,順應和引導用戶需求,做出創新的產品來變化,哪怕賣得貴一些。
所以 Surface 產品并不一定追求性能上或性價比上的極致,它們賣得不便宜,性能仍然比較中庸,但是它們在形態、設計、工藝、功能方面的創新,體驗層面的改進是下了大功夫的。做硬件完全不同于做操作系統,強大如微軟也會因為沒有經驗不可避免地踩幾次坑。從這個角度看,Surface 天生就是帶著試驗和探索的使命上市的,市場上的成功可能都不是唯一目標。
如果你的應用場景下,書寫繪畫是剛需,那么 Surface Pro 6 至少是重點考慮的機型。如果你不需要大量鍵盤工作,但 Windows 應用是剛需,那么它也值得考慮。如果你只需要一個輕便的筆記本電腦,重視品牌形象而且喜歡獨特的外觀,它仍然可以認真考慮,但你也可以看一眼 Surface Laptop。如果你需要游戲或 3D 性能,Surface Pro 不太合適,它全系都是集成顯卡。
說實話,全套配置的 Surface Pro 6 不便宜:機身 + 鍵盤 + 筆至少要一萬元,注定是預算充足的用戶之選。如果你需要便宜的 Surface,微軟現在已經推出了 Surface Go 系列,價格更容易接受。另外,國行 Surface 產品針對大學師生有九折優惠,合格的購買者可以訪問微軟官網了解進一步信息。
電源鍵與音量鍵
在二合一 PC 領域,Surface Pro 仍然是無人超越的領導者,對需要靈活使用場景的 PC 用戶來說,這是不可忽視的產品系列。
原標題:Surface Pro 6值得買嗎?責任編輯:李曉靈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