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從來都不是手機廠商扮演主角的舞臺,但在9年前的CES2010上,聯想移動作為為數不多的中國廠商,發布了備受期待的音樂手機系列首款機型————聯想音樂手機。這款手機無論是外形ID設計,還是UI交互,在當時的安卓陣營都是一股清流,最值得稱道的是都是原創設計。
但遺憾的是,聯想因為這九年戰略打法的頻繁變化,砍掉了很多原本發展前景不錯的品牌系列。比如VIBE、黃金戰士、Music Lemon等等,這些系列在當時都有很多粉絲,但最終都被拋棄了。
本期極客博物館,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聯想音樂手機,概念相當超前。其實音樂Phone發展成了品牌系列,但是原來的音樂Phone并沒有專門的數字代碼,只是用W100型號來區分。
聯想音樂手機于2010年1月6日亮相,也就是CES 2010正式上線的前一天,聯想在單獨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款手機。聯想音樂手機正式上市時間為2010年5月17日。5月11日,聯想還專門在中國聯通舉行了上市啟動儀式。通過這兩場發布會,可以看出音樂手機對聯想的重要性。
比MIUI更早的深度定制UI。
這次極客精選還是找到了一款全新的全包音樂Phone,而且是3GW100型號的初版。2010年“中國酷聯”是國內手機市場的主角,所以聯想這次推出了Music Phone,聯通也非常重視。音樂手機抓一輛3G網絡車也很重要,我們在包裝上也能看到中國聯通的元素。
聯想音樂手機的整體包裝尺寸不大,但是比較厚實。從正面傳統的“樂”字可以看出,聯想想用中國風讓整機看起來更有個性,包裝的幾何分割線仿佛有了設計感。
包裝分三層設計,一打開頂部就能看到聯想音樂手機。中間層是說明書、鏡布和皮套。底層是充電頭、專用數據線和耳機。雖然事情不是很夸張,但是擦拭鏡布和皮套就足以說明聯想在細節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想增加整機的質量。
聯想音樂手機外形圓潤,使用了大量弧線,與MOTO的里程碑形成鮮明對比,也保證了整機的握持感。當時手機機身厚度的控制不好,所以背部的弧度也是提升握持感的重要一環。
聯想音樂手機的銀色中框從前面板的頂部延伸到底部,整體感覺保持得很好。該機采用可更換電池設計,后蓋可向上滑動打開,金屬材質的質感使手感和視覺效果都有出色的表現。
需要提到的是,音樂Phone本身支持microSD卡擴展,這對于當時的安卓手機來說不言而喻。而且由于自身系統的存儲容量,很多用戶會選擇app2SD的掛載功能。
聯想音樂手機采用3.7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為800*480像素。這款AMOLED屏幕也是W100機型獨有的,后續的W101也更換了LCD屏幕,這與三星的供貨不無關系。
因為這塊屏幕采用的是AMOLED材質,即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它也有著非常不錯的色彩表現,而且當時這個分辨率也是主流旗艦的標配,而720P屏幕則是在2011年才在旗艦型中普及。
聯想音樂手機之所以整體感強,除了外觀ID設計外,還有助于在屏幕一側形成完整的平面。聯想音樂手機在屏幕底部還有一個觸摸區,可以實現導航鍵的功能。然而,它不同于普通的觸摸按鈕。該機通過手勢操作識別,左右滑動、向上滑動、雙擊都對應不同的功能。雖然不支持定制,但這種想法在今天仍然非常先進。
硬件方面,聯想音樂手機采用高通QSD8250處理器,最高主頻1GHz,RAM 512 MB,在安卓1.6/2.2時代是不錯的配置。然而,音樂手機最有趣的不是硬件,而是UI——三葉草可識別的深度定制。2010年8月16日,小米正式發布了MIUI,而聯想手機則是在同年1月發布的,甚至更早。
聯想音樂手機的第一屏有一個類似四葉草的標志性圖案,每個“葉”對應一個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定制。在普通原生安卓體驗的情況下,聯想音樂手機第一屏的四葉草配合手勢控制,但體驗不錯。
另一方面,四葉草在視覺交互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整個系統的色調看起來非常和諧統一。無論是第一屏、小部件還是其他頁面,都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圖標也是統一的,這與國內廠商將主題圖標改為定制UI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為當時的環境,聯想音樂手機有很多。
預裝 app,但其中一個 app 值得關注——樂安全,這個 app 可以管理手機上應用權限并加以限制。因為本身是系統級 app,即使不 root 也能夠正常管理應用權限,這對于當時軟件生態魚龍混雜的 Android 系統來說非常重要,聯想更是國內率先推出權限管理軟件的廠商之一。 但可惜的是,樂安全并不在初期的系統上預裝,打開應用商店也顯示「404」,樂安全官方網站更是停止了服務,這項功能無法展示。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樂安全在 Android 2.2 到 4.0 的時代有著不少粉絲,即便是非聯想品牌的產品,也有不少人愿意 root 之后安裝樂安全來管理應用權限,其實這和人們對于「黑域」的需求是相同的。
在前文中提到了聯想樂 Phone 使用了特殊的 9 針磁吸充電接口,單獨定制是因為它能夠通過該接口搭配一些有趣的配件。
最亮眼的就是一個類似于眼鏡盒設計的外置鍵盤,這款配件打開后正好可以將樂 Phone 放在其中一半,另外一半的鍵盤可以進行輸入等操作。因為當時在 Android 陣營當中,QWERTY 全鍵盤算是一種風潮,為了控制機身厚度,聯想選擇了用配件的形式來實現。
聯想手機也是率先擁有官方社區的品牌之一,在社區內無論是對于產品的建議還是 bug,用戶可以暢所欲言。從這點依舊能看出,聯想手機在當時傾斜了不少資源給樂 Phone。
創新也有可能帶來「麻煩」
聯想樂 Phone 的優點有不少,野心也很大,但其實除了一部分喜歡折騰手機的玩家以外,樂 Phone 并沒能征服所有消費者,這也側面說明了它也有不少問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名字,樂 Phone 雖然不難聽,包裝上的「樂」字元素也非常有個性,但一個詞+Phone 組合總讓人感覺像是在模仿 iPhone,這可能也讓很多消費者反感。不過 X+Phone 的組合也不是蘋果專用,所以聯想此舉也不能算是問題。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觸控手勢+四葉草 UI 的原創組合讓很多人為之眼前一亮,而且也的確能看出聯想確實花了很多心思。但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這種創新卻需要用戶付出更高的學習成本,尤其是當年有 3000 元預算并且是聯想手機目標人群的消費者,并不是那么輕易就能適應這種操作模式的。
另外,限制應用權限的這個功能固然好用,但在 Android 體驗不完整,原生系統并沒有提供 API 的情況下,假如用戶限制了 app 的部分功能,有可能會導致 app 的閃退或者是黑屏。這算不上聯想的錯誤,但這也確實給一些不太懂的用戶造成了困擾。
與此同時,獨特的磁吸接口讓樂 Phone 具備了更強的擴展能力,但同時這個接口讓用戶充電也成為了一種麻煩。因為它的觸點是裸露設計的,外面需要有防塵蓋保護,但防塵蓋很容易丟失,而且長時間使用后充電接口也會有污漬附著,會影響充電體驗。
寫在最后
聯想樂 Phone 絕對是聯想手機最有野心的一款,也同樣是最具創新的一款,在原生 Android 不給力的情況下,樂 Phone 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使用體驗。但恰恰是因為這些創新功能的原因,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即便當時樂 Phone 的銷量不差,但始終沒能征服所有消費者,這也導致了樂 Phone 系列最后的失敗。
原標題:9年后重新開箱聯想樂Phone:四葉草UI乃國產安卓先驅責任編輯:李曉靈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